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春媚 1彭菲 2通讯作者:何志义
1 辽宁省电力中心医院 110000;2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110000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氯吡格雷75mg,收集全血并对DNA进行提取,通过Sequenom MassARRAY iPLEX基因型分析技术对Pon1基因型进行分析。通过二磷酸腺苷诱导光比浊法对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测定、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紧密相关,对比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Pon1基因型和氯吡格雷抵抗的产生并无紧密联系,所以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对基因型进行检测能够更好帮助医护人员合理应用氯吡格雷,进而维护患者健康。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
【中图分类号】R74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054-01
氯吡格雷属于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但是随着氯吡格雷在不良反应以及疗效方面所存在的个体差异越来越明显,医学界对其的关注也逐渐提高。有些患者在使用氯吡格雷后并没有产生抗血小板作用,即氯吡格雷抵抗[1]。据临床研究表明,Pon1基因属于氯吡格雷肝脏生物活化的重要酶,在氯吡格雷代谢中能起到较好作用,而起作用的主要因素便是Pon1基因第六外显子区的rs662多态位点,其能够对71.9%的氯吡格雷抵抗进行解释,所以在实际情况中,氯吡格雷在肝脏中的代谢速率受Pon1酯酶的影响较大,在Pon1基因中的第六外显子区rs662多态位点能够对Pon1蛋白的表达进行调控,进行对酶的活性造成一定影响[2]。因此,在临床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时,对患者Pon1基因进行检测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指导医生合理应用氯吡格雷,进而维护患者健康。本研究选取了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有135例男性患者以及65例女性患者,年龄为39-78岁,平均年龄为(58.5±19.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且口服氯吡格雷超过一周。排除标准:1氯吡格雷过敏,2应用溶栓,抗凝治疗,3脑出血,外伤,肿瘤,4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慢性炎症或感染性疾病等,5血小板计数<100x109/L。
1.2 方法
给予患者口服氯吡格雷75mg`d-17d以上,空腹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ml。并注入EDTA抗凝真空管中,在3h内完成血小板聚集功检测操作。采用光比浊法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取EDTA抗凝血(1:9)2.5ml,以800r?min-1离心6min,对富含血小板血浆及进行提取;以3000r?min-1离心16min,对贫血小板浆进行提取。通过PPP将PRP调整至180-280*109?L-1,将10μmol?L-1作为诱导剂,对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测定。
1.3 评价指标
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前后一定时间内血小板聚集率≤10%,并以此为依据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非抵抗组。
采用MRS评分分析基因多态性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MRS评分≥2认为预后差,采用poor表示;MRS评分<2认为预后好,采用good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采取 检验。对比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携带Pon1基因rs662三种基因型患者产生氯吡格雷抵抗与未抵抗的患者进行统计,基因型包括AA、AG以及GG型,发现三组基因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比例分别为35%、64%、27%。通过卡方检验可发现AG组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最低。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氯吡格雷抵抗之间的相关性如表1所示,详见下表。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基础,对PON1三种基因型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经分析发现Pon1基因多态性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氯吡格雷抵抗之间并无较大关联,突变型是产生氯吡格雷抵抗的重要因素,而且AA型患者比AG型以及GG型患者出现氯吡格雷抵抗的几率要高。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抵抗与Pin1基因多态性并无紧密关联性,对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能够更好指导医护人员使用氯吡格雷,充分发挥出氯吡格雷的作用,避免患者出现多种异常情况,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推广[3]。
参考文献:
[1]陈华.瑞士洛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登记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年的功能性结局及死亡率[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6):1354-1356.
[2]臧丽娥,隋汝波,张磊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诊断准确性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8):734-737.
[3]韦朝霞,祁风,刘祖佑等.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13,34(16):2569-2571.
论文作者:1马春媚,1彭菲,2通讯作者:何志义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格雷论文; 缺血性论文; 患者论文; 基因论文; 多态性论文; 脑卒中论文; 血小板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