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水平的影响论文_王影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 目的 研究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8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母婴床旁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焦虑水平和产后抑郁发生率。结果 分娩当日,两组焦虑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产妇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焦虑状态,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初产妇;产后焦虑;产后抑郁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520-01

生育是女性生命历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随着胎儿的诞生,产妇角色发生转变,其在心理上会承受较大的压力[1]。尤其对于初产妇来说,分娩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产妇出现产后焦虑症状,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对产妇实施良好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近年来,我科对产妇开始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8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年龄21~33岁,平均(27.24±1.43)岁;初高中文化20例,大专及以上文化23例;观察组:年龄22~32岁,平均(26.98±1.47)岁;初高中文化19例,大专及以上文化24例。两组产妇均为单胎活产,且排除严重心、肝、肾等疾病和妊娠合并症者,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新生儿集中护理、饮食和运动指导、乳房护理等;观察组予母婴床旁护理,具体如下:(1)在床旁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包括在入院初期向其介绍分娩相关知识,分娩后告知其康复有关注意事项,鼓励产妇尽早母乳喂养,以及倾听产妇的困惑,耐心进行解答等;(2)在产妇床旁对新生儿进行沐浴、脐带护理和臀部护理等操作,并在护理过程中向产妇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操作要领。鼓励产妇亲自尝试为新生儿进行沐浴等护理操作,并对产妇操作有误的地方及时进行纠正;(3)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以便为产妇做一个示范。鼓励产妇多与新生儿接触,适当的时候指导产妇自行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并告知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的好处和注意事项等;(4)指导产妇对会阴部和双侧乳房进行护理,让产妇掌握正确的自我护理的方法,同时对孕妇的饮食和运动等也要做相应的指导,以保证产妇摄入足够的营养,尽早恢复。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分娩当日和出院时焦虑水平以及出院时产后抑郁发生率。焦虑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2],共80分,分数越高,焦虑越严重。抑郁情况采用产后抑郁量表(SDS)进行评估[3],共30分,分数大于9分即为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产妇焦虑水平比较

分娩当日,两组焦虑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焦虑水平比较(,分)

2.2两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产后抑郁1例,对照组发生产后抑郁9例,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31,P<0.05)。

3 讨论

产妇分娩后,由于角色的转变和生理的变化,常常会给产妇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大部分产妇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严重的甚至会有产后抑郁,危害产妇身体健康。因此,如何对产妇进行有效的护理,缓解产妇焦虑症状,一直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

研究表明[4],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改善产妇焦虑症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本文也研究发现,母婴床旁护理组焦虑水平低于常规护理组,且产后抑郁发生率2.33%也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0.93%。由此可见,母婴床旁护模式确实效果显著。原因可能是,常规护理模式中,健康宣教和母婴护理等都采用的是集体进行的方式,宣教过于形式化,无法给产妇及其家属产生较为深刻、直观的印象,护理也不具有针对性,不够人性化,不能满足产妇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全方位的、人性化的护理[5],护士在床旁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对母婴进行护理时,更具有针对性和连续性,护理程序也更强化和直观,利于产妇及其家属对相关健康教育和护理知识的掌握,利于促进夫妻关系的和谐。另外,通过让产妇与新生儿的接触,还可以增进产妇对新生儿的感情,从而能够使产妇尽快熟悉角色的转变,心理需求能够得到较大的满足,减轻其心理压力,缓解焦虑症状,防止抑郁的发生。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利于初产妇适应新角色的转变,可有效改善产妇焦虑症状,降低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小雅.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8):2789-2791.

[2] 潘美英.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6):132-133.

[3] 魏琴.母婴床旁护理对改善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作用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7):2595-2597.

[4] 何雯.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6):112.

[5] 刘忠荣,陆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恢复及泌乳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8):12-14.

论文作者:王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  ;  ;  ;  ;  ;  ;  ;  

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水平的影响论文_王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