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泰时间隐喻认知差异-以“上、下、前、后”为例论文

汉泰时间隐喻认知差异
——以“上、下、前、后”为例

徐利新

(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国南宁530006)

摘 要: 文章考察了汉语方位词“上、下、前、后”的时间隐喻义在泰语中的翻译,并说明汉泰两种语言对于时间隐喻认知的异同。汉语存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时间隐喻,说汉语的人倾向把“自己”作为水平运动参照点;泰语缺乏垂直方向的时间隐喻,说泰语的人倾向把“时间”本身作为水平运动参照点,伴随存在语义发展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在其他东南亚语言中也普遍存在。

关键词: 时间隐喻;方位词;认知

汉语方位词“上、下、前、后”除了具有方位概念义和抽象范围义以外,还引申出了时间概念义,其时间概念义与泰语的相应表达呈现出较明显的不对称关系,这种不对称关系在其他东南亚语言中也普遍存在。据此,我们试从汉语“上、下、前、后”的时间隐喻义在泰语中的翻译入手,说明两种语言对于时间认知的异同,从而解释由其引发的不对称关系,以期更好地了解人们对时间认知的规律,对汉泰语的词汇教学提供参考依据,为汉泰语学习者助力。

一、汉语“上、下、前、后”的时间隐喻的主要格式和意义

“上、下、前、后”的时间隐喻格式主要以“上/下/前/后+时间单位”和“时间单位+前/后”的形式体现出来,《现代汉语八百词》举例如下:

1.上/下+时间单位

上半夜/上半个月/上半年/上星期二/上两个月/上一年/上一季度/上个世纪

下半夜/下半个月/下半年/下星期三/下两个月/下一年/下一季度/下个世纪

(2)基床顶面的最大应力为485.6 kPa,根据测量资料,工程区域地基承载力极限值为1529.6 kPa,可见工程区域地基能够承受基床顶面的应力,设计合理。

2.前/后+时间单位

2.3.1耐寒性2018年3月,气温较常年偏高4.1摄氏度,3月27日和4月3日,最高温度分别为29.4摄氏度和28.6摄氏度,加快了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导致参试品种的抗寒性降低,4月5~7日的长时间低温(最低温度-2.7摄氏度),引起部分品种幼穗受损,顶部和基部小穗退化,缺粒较重。

前半夜/前几天/前半年/前几年

后半夜/后三天/后半周/后两年

3.时间单位+前/后

新年前/事前/几个月前/五百年前

新年后/晚饭后/几个月后/几年后

由此可见,汉语是利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认知结构来承担不同的语法意义,而泰语则是在水平方向的认知结构上,通过使用不同词语承担了相应语法意义。

so:N14sap21da33:ko:n21(两个星期前)/so:N14sap21da33:na41:或 laN14cak21nan45so:N14sap21da33:(两个星期后)

包括课程内实践、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课程内实践是以课程理论学习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模拟实际工作情景的实践训练。该训练占每门课程授课环节40%以上。校内实训主要为跨境电商运营实训、国际贸易进出口实训和跨境电商英语语言技能实训等。该类课程以教学周为单位单独进行,旨在系统性针对性地锻炼跨境电商职业核心技能。校外顶岗实习通过安排学生下企业实习锻炼,从而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的文化和工作氛围,熟悉未来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具体行业和职业的认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明确自己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目标。

“上/下+时间单位”格式根据语义还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即“前一半时间/后一半时间”和“刚过去的时间/即将到来的时间”。“前一半时间/后一半时间”指的是一个完整的时间单位可以分成两部分。例如,对于“天”这个完整的时间单位,可以有“上半天/下半天”的说法,对于“月”和“年”也分别可以表述为“上半月/下半月”“上半年/下半年”。“刚过去的时间/即将到来的时间”就是已经发生和尚未发生的时间。例如,上星期二/下星期三、上个世纪/下个世纪等。

kiɁ21caɁ21kam33thi41:thə33:khau41ruam41mɨa41dɨan33thi41:lZ:w45pen33ja:N21rai33baN41

二、汉语“上、下、前、后”的时间隐喻格式在泰语中的翻译

在语言谱系分类中,泰语和汉语同属汉藏语系,都是孤立语,也都以语序作为重要的语法手段。修饰关系上,泰语修饰语后置,汉语修饰语前置。汉译泰时,泰语的时间单位词大多在前,与汉语“上、下、前、后”相对应的词或短语大多在后,即形成了被修饰语在前修饰语在后的“中定关系”。从汉语“上、下、前、后”时间隐喻格式的泰译来看,能够充当泰语时间单位修饰语的成分类型十分丰富,与汉语差异较大,例如:

上/下+时间单位

前/后+时间单位

时间单位+前/后

通过上述汉泰翻译,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同样表达“前一半时间或刚过去的时间”和“后一半时间或即将到来的时间”,汉语只用了两个词“上/下”,而泰语却用到了名词、副词、动词短语等各种形式。例如:cha:w45(早上)、bai21:(午后)、pla:i33(末端)是名词,na41:(下一个)、lZ:k41(最初)、laN14(后面)、ton41(初端)、ko:n21(先)是副词,thi41:lZ:w45(过去的)是动词短语。

(二)其中 ton41dɨan33(上旬)和 pla:i33dɨan33(下旬)的格式仿佛呈现“定中”的位置关系,其实并非如此。泰语里没有“旬”的概念,只能与汉语的“月初”“月末”的意思相对应,所以ton41(初端)和pla:i33(末端)成了被修饰语放在了中心语dɨan33(月)前面,依然是“中定”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对儿格式出现了与汉语相同的“定中”关系,即ko:n21thiaN41khωn33(上半夜、前半夜)laN14thiaN41khωn33(下半夜、后半夜),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提到“半夜”是一个数量词,表示一夜的一半。这个词表达的是类似“午”的“点时间”的概念,与其它“星期、月、年”等“段时间”不同,此时汉语和泰语都呈现出“定中”的语法结构关系。

(三)sap21da33:thi41:lZ:w45(上星期)中的 thi41:是结构助词的标志,翻译成汉语的“的”,所以thi41:lZ:w45可以看成是“的”字结构作定语,翻译成“过去的”,所以“上星期”也就是“过去的(那个)星期”。这种表达形式在泰语中较为普遍,可以形成“时间单位+thi41:lZ:w45”的格式,表达“刚过去的时间”。与thi41:lZ:w45(过去的)意义相反并且较常用的词是na41:(下一个),可以构成“时间单位+na41:”格式,表示“后一半时间或即将到来的时间”。例如:

另外,泰语中与“前一半时间/后一半时间”义的“上/下、前/后”相对的是 lZ:k41(最初)和laN14(后),例如 khrɨN41pi:33lZ:k41(上半年、前半年)/khrɨN41pi:33laN14(下半年、后半年)。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再经过毕业实习的历练,初步具备企业需求的知识储备,毕业后即可直接上岗。从培养效果来看,学校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企业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人才,毕业生找到自己满意的岗位,三方共赢,实现最优的培养目标。

(四)汉语“前/后”在“时间单位+前/后”格式中表示“早于某时或某事”或“晚于某时或某事”,可以用“以前/以后”来替换。泰语对应格式比较统一工整,即“ko:n21na41:ni45:+时间单位”和“laN14jak21ni45:+时间单位”。

据此,我们可以根据“上/下、前/后”的语义找到三个与汉语“上/下、前/后+时间单位”格式相对应的泰译,见表1。

表1 汉语“上/下、前/后+时间单位”格式的泰译

三、汉泰时间隐喻认知的异同

(一)汉泰时间认知的相同点

人类对时间的认知往往滞后于对空间认知,考察各种语言都会发现,大量表示时间的词都来自空间概念。Glucksberg et al(1992:580)认为:“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特性,甚至说,人类思维的一个普遍特性,是系统地使用空间概念和词汇来喻指时间概念。”汉语和泰语也不例外,汉语利用“上/下”“前/后”等方位词表达时间的早晚、先后,如“前半夜/后半夜”“上半夜/下半夜”。泰语也利用方位词表示时间的早晚,如 pi:33na41:(明年)da:n41na41:(前面)中的 na41:本义为“脸/面”,引申义为“前/下一个”;再如,khrɨN41pi:33laN14(下半年)中的 laN14本义为“背”,引申义为“后”。

Yu Ning(1998)把时间概念分成三种表现形式,分别为线性模式、周期性模式和螺旋形模式。从时间概念的表现模式来看,汉语和泰语都属于线性模式,即时间具有单一维度,从过去经过现在向未来运动。通常这种运动模式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垂直层面,一个是水平层面。汉语和泰语虽然都属于线性时间模式,但是运动模式层面上有较大差异。下面我们主要针对这种差异现象进行具体分析。

(二)汉泰时间认知的差异

1.泰语缺乏垂直方向的时间认知视角

(1)通过汉泰对应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到,泰语“时间单位+thi41:lZ:w45/na41:”和“时间单位+lZ:k41/laN14”两种格式中,第一种格式与汉语“上/下”对应的部分是动词构成的描述性短语“thi41:lZ:w45”,相当于汉语“过去的”的意思,泰语的“na41:”,相当于汉语的“前”;第二种格式中,一个是lZ:k41,相当于汉语的“最初的”的意思,一个是laN14,即“后面的”意思。这两对儿词语都仅在使用过程中充当临时的反义关系,而真正反义关系的方位词是 na41:(前)/laN14(后)、bon33(上)/laN41(下)。

泰语的方位词bon33(上)和laN41(下),没有隐喻到时间层面。《泰汉词典》(2006)里列出的“bon33(上)”义项仅四项:(1)名词,天堂,天上;(2)动词,许愿;(3)副词,上面(chan45bon33上层);(4)介词,在……上(naN1414ju21:bon33toɁ45书在桌子上)。“laN41(下)”的义项仅一项:副词,底下(da:n41laN41下边)。泰语中作为介词的“下”义,由名词tai41(南)引申而来。通过这些义项可以看出,泰语的方位词bon33(上)和laN41(下)基本没有产生较为复杂的隐喻,也没有隐喻到时间层面。

(2)“汉语习惯成套地使用‘上/下’这种纵的空间关系来描述过去和未来”(戴浩一,1991),但这并不是汉语独有的特点。虽然通过对比,我们没有发现泰语具有垂直放向的时间认知视角,但属于汉藏语系的藏语却存在利用“上/下”垂直空间关系描述时间的用法,并且跟汉语相同,也可以用tø51(上)表示过去的时间,mε51(下)表示未来的时间。例如(张燕,2005):

lo1151(上半年)/tshe5551(上半生)/mam1151(上半夜)

lo1151(下半年)/tshe5551(下半生)/mam1151(下半夜)

这引发我们的思考,在汉藏语系的众多语言中,除了汉语和藏语以外,其他语言是否也存在方位词垂直方向的时间隐喻,若存在,其表现形式如何,隐藏的认知机制是什么,都需要进一步考察。本文仅做汉泰对比,此处不展开论述。

H.Clark(1973)认为人类对于时间的认知存在“时间是运动的”,或者“自己是运动的”两种情况。对于说汉语和说泰语的人来说,都存在对于“时间在动”的认知,但是在语言层面的投影位置上,两种语言出现差异,如图(“ ”代表“现在”):

(1)在表示时间的概念上,“前/后”这对儿方位词可以用来隐喻“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这种情况下,汉语的“上/下”基本可以与“前/后”互相替换,意思不变。例如:上半年/前半年、下半年/后半年,上半天/前半天、下半天/后半天,上半个月/前半个月、下半个月/后半个月,(20世纪)上半叶/前半叶、下半叶/后半叶。

前文我们提到过,泰语也可以把“年、月、天”分割成两部分,但不是用na41:(前)/laN14(后),也不是用 bon33(上)/laN41(下),而是用了“lZ:k41(初)/laN14(后)”这样一对儿临时反义词。例如:khrɨN41pi:33lZ:k41(前半年)/khrɨN41pi:33laN14(后半年),khrɨN41dɨan33lZ:k41(前半个月)/khrɨN41dɨan33laN14(后半个月)。其中,“chua:N41cha:w45(前半天)/chua:N41bai21:(后半天)”泰语用了cha:w45(早)/bai21:(午后)两个名词来表达,与水平的方向的时间认知毫不相干。

在一些具体语境中,汉语“前/后”和“上/下”的使用有所差别,“上/下”一般以当前说话时间为参照点,“前/后”一般以过去时间为参照点。例如下面这段对话:

wan33ko:n21(以前)/wan33na41:或 wan33laN14(以后)

A:上个月你参加的那个活动怎么样?

“前、后”与时间单位存在两种格式关系。在“前/后+时间单位”的格式中,时间单位必须是数量短语组合,例如:前半年、后一个星期等。在“时间单位+前/后”的格式中,“前”表示早于某时或某事,“后”表示晚于某时或某事,例如:几个月前就离开了,一个月后才回来。

B:非常好,前一个星期培训,后一个星期实地考察。

pen33kiɁ21caɁ21kam33thi41:di:33ma:k41sap21da33:rZ:k41fɨk21Ɂop21rom33sap21da33:laN14du33:Na:

中水系统投用后近两年的化验分析数据表明,各工段处理正常,如图4所示,COD(蓝实线)及氨氮(红虚线)处理效果得到改善。

n33nai33saɁ21tha:n14thi41:ciN33

6)相关教育部门需要进一步落实与完善体教结合机制,让有潜力的学生在大学校园里,能够接受高水平、系统的训练,以为我国女篮在未来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

A:下个月我也打算报名。

dɨan33na41:chan14ɁeN33koɁ41taN41cai33:caɁ21pai33saɁ21mak21du33

泰语在表达这两种时间点的时候分别由“时间单位+thi41:lZ:w45/na41:”和“时间单位+lZ:k41/laN14”两种格式承担。这个时候“thi41:lZ:w45/na41:”相当于汉语的“上/下”,“时间单位+lZ:k41/laN14”相当于汉语的“前/后”。

Deformation and stability time history analysis on tailings dam under the earthquake action HAO Zhe(29)

(2)汉语用“前”“后”分别表示过去的时间和将来的时间,还有一对儿不表方位只表时间的反义词“以前/以后”,也分别表示过去和将来。泰语也用na41:(前)/laN14(后)隐喻时间,但是语义上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即na41:(前)/laN14(后)都用来隐喻将来的时间,同时增加了一个副词ko:n21(先)隐喻过去的时间。例如:

李霸崖号称龙门虎,虽说年龄最小,资历最浅,习武不精,但天生神力,赛过大哥李太嶂,有万夫不当之勇。李霸崖喜欢吃鱼,更喜欢捕鱼,常挂在嘴上的一句俗语是“吃鱼不如取鱼乐”。屠虎事件接连发生之后,德公公禁止他外出垂钓,他只能退而求其次,不得不拿出小孩才用的可笑手段:买来不少大鱼,放养在自家庭院里的荷池中,钓了放生,放了再钓。与其说是娱乐自己,还不如说是愚弄自己。

“上/下+时间单位”格式中,“上/下”属于方位词,是名词的附类(《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现代汉语八百词》提到“上/下”分别指“前一半时间或刚过去的时间”和“后一半时间或即将到来的时间”,“上/下”用于这种格式中类似形容词,而“上/下”与“时间单位”的结构关系也可以看作定中关系。

2.汉泰水平方向的时间认知差异

说泰语的人认为时间在迎面而来,所以将要来到的时间是“前”,晚些来到的时间是“后”,可以看出说泰语的人把“时间”本身作为参照点。说汉语的人则把“自己”作为参照点,认为经过了自己所处的时间是“前”,没经过自己所处的时间为“后”。所以汉语中“前一天”指的是经过了自己所处的时间,过去了的那一天,而汉语中“后一天”指的是还没到来的时间。翻译成泰语,过去的时间只能用 ko:n21(先)或 ko:n21na41:(先前),不能单独用 na41:(前),即 wan33ko:n21(前一天)或 nɨN21wan33ko:n21na41:nan45(先前的那一天)。

3.5 药物护理 采用以上护理措施无效者,或顽固性便秘患者需用药物治疗[15]。根据医嘱必要时指导患者口服容积性泻药如麦麸、魔芋等,能起到膳食纤维的作用使液体摄取增加,以促进肠道运动,刺激排便。正确使用开塞露、便塞停等药物辅助排便。使用微生态调节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和乳果糖调节肠道菌群平衡[16]。利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或泻热理气通腑,或益气滋阴通腑,或养血润肠通腑等给予服用中药调节肠道推进功能,从而治疗便秘。以及选用中医针灸穴位疗法,改善症状,防治再次发作[17]。

除了汉泰水平方向时间认知的参照点不同外,泰语只存在水平方向时间认知的模式也给语言表达带来影响。由于泰语水平方向的时间认知承担了两种语法意义,致使na41:(前)/laN14(后)这对儿反义词必须拆开使用,na41:(前)表示当前参照点的将来,laN14(后)表示过去参照点的将来,而在不需要区分时间过去还是将来的句子中,na41:(前)/laN14(后)的用法就重叠了,最终导致了泰语na41:(前)/laN14(后)语义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也同样体现在表序列的词语上,例如:khon33run41ko:n21(前人)/khon33run41laN14(后人),cha:t41ko:n21(上辈子)/cha:t41na41:(下辈子)。

通过进一步考察部分东南亚国家的语言,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民族的人对水平方向的时间认知普遍存在这样两个特点:一是方位词的时间隐喻主要映射在“前”“后”两个词语上,但用哪个表示过去哪个表示将来存在较大差异;二是“前”和“后”往往不成对儿使用,常借用副词或者短语表示过去的时间(见表2)。

(5)山羊艾美耳球虫。卵囊为椭圆形或呈卵圆形,平均大小为9.45μm×20.90μm,形状指数为1.409。卵囊囊壁呈光滑、2层,囊壁外层褐黄色,囊壁内层褐色,无极帽,无外残体,有胚孔,孢子囊呈长卵圆形或尖卵圆形,有内残体,有斯氏体,有1个或多个极粒,孢子化时间约62 h。

表2 部分东南亚语“水平方向时间认知”举例

印尼语、泰语和老挝语的方位词“前”可以隐喻到时间上表示“将来”义,而越南语和柬埔寨语是用方位词“后”隐喻到时间上表示“将来”义;除了汉语以外,只有越南语的方位词“前、后”成对儿地表达时间,其他语言利用副词或者短语来表示过去的时间,出现方位词隐喻不平衡现象,可以看出不同民族对于水平方向的时间认知存在较大差异。

3.时间表达上,泰语比汉语更多使用描述性短语或形象事物隐喻。

我们看到表时间隐喻的“上/下”泰译十分丰富,除了 thi41:lZ:w45/na41:以外,还有 cha:w45/bai21:、ton41/pla:i33、lZ:k41/laN14、ko:n21/laN14,这与汉泰文化差异紧密相关。

在建立的ABAQUS有限元模型中,对于上面板和冲击头之间的接触引入通用接触,接触约束采用罚函数运算法则。上面板的网格要确保划分的足够精细,这样冲击头在与其接触的时候不至于发生穿透现象。另外,冲击部位的波纹夹芯层的网格也需要划分的特别精确,从而可以捕捉到波纹夹芯在冲击过程中发生的屈曲和压溃。

中国人自古就利用天干地支历法表示年、月、时的次序。汉语将一天的时间以午时(11点到13点)为分割线,分成上下或前后两个部分,自然孕育了“上午”“下午”或“午前”“午后”的说法。而泰语和其他语言不存在这种记时法,所以专门为这两段时间命名,cha:w45/bai21:由此应运而生。

汉语由“天”的分割法,衍生到“月”和“年”也都可以这样分。泰语的“月”和“年”跟“天”的分割法不同,用ton41/pla:i33分成两部分,其中ton41本义是树、树干,引申为本源和开头的部分;pla:i33本义为尖端、树梢,引申为末尾的意思。ton41/pla:i33这两个词都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在时间的认知上,泰语借用这具体事物来隐喻时间的前后,比较形象生动。例如,ton41dɨan33(上旬、月初)/pla:i33dɨan33(下旬、月末)、ton41pi:33(年初)/pla:i33pi:33(年末)、ton41sat21taɁ33wat45(世纪初)/pla:i33sat21taɁ33wat45(世纪末)。

四、余 论

本文主要考察了汉泰语方位词时间隐喻背后的认知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语言造成的影响,即缺乏垂直方向的时间认知,使得水平方向的方位词承担更多语义,致使水平方向的方位词在时间隐喻上出现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在其他东南亚语言中也普遍存在。

各民族语言都存在方位词,但方位词的发展轨迹却各不相同。有些语言充分发展了方位词的时间隐喻能力,如汉语、越南语,有些语言方位词的时间隐喻能力不发达,如缅甸语。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除了语言的经济机制、人们的认知方式等原因以外,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值得探究。

另外,汉语的方位词“前”和“后”有时候也出现语义重叠的现象,例如“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种语义重叠与本文提到的泰语方位词“前”和“后”的时间隐喻语义重叠现象是否存在某些联系,在其他语言中是否存在这种现象,它们是怎样体现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都值得进一步探究。

从类型学、历时、共时的角度出发考察方位词的时间隐喻能力,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语言在认知模式和认知策略上的共性及个性,同时也为梳理语言、认知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注释:

[1]与“前几天”“前几年”对应的是“这几天”“这几年”,超出本文讨论范围,为与“后”的举例相对应特改为“前三天”“前两年”。

参考文献:

戴浩一:《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下),《国外语言学》,1991年第1期。

广州外国语学院:《泰汉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韩 平:《汉泰脸部器官词语的认知对比研究——以“脸、面”与“眼、目”为例》,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裴晓睿:《泰语语法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

张 燕:《时间隐喻的类型学试析——以汉藏语系语言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Clark,Herbert H.“Space ,Time ,Semantics and the Child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the Acquisition of Language ,edited by Timothy E Moore.New York:Academic Press,Inc.1973.

Glucksberg,S.,B.Keysar&McGlone.Metaphor understanding and accessing conceptual schema:reply to Gibbs.Psychological Review ,1992.

Yu,Nin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APerspective from Chinese.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8.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Thai Temporal Metaphor Cognition——Take“shang (上),xia (下),qian (前)andhou (后)”as an Example

XU Lixin
(Faculty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 530006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emporal metaphor meaning of Chinese locative noun“shang (上)/xia (下)/qian (前)/hou (后)”in Thai translation,and explains the Chinese-Thai differences about temporal cognition.There i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 temporal metaphor in Chinese language,and Chinese prefer to take“oneself”as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starting point,but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emporal metaphor is not existing in Thai,and Thai prefer to take“time”as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starting point.This leads to temporal metaphor semantic development imbalance in Thai language,and this phenomenon exists in Southeast Asian Languages as well.

Key words: temporal metaphor;locative word;cognition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221-9056(2019)01-0060-08

DOI编码: 10.14095/j.cnki.oce.2019.01.008

收稿日期: 2017-04-02

作者简介:

徐利新,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对比语言学、汉语国际推广。

在GPS测绘技术中,布网质量对测绘结果的精准度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实际测绘期间,工作人员须采用点连式及或边连式测绘的方式对三个交互点图像图形进行测绘。在将GPS测绘技术用于工程枢纽施工时,可通过增加网格的精准度及强度方式保障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不仅如此,由于GPS测绘技术可对地区特殊地质条件及环境进行模拟,更加适用于多领域工程前期勘探中,对提升工程测绘质量及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柑橘缺硼症状:缺硼初期新梢叶出现水浸状斑点,叶片变形,叶脉发黄增粗,叶片向后弯曲,叶背有黄色水渍状斑点,老叶失去光泽,严重的主、侧脉木栓化破裂,叶片容易脱落。幼果在缺硼初期出现乳白色微凸小斑,严重时出现下陷的黑斑,落果现象严重。残留的果实小,坚硬,果面有赤褐色疤斑,果皮厚畸形,果汁少,种子败育,果肉干瘪而无味。叶片黄化枯梢,开始时顶端叶片黄化,秃枝枯梢,老叶变厚变脆,叶脉变粗木栓化,表皮爆裂,树势衰弱,坐果稀少,果实内汁囊萎缩发育不良,渣多汁少,果心棕褐色胶斑,严重时果肉消失,果皮增厚、皱缩,形小坚硬如石。

Email:xulixingx@gmail.com

基金项目: 2014广西民族大学科学研究课题(一般项目)“汉泰‘上、下’义词的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14MDYB021)。

感谢《海外华文教育》匿名审稿专家的意见,文中不妥之处概由本人负责。

标签:;  ;  ;  ;  

汉泰时间隐喻认知差异-以“上、下、前、后”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