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大国关系、大国格局与大国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国论文,格局论文,战略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仍然是以大国关系为主导的,多极格局也将是在大国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力量框架。大国战略旨在建立大国力量对比关系中的有利地位,达到其对外战略目标。大国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对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及世界和平、安全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一 影响大国关系的若干因素
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时期各种因素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不同,但有些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特别是大国关系中却是持久不变地存在,而其地位则是因时空与环境的不同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着。
国家利益在大国关系与大国战略中始终处于突出的地位,被称为对外战略的“永恒不变的目标”。但大国对国家利益的解释和界定却是各不相同的。一般地说,国家利益涉及其政治、安全、经济、贸易、科技等方面,其中政治的含义比较广泛,包括国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尊严、战略目标等,有时也把外交、安全、军事利益列入政治利益。在大国中,美国历来的“国家利益”却是包罗得相当宽广的。冷战时期美国的国家利益分为4类:生死攸关利益;重大利益;重要利益及有关利益,涉及到各个可能的方面。而在地区上,则又有美国自身及北约盟国为一类地区;东北亚及中东为二类地区;其余为三类地区,利益遍及全球范围。而在冷战以后,在克林顿政府的对外战略中,对“国家利益”的确定同样是极其广泛的,它划分为:生死攸关的利益,重要的利益,人道主义利益,层次不同,涵盖面却同样相当宽。再加上克林顿政府又以“军事安全,经济振兴和促进民主”为其对外政策“三大支柱”,还要使美国肩负起“世界领导责任”,这样看来,其“国家利益”就无所不包了。它不但把意识形态囊括其中,也把有违美国的领导和意志的事物都看做有损美国的利益。可见,在国家利益的划分上,美国也带有强烈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色彩。这种作法,必定损害其它国家的利益,有损国际社会成员的利益,不利和平稳定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建立。
综合国力是大国关系及其对外战略的基础。国家力量或综合国力或力量对比关系始终是国家对外战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大国关系的基础,构成国际社会体系的还是以大国力量为基础的总体架构,即国际关系格局是以大国格局为基础的。国家领土、人口、资源、经贸力量、科技水平、军事力量、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发展、精神意志与稳定程度等,都构成综合国力的要素。军事力量既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份,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因素。今天的俄罗斯所以成为国际力量中心之一,除了其固有体积之外,恐怕就更应当说是依赖其军事力量了。俄罗斯不仅有强大的核力量与常规力量,其长期以来以巨大代价发展起来的先进的军事技术,对区域国际关系甚至对大国关系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通过武器出口与军事技术出口,俄罗斯在区域关系与大国关系中仍然拥有强有力的发言权。冷战后国际关系中的这一新的现象似乎尚未得到人们足够的评价。
后冷战时代大国关系中意识形态因素的地位下降,经贸因素的作用大大增强,这是客观事实。冷战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形成两大阵营或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对抗,这已经成为历史。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不时地以人权问题为借口,整一些国家,包括对付中国,其蛮横与粗暴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七八十年代的某些作法。他们把意识形态因素与经贸因素掺和到一起,施加压力和制裁,在今后一个时期会一直持续下去。另外,意识形态的概念也将有所改变,它不是象传统的以社会制度对立为主要标志,而是在人权问题、民主原则、宗教思想、文化与文明、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等等差异方面显露出来。经贸实力与经贸影响力的增强将大大提高自己的抗拒力与发言权。
地缘政治仍将是大国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国,除了美国之外,首先也是着眼于自身所在的区域,例如,英法德以及俄罗斯首先考虑的是欧洲国际关系的格局趋势,中国与日本多考虑亚洲的区域结构与发展趋势等。它们的对外战略首先是周边环境与邻国关系,其次才是全球局势与区域问题。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以世界警察与领导者自居,仍然以全球主义俯视全世界,企图建立世界霸权。无论在地区还是在全球,它总是把注意力瞄准可能对其霸权提出挑战的区域强国或世界大国。
大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也会影响到大国的相互关系。西方大国的国民及其领导人长期以来总是以其优越感把眼光注视着国外、注视着全球问题。这似乎已经成为它们的一种习惯和性格。他们喜欢过问和干涉别国的事情。特别是在选举之年,其政治活动家总是会采取某些不合常规与逻辑的外交行动,以迎合这种需要。不管在政治外交方面,还是在经济贸易与意识形态方面,他们都有其需要迎合的事物和力量。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洞察大国战略、观察大国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二 大国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受不同的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国将形成不同的力量关系即不同的大国格局。于是,在全球格局全球系统下形成不同的区域格局局部系统,这将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国际系统。
在政治领域,美俄中将形成一种新政治三角关系。这是完全不同于冷战时代美中苏大三角关系的新三角关系,其核心是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这一关系在多极格局将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们在政治领域的摩擦甚至是冲突将超过其他领域,也将超过其他大国的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状况。它们在联合国及在全球与区域问题上,将扮演不同的主角,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可能是那么协调和谐的协奏曲。中国的主旋律是和平、发展、主权、平等和合作。美国的主旋律将是摩擦、冲突、发号施令、强权政治与世界霸权。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继承者,它不会象过去几年里一度出现的那样仅仅埋头国内事务,在沉默、低姿态与一边倒中丧失大国地位与特色。特别是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它不会拿国家最敏感的安全利益去作交易。在裁军问题(核与非核力量)、武器出口、车臣问题,波黑及中东等区域问题上,也不会完全听从美国的发号施令。它也不会对美国在两极格局崩溃后谋求单极格局与世界霸权表示满意。在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方面,同欧洲与日本不同,俄中有更多的共同点。俄中不会结成针对美国的战略联盟,但在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过程中,其战略协作将会产生一种客观的、自然而然的作用。三者的经贸关系将受到政治关系的制约。俄中将在政治领域相互寻求对方的理解和支持。欧洲和日本在大国政治关系中虽然也将占有一定的地位,虽然也将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表示不满,但这种“不协调”在相当的时间内将是十分有限的。
国家关系包括大国关系的根本问题是相互信任,平等相待,这是建立长期稳定关系的基础。只有确立这一基础,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彼此谅解、友好合作的关系。中俄在这方面已取得可观的进展,而中美、美俄之间则面临艰巨的任务。
在经济领域,美欧日将继续保持其经济大三角关系。美欧日是世界经济与贸易关系中的三大实力,三大中心,世界经济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中它们将是矛盾和冲突的主角,它们都将以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双刃剑同对方展开角逐和格斗,它们的相互冲突和彼此伤害是免不了的。它们都有其不同的区域依托,美国有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有欧洲联盟和欧洲经济区,日本有亚太经合组织和东南亚。为了各自的利益,也总是会寻求妥协,美欧日经济力量的发展及三大经贸集团的发展趋势将决定它们未来经济关系的走向与态势。这一经济大三角关系决定着未来世界经济秩序及其发展进程。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实力与经贸影响力还相对有限,都尚未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贸易与金融系统中也处于劣势,更多的是寻求这些机构的支持和帮助。不过,中国的改革发展迅速,经济状况良好,市场广阔有竞争力;即使俄罗斯也在改革中不断改善其经贸地位,从而增加自己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在安全方面,美德日是一个潜在的安全三角关系,是欧洲、亚洲与全球十分瞩目和关注的一个三角关系。其核心是对老的世界战争策源地的幽灵何去何从的担心以及能否对它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从而建立全球及区域(特别是欧亚)安全保障机制。德国是欧洲安全问题中的一个痼疾,日本是亚洲安全问题中的一个痼疾。欧洲对德国的担心与其说是基于历史和现实,莫如说更多的是对其未来的担忧。亚洲对日本的担心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和未来的因素。日本不同于德国,至今未对二战的侵略及其给亚洲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示认罪和悔过,这样一个国家,人们对它是不大信得过的。日本与德国的经济实力在世界居二、三位,科技力量与军事潜力也相当可观,其谋求政治大国与军事大国地位的目标和活动总是使欧洲与亚洲感受到威胁和疑虑。德国目前在安全方面处于北约体系与西欧联盟双重体系中,日本则处在美国的单独军事控制之下,美国在军事与安全方面是否能长久控制德国和日本,美军是否能长期留驻德国和日本,德国和日本是否一直会秉承美国的旨意有限地发展军事力量和承担国际责任?这都是引起有关国家关注的问题。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欧洲国家特别是法英,还有俄罗斯,将结成怎样的安全体系,能否对德国形成某种安全上的稳定结构和制约机制,而不是受制于美国;亚洲国家能否对日本形成某种安全上的稳定结构与制约机制,而不是希求于美国的保护与平衡。中国以和平为其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俄罗斯以及英、法这些国家需要和平,不致对周边国家与国际安全构成威胁。它们对美德日三角关系的动向,始终是极其敏感的。
国际和平和安全不仅是大国极其关注的问题,也是国际社会每一个成员一致关注的问题。就现阶段而言,影响国际和平和安全的因素有这样几个方面:(1)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超级大国总是想炫耀武力,主宰全球问题和地区事务的解决,干涉他国内政,君临世界与地区问题之上,以一己意志强加于人,不是以谈判协商的办法,而是继续以冷战时期的手段和方式解决问题。(2)地区争端与潜在的矛盾。敏感的地区有中东、海湾、南亚、巴尔干、爱琴海、撒哈拉,这些地区的问题因其矛盾尖锐,历史较长,关系复杂,联合国干预不力,外力偏袒一方等致使问题复杂而不易彻底解决。此外,可能的地区争端还有朝鲜半岛、中亚、南中国海等地区。(3)恐怖主义、宗教冲突、原教旨主义、大规模武器输出,也会使国际社会感到关注,也会给某些地区的和平和安宁带来影响。
从全球角度与长远趋势而言,围绕世界和平和安全,特别令世人关注的仍然是美德日所构成的安全三角关系及其未来走向。只有多极格局的发展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形成有效的制约,欧洲与亚洲区域格局的发展能将德国和日本纳入该地区稳定有效公平合理的安全体系之中,联合国等国际机制在解决地区争端中发挥充分有效的作用而不是受制于个别超级大国或某些偏袒力量,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安全,和平才会得到有力的保障。
在21世纪到来之际,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究竟是欧洲,还是亚太呢?亚太是一个广阔的地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都是亚太地区的力量中心,东盟国家、大洋洲国家、印巴等国家都是亚太活跃的政治经济力量,在世界经贸活动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世纪到来之时,亚太区域结构必将在全球区域结构中卓然屹立,为其他任何地区结构所难以企及。21世纪亚太地区将是一个汇集各大力量中心、充满活力、极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地区,将决定世界政治与全球格局的发展趋势,而为任何其他地区所不可比拟。
对于大国在地区格局中的关系本文因篇幅所限将不涉及。
三 大国战略目标及其关注的焦点
根据对综合国力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力的粗略评估,美、欧、日、俄、中构成世界五大力量中心,为世所公认。如果以国别来看,则有美、英、法、德、日、俄、中七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就其国际地位与战略目标来看,德日有其相似之处,英法有其共同点。对大国来说,不管其对外政策和策略手段如何变化,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其基本目标是不会改变的。
大国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目标或战略活动方向是大体相同的:(1)努力发展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在经济竞争与科技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或缩小同其他国家的差距;(2)在对外开放与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积极争夺和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其对世界经贸活动和世界市场的影响力,促进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3)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以贸易为手段,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在国际政治权力再分配中占据有利地位,扩大政治影响力,主导国际关系与区域事务,实现其对外战略目标;(4)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使国家武装力量现代化,以满足其足够的需要,既足以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安全并抵御外来侵略干涉和不负责任行为,也足以抗拒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行径;(5)在力量均势特别是军事均势的基础上促进全球裁军谈判,实现公平合理全面彻底的裁军目标。
当然,不可能每一个大国都毫无区别地以这些目标为满足。但是,多极力量中心与多极格局的发展,大国均势结构的确立,或多边结构相对均势的确立,无疑将对其他国家包括超级大国起到制约与均衡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合纵以抗霸权,连横以求均势,都将是有力和有效的。
从个别国家来看,各大国关注的焦点又有不同。
1.美国。克林顿政府上台伊始,即提出以经济振兴、军事实力和支持民主作为其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依据其战略目标,克林顿政府确定其外交政策原则是:保持世界领导地位,建立大国合作关系,增强国际合作机制,支持民主保护人权。其重点是:推进最开放的全球贸易体制,建立欧洲安全新秩序,促进中东全面和平,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关注毒品交易、恐怖主义与环境保护等全球问题。从美国的实力出发,美国外交近期最为关注的是些什么呢?全球领导地位即世界霸权,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西方式民主与人权,地区强国的崛起与地区武装冲突,导弹与核扩散,美国主导的欧洲与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突出的全球问题,这些都是美国所关注的问题。而在地区上,东亚、中东、巴尔干等则放在美国对外事务的突出地位。
2.德、日。德国和日本对外战略所关注的焦点可以说都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谋求政治大国目标,改变其“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地位。两国军费开支均名列世界前茅,其现实军事力量也已相当强大,其潜在力量更不可等闲视之。两国均积极争取早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与义务”,以经济外交为手段,争夺国际市场,扩大政治影响。所不同的是,德国力图在欧洲,日本则力图在亚洲早日成为主导力量。就其国际形象、国际地位、国际融合和国际影响而言,德国比日本取得了更大的进展,德国对美国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也比日本更强,日本难以企及,因而日本更显孤立,其未来走向也更加难以预测。
3.英、法。英国同法国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其战略方面较为接近。它们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统一强大的德国将向何处去,是“欧洲的德国”还是“德国的欧洲”。两国曾经共同反对德国的统一,也担心着未来的强大的德国。虽然欧洲联盟中法德轴心使法国目前仍然处于有利的地位,但瞻望未来同德国近在咫尺的法国比英国更加感到惶恐不安。在遏制德国方面,英法离不开相互的支持和理解。随着德国的强大,巴黎不会固执地拒绝伦敦加入轴心集团,否则它不仅会最终丧失其领导地位,还会失去其传统的盟友。在这方面,英法还指望着俄罗斯这个欧洲东线的传统盟友。一旦美国力不从心,英法将被迫自己承担较多的欧洲安全的责任。这样,传统的欧洲格局与欧洲均势似乎又有一朝再现的可能。正是由于德国这个老问题,法国始终在大西洋体系与欧洲体系之间摇摆不定,迟疑不决;英国则乐于维持现状;而德国更愿意在美国与大西洋体系的荫庇之下从从容容地走向自己的目标。
4.俄罗斯。俄罗斯政治战略关注的焦点首先是国内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稳定,以对外关系为这一目标服务,促使经济走上轨道,恢复活力。而对外战略方面,俄罗斯似乎已经明白:如果丧失其对外政策的独立自主和大国特色,一味向西方一边倒,那它就什么也不是,尽管它是一个大块头,一个超级军事强国。目前俄罗斯外交政策关注的焦点是保持独立自主,立足和加强独联体,重塑大国形象。在波黑问题、同北约的关系问题、北约东扩问题、伊拉克问题、伊朗问题、朝鲜问题、导弹核能与武器输出问题,以及同中国的关系问题等,俄已一反过去对美国和西方一味附和的态度,采取了独立和自主的立场。即使在争取外资和经济改革方向上,俄也不完全接受和秉承西方的意志,开始重视根据本国国情和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俄罗斯同中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有利于俄重振大国地位,增强同美国和西方打交道的能力。
四 中国对外战略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其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特色。
在大国关系中,除了同美国之外,中国同其他国家没有大的矛盾冲突和利害冲突。几年来,中国同近邻的周边关系已有了很大改善,不存在什么尖锐的突出的问题。中国外交遇到的矛盾和挑战主要来自美国。但竞争与合作并存,冲突与协调共处,中美关系也不例外。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是国际社会所关注的一对大国关系。中美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分歧,也存在着共同利益和相互需要,既会有摩擦,也会有合作,既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有大的波折。美国由于其对外战略与霸权主义的需要,同中国之间的矛盾表现在统一与反统一、强大与反强大(遏制与反遏制)、西化与反西化(演变与反演变)、霸权与反霸权上面。美国要想建立世界霸权或确保领导地位,力图永保其力量对比绝对优势,不愿看到其他国家的强大和差距的缩小,对中国尤其是这样。所以克林顿政府虽然声称对中国采取建设性接触而不是遏制的政策,但遏制的阴影会时时存在。美国总是会寻找借口同中国搞摩擦,搞碰撞,制造障碍。但中美之间也存在共同利益和相互需要。不是只是中国需要美国,美国也同样需要中国。这是因为:冷战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富于活力,对外经贸联系和交往增多,有广阔的有吸引力的市场;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作用不容忽视;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大,关心亚洲事务的美国不能无视中国的存在,需要中国的合作;全球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中国的参与。
在大国关系与对外战略中,中国关注的焦点首先是对美关系,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国家、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在以下几个问题上,采取慎重而坚定的立场是必要的:
(1)关于大国关系:同各大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减少摩擦,增加信任,加强政治磋商与经贸合作,增强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关于政治大三角关系:在美俄中政治大三角中取低姿态,不对抗、不争吵、多沟通、重行动。不排斥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同大国的战略合作关系,它具有开放性与建设性,不具有排他性与针对性。在同大国发展关系和加强同俄战略协作关系的基础上增强同美国打交道的地位和力量。
(3)关于中美贸易关系:在全方位开放加强多边经贸合作与多元化多渠道交往的基础上增强同美国打交道的能力和地位,反对美国粗暴片面的制裁、施压、限制、排斥和拖延的作法,积极灵活地推动解决加入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贸易逆差等问题。
(4)关于台湾问题:近年来我采取的反对台独活动和反对美支持台独活动已取得显著成效,美国已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和三个公报原则,如无特别的情况出现,反台独的矛头应主要集中于台岛上层台独势力的活动上面,同时也与台当局保持有条件的联系和接触。
(5)关于人权问题: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坚持人权问题与经贸脱钩的立场,并在一定前提下进行对话,正面广泛宣传我人权进展。
(6)关于在联合国的作用:在联合国以建设性姿态加强同各大国的对话和协调,发挥积极活跃的作用,对安理会活动和投票取积极而慎重的态度,有选择地参与维和行动。
(7)关于参与国际机制与多边外交活动:尽可能参与全球与区域性国际机制,争取成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观察员,在不结盟组织和77国集团中开展活跃的外交活动。利用亚欧首脑会议加强同欧洲特别是同英法德的联系和合作,在同大国关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军事论文; 世界政治格局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和平与发展论文; 日本军事论文; 德国军事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俄罗斯军事论文; 日本政治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日本中国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国际关系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