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音指示词与双音指示词的功能差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示论文,单音论文,差异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汉语指示词语法功能的研究中,相当一些文献讨论指示词的功能时,对单音节形式与双音节形式并不做区分。本文试图说明,“这”与“这个”、“那”与“那个”在指称功能、概念域扩展及篇章功能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一、语法功能差异 指示词有两个基本功能:1)直指,指示谈话情景中存在的客观实体;2)回指,指示上文提到的对象。直指是指示词的基本功能。当指示词指示上文提到的命题、事件或言语行为,是篇章直指(text deixis;Lyons,1977:667-677)。 从指称功能看,“这/这个”“那/那个”的基本功能可分为两大类: 1)单独用来指称话语中的某个确定的对象,属于所谓“替代”。如:“这是新发的工作服。” 2)在名词前面充当限定成分,属于所谓“指别”。如:“那演员是奥斯卡得主。” 无论是指别还是替代,都可以针对其所指对象用“哪个”来提问。如:“哪个是新发的工作服?”“哪个演员是奥斯卡得主?”换句话说,指示词本身或者指示词与其后的名词一起,用于指称一个在说话人看来听说双方确知的对象。①前者1)是指代(demonstrative pronoun),后者2)是饰名(demonstrative adjective)。如果我们把单音节形式与双音节形式放在这个功能框架里去考察,其间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下面分别从指代功能、饰名功能两方面来讨论。 1.1 指代功能 就充当论元成分而言,双音节形式指称个体性对象的能力远远胜过单音节形式。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单音节形式在主宾语位置上受到限制 首先,作为指称手段,单音节形式做宾语受到限制。比如下面例子里的“这个”“那个”,都不能换成单音节形式的“这”或“那”。(除特别标注外,下文引用例子为笔者收集语料) 即便是在具有同指关系的句法框架内,宾语位置上也同样受到限制。例如: 第二,虽然单音节形式可以用作独立指称,如例(4a)。但是,当单音节形式作为并列结构做主语的时候,就有一定限制。例如: 单音节形式的“这”和“那”作为代词的语法分布受限制,这可以从它与人称代词的对比上看得更加清楚。例如: 宾语位置并不排斥单音节代词。可见,“这”和“那”在作为独立指称形式所受到的语法限制与单音节无关,应不是韵律原因限制所致。 2)单音节形式在“把”字结构和“被”字结构中受限制。在“把/被”结构中,单音节形式不及双音节形式自由。例如: 单音节形式“这”“那”用作独立指称的能力很弱,尤其指称个体对象能力有限。除非用在对举语境,单音节形式一般不能单独做宾语。例如: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这”和“那”对举指称的并不是个体对象。换句话说,虽然指示词可以用作直指一个对象,将一个谈论对象导入言谈。但是,实际使用中,单音节形式与双音节形式是有分工的。 1.2 饰名功能 由于单音节形式指称个体对象能力受限,它构成限定性定语的能力也不及双音节形式。在以并列结构做定语的时候,单音节形式和双音节形式具有不同的表现。一方面,单音节指示词构成的并列结构难于用来独立指称,如上文例(5b)。另一方面,单音节指示词构成的并例结构也很难修饰名词,例如: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单音节和双音节形式在并列删除的能力上是不同的。 指示词的饰名用法也有限定与描写两类。前者是要指别,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区分;后者则没有指别功能。单音节形式做修饰语用作指别的时候,“那”可以换成双音节的“那个”,说成“那(个)苹果坏了”或“那(个)我昨天放在桌上的苹果坏了”。 除了指别、区分“哪一个”,指示词修饰名词也可以是描写性的,如例(17a)中的“那”的用法。但这种描写性修饰语排斥双音节形式,如下面例(17b): 例(17a)这种用法属于指示词的“认同用”。 所谓“认同用”是指通过指示词引入一个可辨识性较弱的谈论对象。“认同用”只用在名词性成分之前修饰语的位置,具有“唯定”分布特征,但是从指称功能上看,它不是用来指别、区分“哪一个”的。因这种用法既非指别又非替代,不能换成双音节形式。“认同用”后面的名词不依赖上文或言谈现场实际存在的对象(参看方梅,2002)。例如: 上面谈到,单音节形式“这”“那”用作独立指称的能力很弱,尤其指称个体对象能力有限。这个特点,使得它不宜于用作非指别性修饰语。 二、指示范畴扩展 单音节指示词指称个体化对象的功能有别于双音节指示词,这个特点也是单音节指示词概念域扩展和进一步虚化的基础②。表现为从指空间关系上的“当下”,到指当下时间,还可以指方式。 2.1 修饰语关联标记 单音节形式可以不指称个体对象,也不用于区别个体对象,而仅仅用作直指。这个特点使得单音节成分有可能进一步向修饰语关联标记发展。③ 单音节指示词可以用在领属关系修饰结构中,而不具有指别作用。例如: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这”与修饰语与被修饰名词之间的“的”不同。其主要差异在于,用“这”连接的名词短语,要求所指对象具有“当下性”,或存在于言谈现场,或存在于上文语境。而用“的”没有这个限制。也就是说,与真正的修饰语标记“的”不同,指示词的这种用法保留了其基本的空间指示意义。 上述用法的单音节形式都不能替换为相应的双音节形式。例如: 也正是由于指示词的这种用法保留了空间指示功能,不能用于非现场性对象。在这个位置上,更倾向于近指代词“这”,而远指的“那”受限制。 “这”还可以出现在同位性名词短语的修饰语与被修饰名词之间,同位性名词短语中的“这”也不能换成双音形式“这个”。例如: 在口语自然交谈时,说话人在言谈进程中“找词”的时候,经常用“这个”占位,以保持话语权。这种“这个”不用作指别,不回答“哪一个”的问题。例如: 这种用法往往伴有语音的延长(此处标为“=”)。这种话语标记用法的产生,从一个侧面说明其独立指称能力强于单音节形式。 同样的句法位置,相对而言,“那”的空间意义和个体指称意义都要更显著一些,表现为可指称非现场性对象。而“那”是否可以换成“那个”,取决于被修饰名词的个体性以及是否需要专用量词。对比下面a句与b句: (25)a.看她那病歪歪的样子,来一阵风就会把她吹倒。 b.她哭了,说起她那被伤害的感情,说那原是一片痴情。 a句,“那”可以换成“那个”;b句“那”不能换成“那个”,因为说到“感情”,量词一般用“段、份”,不用“个”。 上述“这个、那个”受限制的现象可以从另一方面佐证张伯江(2010)的观察;即,人称代词后面的指示性成分以体现主观性意义为主要功能。④ 2.2 “这”指当下时间 从指当下空间,到指当下时间。“这”用于指当下时间的时候不能换成“这个”,但是可以换成“现在”。例如: (26)和平:……扶我一下,我站不住,晕…… 指说话当下时间的时候不能换成“这个”,可以换成“现在”。如: 2.3 “这”指方式 “这”指方式是“这样的”或“这么”的意义。这种指方式的“这”也不能换成双音节的“这个”。例如: (30)傅老:没说要走啊?那就再住两天,没关系的。 有空间距离区别意义的直指功能是指示词的基本功能,其他功能属于衍生用法,指示词这种关涉到空间距离意义的直指功能是语言中其他词类成分无法替代的功能(参看Lyons,1977;Himmelmann,1996)。 三、篇章功能 3.1 话语功能的单双音节不对称 Himmelmann(1996)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提出了指示词具有四类普遍功能,并指出这四类功能的区分有形式上的证据(汉语用例详见Tao,1999;方梅,2002): 1)情景用(situational use)。指示存在于言谈参与者周围客观世界中的对象,关涉到与指示中心的相对距离。情景用就是一种典型的直指功能,在Lyons(1977)里这种功能称为直指(deixis)。 指示词作情境用时,所指对象存在于言谈现场或者在谈话所述事件的情景当中。指示词用来引入一个谈论对象。如下例(31)里面用于独立指称的“这、那”。 这种用法的“这/那”是否可以换成“这个/那个”,不取决于被指称对象客观上是不是具有个体性,而取决于说话人是否要传递个体指称意图。例如: 2)语篇用(textual use)。指示邻接的话语片断,以命题或事件作为所指。话语直指的概念相当于Lyons(1977)所说的篇章直指(discourse deictic use)。 指示词作语篇用时,所指为上文的陈述或者上文所述事件。如下例(33)的that和例(34a)的“这”。(34a)的“这”不能换成“这个”。 例(34b)的“那”的用法,实际是连词用法(参看《现代汉语八百词》“那”条目),也不能换成“那个”。 3)示踪用(tracking use)。指示词作示踪用是回指用法,所指对象是上文语境中已经引入了的言谈对象。这种用法属于吕叔湘(1985)里所说的“指别”用法,是用来区别“哪一个”的。例如: 4)认同用(recognitional use)。指示说话人认为已经确定的实体,使用指示词表明向听者示意正在指示特定的、被认为属于共享知识的信息。 指示词作认同用时,引入一个可辨识性较弱的谈论对象。认同用的功能特别应注意两个方面:1)言谈对象不存在于语境/现场,这有别于直指和回指;2)言谈对象首次出现于谈话。例如下例中“那飞机”的“那”。 (36)A:你们路上有一场虚惊。 这种用法可以换成“那个”。 认同用是Himmelmann(1996)重点确立的一类功能。认同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说话者并不确定听话人是否享有他正在提供的信息知识,或不确定这些信息是否足以让听话人辨别意向中的所指。指示词的作用实际上是邀请听者发问进一步明确所指,或示意听者确认他已经获知说话人的谈论对象。⑤ Huang(1999)、Tao(1999)、方梅(2002)、Chen(2004)采用Himmelmann(1996)的描写框架,方梅(2002)利用两个参项区分出了这四类功能差异: 情景用 语用篇 示踪用 认同用 言谈对象存在于语境/现场 + + + - 言谈对象首次出现于谈话 + - - + 我们认为,由于单音节形式与双音节形式概念域扩展的方向不同,进而形成了不同篇章功能。 3.2 虚化方向的单双音节不对称 3.2.1 “那”用作连词 (37)甲:不上课了。 3.2.2 “这”用作建立一个新话题 建立话题用“这”,不用“这个”。“这”可以用在名词前(参看方梅,2002),也可以用在动词前(参看方梅,2011)。 第一类,“这”用在名词前,构成类指性名词短语。例如: 上面例子里的“这外国人”“这女人”都不指称个体对象,而是把“外国人”“女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指称的。 第二类,“这”用在一个述谓形式前面,构成“这(S)VP”,指称一类行为。例如: “我馋涎那姑娘”前面如果不用“这”仍旧是合法的句子,而冠以“这”是用作凸显话题“我馋涎那姑娘”,下面接下去谈“我馋涎那姑娘”的种种行为。也就是说,“这(S)VP”式可以构成一段言谈的主题(theme)。 3.2.3 双音节形式用作话语标记 话语标记一般不用单音节的“这”或者“那”。事实上,我们看到自然口语里充当话语标记,说话人为了延续自己的话轮,用来占位的“那个”或叠用的“这个这个”,就是这种认同用的延伸。 在指称功能方面,“这”和“那”的独立指称能力远不及“这个”和“那个”。表现为,作为代名词使用的时候,“这”和“那”在“把”字结构和“被”字结构中的使用受限;除非用在对举语境,一般不能单独做宾语。做主语的时候,“这”和“那”的指称属性也与“这个”和“那个”有所不同,“这”和“那”都可以不指称个体性对象;“这”还可以指言谈当下的状态或当下时间等。而“那”可以用作连词。作为饰名成分使用的时候,“这”与“这个”、“那”与“那个”的饰名功能差异更为显著。语篇中引入一个新的言谈对象时,倾向于用“这+名词”直指现场对象,而“这个、那个”类双音节形式在名词前时,其功能在于指别。“这”与“这个”、“那”与“那个”在指称功能、饰名功能、指示范畴扩展上存在一系列差异;篇章功能方面,单音节形式与双音节形式也存在不对称。(可参看Fang,2012) ①指示词的句法功能参看Croft(1990)、Fillmore(1997)。关于“指别”与“替代”,参看吕叔湘(1985)。 ②关于“这”与“那”指称概念域的扩展,另可参看张伯江、方梅(1996:155-160)。 ③刘丹青(2002认为,修饰语与被修饰名词之间的指示词具有修饰语标记的属性。我们认为,这个位置的指示词要求其指称对象具有现场性,与修饰语标记“的”的区别还是较为显著的。 ④关于汉语名词的有定性句法表达,可参看Chen(2004)。 ⑤Diessel(1999)根据指示对象是语言外的客观实体还是话语篇章中的成分,把指示词的功能分为外指和内指。相当于情景用的称为外指,同时把追踪用、话语直指和认同指统称为内指。Diessel(1999)指出,回指就是指示词与前面话语中提到的名词或名词词组同指,这个名词或名词词组是指示词的先行词,与外指功能不同,回指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追踪前面话语中的参与者,主要是一种语言内功能。话语直指也用来指示语言中的话语成分,但是它们是与前文出现的命题、话语行为或事实同指,而非是一个名词性成分,是联系直指和回指的纽带,它既指客观实体,又与话语篇章相联系(Lyons,1977:667-668)。标签:单音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