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知识管理模式_战略管理论文

小企业知识管理模式_战略管理论文

小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模式论文,小型企业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确立知识管理战略

小型企业要进行知识管理,首先应该决定和形成适合的知识管理战略。企业战略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术决策提供了背景,为员工的自我激励奠定了基础,有助于企业凝聚力、团队精神和共同感的形成,对小企业来说,能够突破仅仅依靠少数几个关键人物的限制向前发展。小企业常常处于起步阶段或者是成长阶段,对管理者的应变和创新能力要求很高。从企业创新的一般过程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和企业战略密切联系的,在外部信息的获取和员工知识结构的确定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形成企业战略的时候,知识管理不仅应该被纳入到企业经营的各个层次的目标中,而且在企业战略中应将知识管理的目标设在重要的地位。在企业战略实施的计划中进一步强调知识管理,会更加突出知识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意义,该企业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所有的目标而建立知识管理模式的。

企业的战略目标应该基于自身地位和市场环境的认识,战略目标着眼于未来,应反映市场的发展趋势,明确企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知识管理战略目标的确立需要企业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并结合企业的价值观和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战略目标有利于组织成员将各自的知识融入到组织中,为形成组织的智力储存贡献各自的专业能力。在企业的战略目标下,每个成员还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同时,还应有个人的一个比较目标与效果的反馈机制,使每个人都能自我管理。战略任务明确了企业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明晰了企业需关注和获取的外部知识的边界。比较宽的视野和任务陈述有利于企业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创新,例如施乐公司的复印机功能的转化(注:施乐公司最近再高端复印机产品上推出了一种新的标准特色功能:“远程交互通信”(RIC)。RIC是复印机中的一种专业系统,对控制机器的信息技术进行监控,并且运用人工智能工具,在机器将要出现问题之前进行预警。RIC意味着不会让顾客看到机器出现问题,不仅改善了施乐公司的服务,还为公司创造了一种“倾听”顾客的全新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复印机作为一种独立的设备已经不符存在。这主要是由于施乐公司在确定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定义上采用了较宽泛的战略,认为复印机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客户处理文件能力,于是就将没有将信息技术仅仅用来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而是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消除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打印机和传真机之间的区别。

在确定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时,应分析获取的知识资源与企业内部资源之间是否存在互补关系,在战略中能够明确企业为此应该决定什么资源由自己开发和什么资源从外部获取。

战略目标为企业的知识管理提供了一个总体方向,如果企业要想成功的实施知识管理战略,那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来指导企业如何实施知识管理模式。企业的创新是在各个层次上进行的,战略目标应该在企业计划中被分解成各个层面上的创新目标,指明组织中各部分应该努力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制定企业计划应充分估计组织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实施和维持的作用。作为战略实施的企业计划应该包括完成的进度时间表、参加人员和所需的资源等。

实施知识管理战略中,要主要区分创新与其他经营活动的优先次序,并将对知识的管理和控制融入其中。有效实施知识管理战略应该在对知识学习和信息判断的情况下,明确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以及如何激励有能力的员工去实现它。

此外,对战略制定和实施的有效评估也是知识管理的一部分,是知识内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战略的评估可以通过比较计划中的目标和实际取得的绩效进行。评估时应该联系市场实际需求的变化来调整企业计划希望达到的目标来衡量其所有的效率和努力,因为创新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原先设定的目标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做出的,在所有涉及到知识管理成功的因素和信息均被收集到了,做出了恰当地评估后,那么对知识管理战略的修改和制定就开始重新开始了。

二、小型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创新并不是对客观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而是挖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并综合起来加以运用”(注:Ikujiro Nonaka,"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Harvard Business Review,November-December 1991,P.97.),追求创新的成功要比严格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更为重要。员工的自主个人创新是企业内部最具有创新成效的活动,是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也是如此——为了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共享、创造——激发员工的灵感。

组织知识来自内部员工的知识储备和外部信息,组织知识的增加无非是通过员工个人的学习和组织学习两种途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在提高员工和组织的学习能力上及获取外界知识的技能上给与支持。要使员工能够较好地学习、应用新知识,就必须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的人才资源整体素质,使知识型人才能在瀚浩的知识海洋里建立适应自己、适应环境的动态知识结构,并能够主动摄取有关知识,开拓视野,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新、开发。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都有待于企业人才资源素质的提高,有待于企业员工科技水平、技术能力的提高。因此,对企业已有员工的培养和知识资源的开发是企业人才管理的当务之急。企业除了充分挖掘本企业员工的知识资源外,人才资源的开发管理还应该注意对“外脑”的使用,企业外专家、学者的人才资源也应该是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管理的对象。小型企业因缺乏实力对员工进行一整套的系统培训,但可以通过外部的机构进行开发,这对知识吸收和引进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知识管理要求人力资源开发中要促进组织内知识共享程度,承认个人在知识发展中的独特性,鼓励知识共享。如果认为知识是一种“实物资产”,能像面包一样传来传去的话,那么,知识管理就将非常容易。这只不过是将知识当作能存入“公司存储器”,又能从中检索的一样东西而已。但事实上,知识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知识对于组织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和员工的愿意程度相关。所以,简单的将知识等同于一般的资源进行管理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知识共享需要承认个人在组织知识发展中的独特性,这样,个人知识的价值才能在共享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知识只存在于使用者身上而并不存在于信息的集合中,当个人提供的努力和其目标相一致时,就容易提高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程度。小型企业的知识共享管理需要将个人的目标和价值观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价值观相协调,从而激励员工积极向组织提供自身专业知识。此外,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是在正式制度范围之外的,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知识管理要在小型企业内部实现知识共享,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实现在竞争对手之间共享知识的难度。主要是企业在处理知识产权归属时,应该从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和传播的角度考虑,使员工均能共享科研开发的成果(除有合同规定以外),以鼓励员工积极进行知识生产和交流。

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要促进员工的知识碰撞和交流,为此,应该在组织内部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在最大限度内允许企业员工犯错误,创新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应该给员工提供机会进行知识交叉,进行内部知识的重叠,激发灵感,同时将创新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

在传统的工业企业管理模式中,过多地依靠了管理、监控、指示、命令等刻板的管理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员工个性和创造性发挥。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知识更丰富,而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以及处理、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更强。因而,在激励员工自觉参与管理和创新时应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激励其主动献身与创新的精神,而不应使其处于规章制度约束之下被动地工作,导致员工知识创新激情的消失。

在对企业人才资源管理中应该给创新观念和创新思维充分的成长空间,即在知识创新中,不应强求具有独特思维的员工在提交一份厚厚的创新计划书和市场调查分析报告以后,才为其提供创新机会,这种限制创新人才活动空间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扼杀许多知识创新行为。由于知识创新人员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常常不按常规处理日常事情,和这些人员进行交往时,传统的官僚管理作风会产生极大的障碍,因此需对知识创新人员实行特殊的宽松管理。

知识的创新只能是发生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当中,只有人才能在知识的创新过程当中扮演核心角色,激励创新正在成为知识管理中最富挑战性的工作,成为检验知识管理成败的重要标志。在企业内,要倡导员工进行知识的创造、传播和流动,在不断吸收再创造的过程中,也在力图对知识实行有效的管理。通过企业内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联系,逐渐形成知识管理的网络。

三、小型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

知识在组织内的循环以及组织对知识外循环的控制和把握需要有较正式的制度来保证。小型企业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应该根据知识管理的需要,为创新的目的进行改造,使知识的流动渠道保持畅通。同时能够对知识流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以便得到反馈信息及时改进管理方式和改变管理重点。小型企业中的组织结构管理应该能够为知识的产生、转移、共享和应用等有利于创新的种种形式提供及时的制度服务和记录,更具弹性。

知识是否能在企业内得到有效的应用,其中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员工必须能够顺利地进行知识交流。员工间的知识交流不仅要在具有相同知识结构的人员之间进行,而更重要的是要和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员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从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领域内获得灵感和启迪,并且在应用知识进行创新开发时能够直接得到不同知识结构人员的帮助,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可见,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结构必须有助于知识的交流和应用,而目前传统企业所采用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却严重地禁锢了不同部门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员工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妨碍了知识的更新和应用。因此,这种组织结构在知识型企业中已被淘汰,而代之以一种新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1.有利于员工的相互影响、沟通和知识共享。这种沟通不仅发生在企业内部员工、部门之间,而且还应该发生在企业与外部客户、供应商、同行之间。这样不仅可以使员工了解其他员工在做什么,自己是否能够提供帮助,是否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启发,而且还能使企业了解同行在做什么,同行是否走在了自己的前面,客户需要什么,本企业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等等。

2.有利于企业的知识更新和演化。组织结构的设置应该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交流各自所拥有的知识,能够使外界的最新知识迅速地传入企业,并能迅速地被企业员工所知晓,使企业和员工所拥有的知识在知识的内外交流和合作开发中得到更新和深化。

3.有利于企业集中资源完成知识的商品化。企业拥有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使知识商品化,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效益。因此,企业的组织结构应该有利于企业调动资源,集中力量完成知识的商品化,有助于协调知识商品化过程中的研究、设计、制造、营销等各种活动。

4.有利于企业掌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够通过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纠正——再适应”过程使企业充满活力,以利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并能够迅速地对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多变性作出迅速、灵敏的反应。

5.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由于知识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各种人员和多冲商业活动,必须依靠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才能使知识的商品化活动顺利完成。应该注意的是,这个团队不仅包含企业内部人员,还应包含企业的供应商和忠实的客户。这样才能使知识产品按照市场需要设计,按照资源最优化配置来生产。要组建一个充满合作精神的团队,需要员工、客户和供应商拥有共同的语言、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此外,还需要员工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认同集团主义。而这些都需要一个具有合作精神的组织结构为其创造基本条件。

6.有利于知识商品化过程中关键角色的明确和确认,使其顺利地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由于知识经济中资本要素与知识要素的重要性发生了变化,知识的增值能力远远超过资本的增值能力。因此,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知识结构就应该替代资本的权力结构。在组织权力结构设置中,应该注意让知识渊博、判断能力强的关键人物参与更多的企业战略决策。

7.企业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引导员工的系统学习,使员工能够系统地学习、思考,能够将分散在各个员工头脑中的零星知识资源整合成强有力的知识力量。这种学习不仅仅是从他人处获得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来激活员工和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员工学习新知识,不仅要通过正规教育或业余教育来完成,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来完成。因此,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都应该进行较大的调整,使员工能够在实践中和在同他人合作中学习知识并积累知识。

8.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管理体制还应该是一种宽松的、民主的管理体制,企业的发展出路在于企业管理体制的建设,企业需要高水平的领导,正确的战略指导,优良的产品服务和实用的、创新的知识和技术。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应将企业的管理模式从严格的控制转向宽松的管理,在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机制下使每一员工均有余地和动力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此外,要注重从竞争者中收集知识和信息,不仅要从内部挖掘潜力,更要将视野投放到外部的分析,包括对企业所处环境的评估和企业网络的利用。加强小型企业对所处的企业网络资源的利用,以构筑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也是目前讨论的热点之一,主要是网络中知识外溢的效应比较明显,对小型企业的影响比较直接。

小型企业中的知识管理是一种高度和谐、亲善、融洽的管理,其管理对象是知识流,管理重点是人才,管理基础是组织结构,在管理中强调企业和员工的自我组织、自我调节功能,注意使企业成为一个密切合作的团队,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协调一致地、有序地、高效地运转。

标签:;  ;  ;  ;  ;  ;  ;  

小企业知识管理模式_战略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