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建敏
杭州天筑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310000
【摘 要】生态城市是强调人与自然系统整体协调的基础上考虑人类空间和经济的模式,发挥各种功能,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实现自身的发展,是一个崭新的人类聚居概念和发展模式。因此,城市的生态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生态建设;建设
1、城市的生态建设的概念
城市的生态建设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其最终目标是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生态城市。
2、城市生态建设的内容
城市生态建设是遵循生态学和城市规划学有关理论和方法,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调控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运用系统分析手段、生态经济学知识和各种社会、自然的信息与规律,来建设、调节城市各种复杂的系统关系,在现有条件下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的可行性对策而进行的规划建设。
城市生态建设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建设方法,其目标是:1)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人口的数量与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抑制过猛的人口再生产,以减轻环境负荷;土地利用类型与强度要与区域环境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生态法则;城市人工化环境结构内部比例要协调。2)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城市生态系统的调节、城市人工化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结构的建立都需要一定的区域回旋空间。3)城市生态建设的目的是在一定的可接受的人类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使城市的经济、社会系统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得到不断的发展。因此城市生态建设,应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结构;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致力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治理、污染控制和保护,而且把当地的地球物理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多功能、多层次、多目标控制的综合研究与建设,据此进行城市结构调整、建设设计、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规划建设。
3、城市生态建设的现状问题
3.1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不够充分和深入
许多片面的观点认为环境优美的城市即为生态城市,将卫生城市、花园城市等同于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内涵模糊不清。而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它有着综合性的内涵。
3.2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有待完善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没有充分意识到针对我国城市特点地区差异显著的现状,生态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脱节。有些生态城市规划陷入“大而全”的泥潭。建设和管理中涉及的许多相关部门责任不明确,使得规划编制与实施脱节。
3.3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有待改进
指标的选取和定值缺乏地域特色;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动态性;当前指标体系未能很好地反映出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3.4对我国开展的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理解有偏差
严格意义的生态城市是一个理念,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如果忽略了这个问题,将生态城市建设认为是一个达标的过程,那么生态城市建设将会流于形式,变成了领导者的政绩工程。
3.5生态城市建设的地域界定和对区际关系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许多城市常常将乡村排除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范围之外。国外的案例提醒我们,生态城市概念中的“城市”,不仅指城市化地区,还包括城市所有的乡村,应强调城市与其周围地域之间动态的统一性。
3.6缺乏有效的生态城市建设公众参与机制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形成了依靠政府力量开展的局面。因此,转变政府角色,发动广大市民与各种组织积极参与,是当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尚需改进的地方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城市生态建设的重点措施
4.1城市生态和谐度评价
任何城市都是在人工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城市在任何发展时段都存在着人类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生态”,而各城市由于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条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技术水平、生态意识等的差异,这种城市中“人类与其周围环境”关系质量的优劣程度可称为城市的“生态和谐度”。这种城市生态和谐度应包括三层含义:1)城市人类的健康;2)城市环境的持续;3)两者之间的和谐。
在进行城市生态建设时,应在城市现状进行生态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综合性、代表性、发展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按照城市人工和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结合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多种结构和功能,从城市人类与城市环境关系的和谐度着手,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和谐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确定系统的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确定生态恢复、生态建设和生态调控区域,以到达人口的增值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适应、土地利用与区域环境条件相适应。
4.2创建城市生态管理系统
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废水、废渣以及饮食业、屠宰业、农副市场、大众娱乐场所等系统排出的各种废弃物,都要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进行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高效的道路交通系统,能流、物流、信息流的运转系统,以及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的高水平管理系统,是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有力保证。
4.3做好生态功能分区建设
生态功能分区是进行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是在对城市生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进行生态敏感区、生态控制区、生态功能区等的用地建设。通过土地适宜性分析和生态敏感性分析,确定对城市生存、运行和发展具有关键制约作用的生态因子及其所在的空间区域;通过对城市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弹性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的用地性质、建设项目、建设强度等规定、管理和控制的区域;通过对人类聚居地生态健康分析,确定聚居地特殊的自然景观区域或人工建立的模拟自然景观区域。
4.4加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和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核心作用。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体的绿色植物的总称,是以成片森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文化和福利水平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这些森林对于保证城市的发展及补充城市绿地的不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5提高城市生态建设中新技术应用的含量
目前,大多数的生态建设还停留在现状描述和运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上,造成生态建设的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强,随着人们对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关系认识的加深,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多属性、大范围的空间模拟成为可能,从而可以在定量模拟的基础上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和持续服务能力进行准确预测,提高城市生态建设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5、城市生态建设发展方向
城市生态建设是在对城市的深入认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安排城市人类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活动的强度、广度和深度的行为。因此城市生态规划、建设工作应建立在一些观念上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5.1长远观念
在城市建设中应立足于长期渐进发展,避免短期的有始无终的行为。建立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机制,适度开发不可再生资源。
5.2适度观念
要从远景角度出发考虑当今的发展,采用适度策略,包括适度消费,适度开发自然资源,坚持自然景观的开发、整治、利用、保护并重,控制人口规模与人口密度。
5.3协调观念
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将城市生产、生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容量容许的范围内,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绿色空间建设。保护野生动物和生物物种,划定保护活动区域,保持生物多样性,协调人与生物的关系,注重社会环境质量的改善。
5.4清洁观念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重,污染综合防治,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清洁城市生活、生产环境。采用生物技术,发展生态工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鼓励企业清洁生产工艺,限制污染企业发展。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配套污染处理设施,重视废物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5.5区域观念
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从区域的角度统筹安排,使各自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避免相互争夺资源和重复建设。
6、结语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一方面促进了人口的集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系统整体协调,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能实现自身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城市设计生态理念初探.规划师论坛,2012.4.
[2]许昌市2008年统计公报[R].许昌:许昌市统计局,2012.5
[3]傅伯杰,刘国华,等.中国生态区划方案 [J].生态学报,2013.6
论文作者:翁建敏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生态建设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人类论文; 系统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