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建设一直是我国关注的重要方向,近些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们对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却不断提高。本文以城镇河道生态治理模式为基础,分析总结出河道线型设计、断岸、护岸设计、水质修复技术、景观设计等方案形式。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质量,为生态治理模式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城镇河道;生态治理模式;关键技术
1、河道生态治理模式
1.1循环利用生态治理模式
健康的水循环使得上游地区的用水循环不影响下游的水体功能,地表水的循环利用不影响地下水的功能与水质, 水的人工循环不损害水的自然循环,维系或恢复城镇乃至整个流域的良好水环境;将传统的“ 资源-产品-废水达标排放”的单向式直线用水过程, 向“ 资源产品废水处理达标再生利用”的反馈式循环用水的过程转变,从开发排放的单向利用向循环利用转变,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多功能优化生态治理
城镇的水利用来源十分的复杂,如果想要对城镇的河道进行有效的治理,就需要对水质、排水、供给、水污染、再生利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此外,我们还需要提高对于外界的干扰能力,提供可靠地水源,以及对于供水排水系统进行安全运作保障。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提高水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样城镇建设才能和谐的开展。
1.3多尺度相结合的生态治理模式
城镇河道所涉及的空间尺度是多样的,既有单河道尺度的,又有多河道尺度的, 还有流域尺度的。而且这些不同尺度的水体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对于水环境的治理不能仅考虑单一尺度,应该多尺度综合治理,既要实施单一河道尺度的重点治理,又要考虑多河道、流域尺度的综合治理、采用联动式治理模式。
2、河道生态治理途径
2.1健全河道管理模式
为了从源头上对各种污染物进行有效的治理,就应该彻底贯彻执行“清河行动”,严厉惩罚那些非法占据水域沿岸、随意倾倒废物以及破坏实地等各种不法和不道德行为,从而为达到推动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的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各乡镇还需要积极强化水污染防治、保护以及水生态环境修复改善等工作,从而推动我国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2创新管理方法
可以在河道生态管理时监理相应的数据库,以城镇河道的实际状况以及周边生态系统信息为基础建设数据平台,这样一来,河道管理部门就可以利用该系统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管控。与此同时,还需要借助相应的决策系统进行部署,对河道实行数字化管理。相关管理部门还需要按照河道的知己状况,对管理技术进行优化改进,在河道生态系统当中加强对水生态修复和湿地处理技术的应用,从而使得湿地、沼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除此之外,还需要以上述技术为基础,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提高河道生态治理效果和效率。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还需要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技术和管理的双方面管理。
2.3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
除上述治理措施外,在进行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资金投入,拓展社会融资方式,从而有效解决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资金投入不足问题。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合法竞标的方式将河道治理外包给承包商,由承包商按照相应的规定要求进行河道维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城镇河道生态治理关键技术
3.1河道走向与堤线规划
在以往的河道治理过程中,以为重视防洪排涝的功能作用,把弯曲的河流裁弯取直,从而使得诸多零散交叉河流汇集成为一条主流河道,通过人为的方式对自然黑的主流以及险滩等格局进行改变。而现阶段,想要充分发挥河道的生态功能,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该尽量不破坏河流的原本状态,对自然弯曲的和哀悼进行保护。如果有的河道必须进行调整,则需要通过分析以后才可以使用生态恢复措施进行调整。
3.2堤岸结构
堤岸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丁坝护岸。这种堤岸结构主要是利用宾格网或者是铅丝网将具有较大体积的干砌石进行包裹,之后将其出入到河岸内部并与河岸保持一定角度,这种堤岸结构比较常见。通过这种堤岸结构能够有效的保护河岸不被水流冲蚀的影响而遭受破坏。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发挥其处理淤积以及对水生物多样化进行保护的作用。
(2)宾格网石笼护岸。这种堤岸结构主要是使用宾格网包塑镀锌铁丝网,并在其内部填充块石,通常情况下网眼大小不能超过15cm,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填充的块石不会发生外漏。而且由于宾格网石笼柔韧性很高,而且不容易发生断裂,因此可以更好的适应地基变形。不仅如此,这种多孔结构非常有利于生物的气息,可以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3)干砌石护坡。这种类型的堤岸结构成本相对低廉,可以就近取材,同时,在应用过程中其施工技术比较简单。通常而言,这种堤岸结构经常在坡度较缓的土坝迎水面使用。
(4)块石护岸。主要应用在没有较高防冲能力要求以及水流流速比较小的河道,方便就近取材。在进行河岸保护时,石料之间的间隙可以为河道水生物以及草本植物的生长提供空间,对河道的自净能力进行有效的改善和提升,优化河道生态环境。
3.3修复河道的形态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修建河岸时经常使用混凝土以及浆砌石结构,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提升河岸的稳定性,但是却会干扰洪水来临时的改道,影响河流的防洪排涝作用的发挥。除此之外,在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时,还需要保证河道的曲折蜿蜒不受破坏。这主要是由于弯曲的河道可以控制河水的流速,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体的河道形态修复措施如下:(1)确保河道连续性。把多余的拦河坝进行清除,这样可以对落差较大的断面进行改造,修建成为缓坡形状。特别是针对各种类型的的鱼类,能够设置不同水道。(2)不影响水体流动的多样性。也就是说尽量保持河道的原本形态,通过人工植石的方式来构建深浅不一的河底,从而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不受到破坏。
3.4加强植物种植
为了保护城镇河道生态环境,还应该加强植物种植,通过栽种合适的水生植物以及风景植物,打造河流生态走廊。通过在水域当中种植不同类型的喜水植物和动物,全面提升河道水流生物净化能力,维护生物多样性。针对受到洪水冲刷比较缓慢的河段,则适合使用生根快以及可以快速覆盖且根系发达的植物,这样有利于建造软性生态护岸。最大程度上对河道沿岸的自然植被,通过人工防御措施推动植物演替,确保植被生物多样性,打造河道自然植物带。此外,还可以在河岸的缓坡地带种植生态涵养林或者自然风景林,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和谐的生态环境。
3.5控制预防污染,净化水质除上述技术措施外,还应该从源头进行污染控制和生物净化。(1)从污染源头控制指的是对污染项目进行拆迁、杜绝倾倒生活垃圾、对不达标水源的排放进行净化等,通过这些方式在源头上对河流的水质进行管控。(2)生物净化主要就是利用水体微 生物进行 水质的净化,例如,可以终止芦苇、美人蕉、黄花莺尾、灯心草、沙草等水生植物。
4、结语
河道生态治理是保证河道生态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手段,优化河道生态治理技术,能够帮助城镇更快地恢复和发挥河道的正常功能。与此同时,河道生态治理可以促进河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城镇建设期间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官晓东,蔡 强,周 振 .沿黄城市轻度污染河道生态治理模式研究 [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6,(1):31-33.
[2]衣 强,郑 宇,原翠萍,等 .北京市永定河平原城市段生态治理经验及建议 [J].中国防汛抗旱,2016,26(2):1-5.
[3]张金良 .黄河下游滩区再造与生态治理 [J].人民黄河,2017,39(6):24-27.
论文作者:沈兴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河道论文; 生态论文; 城镇论文; 堤岸论文; 尺度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河岸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