基于ISM的重庆三峡库区城乡差距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论文

基于ISM的重庆三峡库区城乡差距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王 珞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财经管理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 以重庆三峡库区城乡差距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1 000名农民以及文献梳理寻找影响城乡差距的相关因素,并对各因素进行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通过ISM明确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层次和相互关系,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提出了缩小城乡差距的对策,即提高农产品价格、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重视农村人口政策等。

关键词: 城乡差距;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ISM);三峡库区

1 三峡库区概况

“三峡库区”是中国地理上的一个相对较新的地名词,它包含了长江流域因三峡水电站的修建而被淹没的湖北省宜昌市所辖的秭归县、兴山县、夷陵区,恩施州所辖的巴东县;重庆市所辖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忠县、涪陵区、丰都县、武隆县、石柱县、长寿区、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及重庆核心城区(包括渝中区、北碚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和江北区)。实际上主城区及渝西地区处于库区末端,受三峡工程影响较小。本研究重庆三峡库区具体包括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忠县、丰都县、武隆县、涪陵区和长寿区11区(县)。重庆三峡库区集移民区、经济贫困区、生态脆弱区、资源富集区于一体,城乡劳动生产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存在较大差距,除万州区以外,其他区(县)都属于工业欠发达地区,还谈不上工业对农业实施反哺。三峡库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国家移民政策、西部开发政策、乡村振兴政策等优惠倾斜,但这些政策至今还未充分利用。

2 ISM模型构建

影响重庆三峡库区城乡差距因素众多,需要建立清晰的层次关系以寻找主要因素。ISM(解释结构模型)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方法论。ISM技术是由美国J·N·沃菲尔德教授于1973年开发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结构问题,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各种创造性技术,找出问题的构成要素,利用有向图、矩阵等工具和计算机技术,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等信息进行处理,最后用文字加以解释说明,明确问题的层次和整体结构,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1 影响因素选取

就城乡差距影响因素问题,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区域产业经济研究科研团队于2018年3—6月深入三峡库区农村,对1000名农民进行访谈,结果发现重庆三峡库区城乡差距(S0)的主要影响因素[1]如下。

“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S1),可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惠农政策,包括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2],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变相增加了库区农民的收入,农民得到实惠,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S2),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S3)的主要途径。目前重庆三峡库区非农就业比重只占40%,且质量不高,农民生产资源贫瘠,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必须超常规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等对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均有促进作用;教育和科学研究业更是各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但见效时间较长;而商品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等则有赖于第二产业的发展。农业生产资源布局(S4)相对集中且规模较大,有利于实行机械化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耕地面积及质量(S5)影响着农业生产[3],只有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保障农业生产用地不减少、质量不下降,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承包责任制(S6)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外出务工农民在自愿、有偿基础上转让土地,但绝不允许将转让的土地用于房地产等非农产业开发,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4,5]。 农田水利建设(S7)对于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有着很好的防预作用[6],保护农作物生长不受影响。科技教育、科技创新(S8),即农作物生产的科技含量影响着经济增长质量[7],影响着农业和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S9)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并且要保证农产品价格增长比率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比率,否则只能造成通货膨胀,农民不会获得实质上的收益。人口(增加)政策(S10)既给农民收入带来正面影响,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因为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在生产资源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相对减少,反之,人均收入相对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S1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8]。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S12)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加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财政支农周转金和农村金融(S13)为农业产业大型项目提供有偿帮助,可以缓解农业资金的供需矛盾。交通建设(S14)是三峡库区农村产业发展的很大瓶颈,尽管目前有渝万铁路、成渝高铁运行,交通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尚无联通重庆三峡库区各区(县)的铁路运输大动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品流通,影响工业发展和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最终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税收政策(S15),特别是税收负担会影响市场的准入度,影响厂商的投资决策[9]。地区协作与对口支援(S16),即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实施对口支援,将外部的生产要素投入三峡库区,在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较好的“输血”作用。国家财政和信贷支持(S17)资金优先支持三峡库区规模以上的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外出务工信息系统建设(S18)和留守儿童及老人安置(S19)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根据现代医学影像岗位工作任务,加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制订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过程,提供教学素材,强化关键能力培养,保障教学质量效果。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科学设计以案例教学、临床现场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方案,教学场所从教室移向实训基地、临床教学基地。

2.2 影响因素间的二元关系

在分析影响重庆三峡库区城乡差距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二元关系表达式确定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因素Si与Sj存在某种二元关系,则表示为SiRSj,若不存在二元关系,则表示为。结果表明,重庆三峡库区城乡差距影响因素间存在以下二元关系:

2.3 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

目前民营经济已占据山东“半壁江山”,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投资,70%以上的税收,占市场主体90%以上。当然,山东民营经济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民营市场主体绝对数量仍然偏少,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比较弱,自主知名品牌太少等。

1)制约二三产业发展的因素。一是教育、科学技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重庆三峡库区产业技术含量低,高新技术产业仅占全市的不到10%[1]。第二产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在全市排最末位。应加强教育,特别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学研究工作,鼓励专利发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强铁路运输线路建设。铁路运输大动脉是其他运输工具无法取代的,其特点是运输能力强、费用相对较低,凡有铁路运输线路的地区均可到达。水运则只能到达沿江地区,且速度慢;汽车运输不但运量较小,成本也较高。重庆三峡库区常住人口800余万人[2],尽管渝万高铁现已开通,但只能到达万州,库区其他区(县)至今无铁路通行。应加快铁路建设速度,使库区人民尽快受益。三是实行税收优惠。这也是国家西部政策的内容之一,设立一些保税区,吸引国内外投资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四是推进地区协作和对口支援,争取国家财政与信贷支持。借助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和城乡统筹试点、乡村振兴等有利政策,加速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4 构建解释结构模型

根据表2建立解释结构模型ISM,见图1。本研究以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渠道,图1显示了影响重庆三峡库区城乡差距的各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在影响城乡差距的因素链中,最直接的因素即表层现象原因取决于农产品价格、人口政策、农村劳动力过剩;深层次因素则是二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人口政策制约因素。

2.5 结果与分析

1)农产品价格偏低,使农民收入直接减少。应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使农民直接受益。值得注意的是,每次农产品价格的调整都伴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且增加的幅度不小于农产品价格的增加幅度,其结果只能是引起货币贬值,农民并未得到实惠。在改革中,应使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大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幅度。

2.5.1 直接影响因素分析

2)人口政策。如实行增长的人口政策,会导致农村人口过多,但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这就会造成农村人均纯收入相对减少。因此,在现有一对夫妇可以生2个孩子的政策条件下,应加大农村人口转移力度。

2.5.2 深层次影响因素分析

表1 各因素直接二元关系邻接矩阵

表2 经层次化处理的缩减可达矩阵

图1 城乡差距影响因素的ISM模型

我国中医药有着几千年的应用历史,是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国传统医学治疗理念也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内各高等中医院校为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需求,尝试以培养某一专业领域人才为突破口,因此学校专业设置越来越多,划分越来越细。然而,中医、中药是祖国传统医学中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专业划分过多过细,并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中医药体系之精髓[7]。

3)农业生产落后,其直接原因是人均耕地不足,农业劳动力过剩;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又要靠发展第二、第三产业,重庆三峡库区第二、第三产业十分落后,无力吸纳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1)财务方面:技术创新资金投入量实际值通过年末对企业实际运营情况扎账得出,得分=(实际值/目标值)×权重;技术创新增加的利润额实际值通过年末对因科技创新战略实施所产生的收益汇总得出,得分=(实际值/目标值)×权重;技术创新增加的营业收入实际值通过年末对因科技创新战略实施所产生的营业收入扎账得出,得分=(实际值/目标值)×权重。

由邻接矩阵计算可达矩阵,并进行层次处理,得到层次化的缩减可达矩阵(表2)。

根据重庆三峡库区城乡差距的影响因素之间的二元逻辑关系,建立邻接矩阵(表1),其行列因素相同,为 19 阶方阵,排列顺序均为 S1、S2、S3、...、S19。 对应矩阵中为“1”的元素表示该行因素对该列因素有影响,为“0”的元素则表示该行因素对该列因素没有直接影响或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设Aij为邻接矩阵,则有:

2)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就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是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搞好就业指导服务(建立外出务工信息系统),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和解决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安置问题。

3)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促进农业生产是“根源”,只有农业生产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一是严格保护耕地,限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保证耕地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保护农业生产资源。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摆脱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的状况。三是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委员会、农业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的协作,成立生态农业指导机构。四是完善财政支农周转金和农村金融机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4)影响农村人口政策的因素。现行一对夫妇可以生2个孩子的人口政策,必然会增加农民养育子女的成本,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更多是一种心理慰藉。要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解决其后顾之忧,最根本的措施是建立完善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3 小结与建议

通过构建ISM分析重庆三峡库区城乡差距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得出以下结论。本研究以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渠道。影响城乡差距最直接的因素是农产品价格、人口政策、农村劳动力过剩;深层次因素则是二三产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制约因素。具体看来,需要通过加强科学教育、加强铁路建设、实行税收优惠、推进地区协作与对口支援、争取国家财政和信贷支持发展二三产业;通过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完善外出务工信息系统、安置好留守儿童和老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完善财政支农周转金和农村金融机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通过完善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险影响人口政策,最终达到缩小城乡差异的目的。

在实验室色谱条件下,取混合对照品溶液与心肌组织样品溶液进样分析,心肌组织色谱图中各目标物质峰形良好,未知物质峰与目标峰分离度良好,各物质峰纯度扫描其纯度因子均在995.000以上,说明各目标物质峰专属性良好,心肌组织中其他未知物质对目标物质检测无干扰。前期预实验发现,由于部分心肌样品中,肌酸在该色谱条件下的色谱柱中几乎无保留,在前面溶剂峰处出峰,与其他未知峰分不开,因此,该项研究中未将肌酸纳入考察范围。混合对照品溶液与心肌组织样品的典型谱图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赵 伟,王丽强.新时期中国城乡差距的综合测度及演变趋势研究——基于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2):48-56.

[2]徐振宇,赵天宇,朱 鹤.居民基本权利差异对城乡差距的影响——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证据[J].财贸经济,2015(17):90-104.

[3]杨盛琴.影响贵州烟农收入因素的调查和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1):57-59.

[4]苏海珍,刘学录,张明明.基于ISM模型的土地流转风险评价[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31(5):930-936.

[5]蔡书凯,蔡 荣.土地信托流转与农户参与意愿[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22(7):173-185.

[6]谷洪波,刘新意,刘芷妤.农业旱灾恢复力影响因素及其ISM模型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5,17(1):6-10.

[7] 苏新宏.技术创新与烟叶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5):519-522.

[8]武小龙,刘祖云.城乡差距的形成及其治理逻辑: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基于城市偏向理论的视角[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88(7):78-86.

[9]齐红倩,席旭文.中国城镇化为何背离缩小城乡差距目标?——基于中国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5(4):7-14.

[10]吴海彬,刘艳.安徽省城乡差距的量化研究——基于2008—2015 年的数据[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6):227-228,233.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rban-rural gap in Chongqing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based on ISM

WANG Luo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ongqing Electronic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Chongqing 401331,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urban-rural gap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n Chongq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lev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urban-rural gap are searched through the field visits to 1,000 farmers and literature,and an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 (ISM) analysis of each factor was conducted.The level of action and mutual relationship of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is clarified through ISM,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reasing farmers'income, namely, raising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vigorously developing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promoting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rural areas.

Key words: urban-rural gap; influencing factor;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中图分类号: F2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9-8114(2019)20-0181-04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0.04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王 珞.基于ISM的重庆三峡库区城乡差距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20):181-184.

收稿日期: 2018-10-15

基金项目: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项目(xjpt201710)

作者简介: 王 珞(1991-),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金融,(电话)13206040442(电子信箱)470128751@qq.com。

标签:;  ;  ;  ;  ;  

基于ISM的重庆三峡库区城乡差距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