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1]2011年在《基于DS/FH的混合OCDMA/WDM网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光码分多址(OCDMA)技术是一种扩频技术,它将光纤通信和CDMA技术结合起来,允许所有的信道同时共享同一带宽,可满足目前及将来通信发展中异步、高速、宽带、可靠的要求。在未来的全光网络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把光码分复用技术与光波分复用(WDM)组成混合网络并应用于局域网中将是未来光码分多址的发展方向。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混合OCDMA/WDM网络的拓扑结构和OCDMA的扩频码和编解码器作出一定改进。首先,在对网络中的存在的各种拓扑结构分析和比较前提下,构建一种基于树形和环形的混合OCDMA/WDM网络拓扑结构。并且介绍了网络运行时,网络节点中光分叉复用器上下路端口情况。其次,针对进一步扩容需要增加码长与编解码器实现困难的矛盾的问题,本文以光正交码为基础,分析了DS-OCDMA、FH-OCDMA的扩频码。然后以光纤延迟线编解码器和光纤光栅编解码器为基本元件组成混合DS/FH编解码器,使系统的编码过程能在时域和频域上同时进行,可以有效的解决系统中的码字问题。最后,基于混合DS/FH编解码技术,建立了一种混合OCDMA/WDM网络模型;然后通过对该网络系统的数学模型画出模拟曲线图来分析比较混合OCDMA/WDM系统的性能;最后通过实验证明该混合网络系统具有可行性,DS/FH编解码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地址码码字的限制问题,混合OCDMA/WDM比单纯的OCDMA更有实用性。
陈金华[2]2003年在《光码分复用中的编/解码技术》文中指出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通信传输容量剧烈膨胀,尽管目前对DWDM的研究方兴未艾,但随着波长间距的逐渐减小,它对光源和滤波器的要求愈加苛刻,另外随着复用波数的增加,光纤中的光强越强,非线形越来越严重,所以未来的网络波长资源可能出现匮乏;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由于需采用光脉冲压缩、光脉冲时延、光均衡放大、光色散补偿、光时钟提取、光再生等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实现也并非易事;光码分复用(OCDMA,Optical Code-Division-Multiplexing)系统采用同一波长的扩频序列,频率资源利用率高,它与WDM和OTDM结合,可以大大增加系统容量。对于OCDMA通信,扩频码的选择非常重要。扩频码的类型,长度和速率直接影响到编码的实现难度、变址能力、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系统的容量等,因此为了提高OCDMA系统的性能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扩频码.在可能用于OCDMA系统的众多码字中,任何一种码字都必须适用于相应的编解码方式。论文首先介绍了OCDMA中采用的扩频码。然后论文分析了几种重要的编解码技术。编解码器是OCDMA系统的核心技术,对它的研究也是本文的重点。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探讨了基于光纤布拉格啁啾光栅的频域编解码器的方案。作为一种扩时系统,设计方案的思想起源于传统的体光栅-掩模板频域编码。通过对walsh序列地址码做一变换,提出了利用光纤布拉格步进啁啾光栅实现OCDMA编/解码的方法。对该编/解码器进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编码器有很好的相关特性。并分析了影响编/解码相关性能的因素。最后对该编/解码器的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系统分析结果的结论。
高凯强[3]2017年在《光偏振编码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光偏振编码通信是拓展光纤信道带宽的一种技术,也可应用于全光信号处理,其码元具有信息可扩展性强、信道利用率高、保密性好等特点。在努力挖掘带宽资源、追求光纤更大利用效率的当代,光偏振编码通信技术研究已成为维度复用和码元编码的主要研究方向。本学位论文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资助下,针对光偏振编码通信系统发射、传输和接收各部分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以正交偏振调制为基础提出一种双极性光学编码新方案,和双极性序列的乘法器,采用穆勒四元数对光纤器件进行描述,讨论了在PMF极端情况及SMF情况下,环境应力对通信系统输出偏振态的影响,提出一种差分的任意偏振态接收器结构,提高了偏振态的接收性能,从实验上验证了所提出的新型PolSKOCDM系统。本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有:1、分析偏振调制编码机制并对理论结论进行实验验证。采用Stokes矢量描述分析偏振态调制的关键参数,以幅度调制和相位调制来实现任意线偏振态和任意椭圆偏振态的调制。详细分析偏振主态的实验调整方法,完成电控SOA、光控SOA和电控LiNb03相位调制器的偏振调制实验,实现叁种方式偏振态调制。2、分析外界环境和光纤介质对传输光信号偏振态的影响。引入四元数描述双折射光纤,分析固有内应力双折射和附加外应力双折射对光纤拍长和双折射轴的影响,对应力大小变化和应力方向变化对光纤输出偏振态的影响进行计算。利用固有双折射很大的PMF对局部应力大小和方向对偏振态输出的影响进行实验验证,并由PMF理论和实验结果推论到SMF的适用应力范围。分析结论对于稳定偏振态输出的伺服矫正系统设计很有应用价值。3、完成以垂直正交偏振态为双极性码的偏振态编解码实验。正交偏振态的接收系统用单路偏振分束器解调出正交的两路光信号。任意偏振态接收系统,用一路分四路的方法,通过偏振控制器的调节,得到四个对应Stokes矢量的光强值,即可解算出任意偏振态。以任意偏振态接收系统为基础,提出了差分的偏振态接收系统。4、将正交的线偏振态和偏振传输矩阵抽象为乘法运算中的输入变量,由输入输出偏振态导出双极性码对应的米勒矩阵,并通过电流控制的SOA偏振旋转效应,实现了以垂直正交偏振态描述的双极性码乘法。5、实现了基于偏振编码的码分多址实验系统。在光信号处理上实现双极性乘法器的基础上,将正交的偏振态编码为双极性用户码,实现了光码分多址系统的编码器。以同样的双极性乘法器结构实现了光学相关器,以低通滤波器代替积分器,最终恢复出原始数据的波形,实现了码分多址系统的解码器。最终,实现了基于偏振编码的码分多址实验系统。所取得的创新成果主要有:1、提出一种对于双极性全光信号处理的新方式。以垂直正交偏振态对应为双极性码中的"+1"和"-1",提出了基于正交偏振态的光信号处理领域双极性编码方式。将正交的线偏振态和偏振传输矩阵抽象为乘法运算中的输入变量,由输入输出偏振态导出双极性码对应的米勒矩阵M(+1)、M(-1)。并通过电流控制的SOA偏振旋转效应,实现了以垂直正交偏振态描述的双极性码乘法。2、将正交偏振键控调制机制引入非相干时域OCDM编解码系统,提出一种新型OCDM编解码系统,拓展了 OCDM编解码机制。3、以正交偏振调制的双极性乘法器为基础,实现了两个双极性序列的乘法运算,实现了偏振键控光码分复用的编解码器。在解码器部分,不仅解决了本地地址码和到达信号同步的问题,同时用低通滤波器替代积分器,实现了原始用户数据调制波形的恢复。4、引入四元数,同时考虑光纤沿线的内应力双折射和外应力双折射,简化了环境影响分析。得出光纤受力大小及方向对于传输信号偏振态的影响,对于稳定偏振态输出的伺服矫正系统设计有很大帮助。5、提出一种基于差分的偏振态接收器结构,可极大降低非对称分布偏振态调制和解调受环境的影响作用。
任艳菲[4]2018年在《四层多粒度码群路由网络的节点结构及算法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光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业务流量极速增加,用户需求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极大地推动了光网络传输和交换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光交换技术存在节点结构复杂,交换粒度单一,资源利用率低,结构规模庞大等问题。为了满足广大用户越来越多的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本文引入了光码级粒度,提出了码群路由体结构,对四层多粒度码群路由网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简要阐述了光交换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其研究现状,分别对传统的光交换技术,包括光纤路交换技术、光分组交换技术、光标签交换技术、光突发交换技术以及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和多粒度光交换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与分析。其次,对多粒度光交换网络中的相关技术作了充分的讲述,并分别介绍了单层、叁层以及基于码分复用的四层多粒度节点结构,同时建立了四层多粒度码群路由网络,对网络中所涉及的不同地址码和各式编解码器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对码群路由中所涉及的两种地址码的误码率以及不同层的端口资源的消耗进行了分析与对比。本文重点提出了码群路由的节点结构和设计算法,通过对码群路由的拓扑建立以及路由资源选择的仿真,分析了本文所提出的四层多粒度码群路由网络在缩短路径,节省时间以及减小成本等多方面的优势。最后,对网络性能进行了验证及分析。通过Matlab仿真验证光码分复用系统的编解码性能,结果表明光纤布拉格光栅编解码器能够很好的对用户信息进行编解码处理。文末在阻塞率以及吞吐量两个方面对系统性能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光码级粒度的引入以及码群路由的建立,大大降低了网络的阻塞性能并显着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郭晓旗[5]2012年在《叁层多粒度可并行处理路由技术的码分交换研究》文中认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宽带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人们对实现高效网络做出许多努力,随着各种复用技术的使用,光纤巨大的带宽资源已经在实验室中被证实,这必然要求网络节点有更高的交换和处理能力。但是,现有的路由技术还处于光电混合这样一个过渡阶段,这是限制网络速度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为使上述两种技术协调发展,必须克服这个“电子瓶颈”,这就需要对网络节点的交换处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首先,本文介绍了WDM/OCDM/MPLS等几种技术,并结合上述技术的优点,对一种新的路由技术作了研究,该技术采用两种不同的码字对净荷和标签分别进行编码,可以实现信息并行。标签由波长和码字两个因素决定,这样,可实现光信号在光纤、波长和码字上的叁层交换。在该路由系统中,结合了空分,波分,码分多种复用方式,实现了超大吞吐量多粒度路由交换。其次,本文对叁层多粒度可并行处理路由技术的码分交换层作了较深入的研究。采用FBGs编解码技术,对净荷和标签的编解码过程进行详细设计,在交换时,相同波长上,来自于不同光纤不同OCDM通道的净荷信号可以重迭。另外,采用一种分离编解码方法,将光信号通过极性分离器,实现了标签的分离。在核心路由器处,只处理标签,这就大大加快了路由器的处理速度。其实现将会解决网络堵塞,同时会满足人们对多媒体信息化的需求。最后,本文用OptiSystem软件对该方案进行了仿真,并从眼图,Q因子,门限值以及误码率等分析了其性能。本仿真采用8条光纤,每光纤8个波长信道,每波长信道有8个OCDM通道,每个OCDM通道的速率为1.25Gbit/s,这样,总吞吐量可高达640Gbit/s。由仿真结果可知,采用并行处理方式,净荷和标签可以很好的完成分离,且系统各项性能良好,并比较分析了在不同光功率下,上述因素的变化趋势。由此证明,该方案是可行的,这将对未来全光网络做出一定贡献。
洪学智[6]2012年在《编解码技术在安全光纤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光纤通信网络容量的不断提升,光网络的安全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光纤通信网络面临众多信息安全威胁,需要从网络的各个不同方面加强信息安全。本论文通过理论分析、仿真研究和实验验证等方法研究了编解码技术在安全光纤通信网络中的几种应用。多用户OCDMA系统通过将不同用户的信息在光域编码后同时传输,从而避免窃听者直接获得特定用户信息。本论文研究了具有较高安全性的多用户光码分多址复用技术及系统。为了增加OCDMA系统用户数,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偏振旋转的光阈值器。本文详细的分析了该阈值器的原理,并通过4个用户、每个用户2.5Gb/s的OCDMA实验验证了其能有效地抑制多用户串扰(MAI)。该阈值器具有大波长范围内(C波段)无色(Colorless)的特点,并且避免了超连续谱型光阈值器滤波引入的频谱切割噪声。光隐匿通信技术通过将秘密信号隐藏在宿主通道中,避免窃听者发现隐匿传输的信号的存在,从而增强信息安全。本文提出了一维时域相位编码信号为隐匿信号,波分复用通道为宿主通道的光隐匿通信系统。本文通过仿真和实验系统的研究了一维时域相位编解码系统对谱域滤波的容忍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凹陷滤波来抑制光隐匿通信系统中宿主通道信号对隐匿通道信号的串扰。本文通过实验演示了单个2.5Gb/s光隐匿通道和单个25Gb/s WDM光宿主通道的光隐匿通信系统。光学虚拟私有网络(OVPN)利用现有的光网络硬件设施实现一个虚拟的私有网络,且能够结合网络高层的信息加密协议提供高安全性、低延时的信息传输。本论文提出基于线路编码谱域整形技术在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DM-PON)中提供OVPN新服务的方案。本方案能对老服务的用户不需做修改,从而实现有选择性的提供新服务。本论文提出了相应的通信协议,并通过实验和仿真研究验证了在155Mb/s上行的TDM-PON中提供2.5Gb/s OVPN服务的可行性。随着“云”概念应用的普及,网络中点到点的安全通信技术越来越重要。本论文提出了采用超密集谱域相位编解码(UD-SPC)技术,并结合AES(?)口密的Gold序列和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技术,实现点到点的长距离、高安全性信息传输的方案。本文详细分析了基于码分多址编解码(CDM)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UD-SPC的原理和AES加密得到的衍生Gold序列相关特性。本文验证了LDPC编码能有效地补偿衍生Gold序列间的码间串扰,从而增加同时传输的码字数目及通信速率。本论文提出了进一步提升系统安全性的循环移位的动态编解码方案,并分析了系统的安全性能。本文通过蒙特卡洛仿真研究了5.15Gb/s采用160个511码长衍生Gold序列的LDPC-UD-SPC系统背靠背和无色散光纤补偿传输200km及400km标准单模光纤的性能。
周省邦[7]2017年在《基于OCDMA的局端光收发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光码分多址(OCDMA)具有可随机接入、频谱利用率高、安全性强、成本低、能克服电子瓶颈等优势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眼球,成为光纤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成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光通信网络最有希望的多址复用技术,也被视为下一代无源光网络(PON)的最佳候选方案之一。缺少可实际应用的高性能光地址码、多址干扰(MAI)以及编解码器成本高、实施困难、重构困难仍是目前OCDMA系统的几大主要技术瓶颈,同时也使得OCDMA系统在PON应用中难以体现竞争力。这使得OCDMA-PON仍处于实验阶段,阻碍了其商业化的进程。因此,寻找一种成本低廉、可重构性好、传输性能优良的OCDMA编解码器成为OCDMA商用化的一个迫切需求。本文主要围绕OCDMA局端收发机的编解码器理论算法、软硬件架构及网络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实践,以期寻求OCDMA-PON进一步实用化的思路。1.分析研究了目前OCDMA技术和PON的发展现状,给出一种基于局端电光可重构编解码、远端集中固定全光编解码的PON方案,进一步提出一种新的电光OCDMA二维编解码器方案及算法,给出了编解码算法的数学模型,并通过速率为5Gbits/s、两用户的系统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及性能。该方案相对实施简单、重构简单易控,可降低设备的成本和复杂度,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为OCDMA系统实用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2.设计了一种基于OCDMA的局端光收发机软硬件架构,完成了该软硬件架构的搭建开发,并基于该架构完成了速率为312.5Mbits/s、两用户的局端光收发机系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用户信号在该系统中解码后能被零误码地准确恢复,进一步验证了局端光收发机架构、编解码算法的可行性及性能。理论上,该编解码器进一步加入抑制多址干扰算法并采用高性能地址码后,系统并发用户量也会得到巨大的增加。通过分析,该方案下的OLT单端口下行速率可达128Gbits/s,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3.分析研究了网络管理及网络管理模型的组成要素,从体系结构、信息模型和通信模型等方面结合OCDMA-PON对SNMP协议进行了管理站与OLT交互通信的分析,并在参考OMCI基础上设计OLT与ONU之间的通信方式;对OCDMA-PON中的OLT进行网络管理模型的分析和研究,给出了 OCDMA-PON的网络管理系统架构,并给出本文设计的初步软件架构,分析管理站、OLT、ONU之间通信的交互过程,最后给出了 OLT系统软件和ONU系统软件的总流程。4.详细介绍了 OLT和ONU系统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方法及步骤,分析研究并详细阐述了在OCDMA OLT上的网络管理系统的交互通信实现方法:完成了针对OCDMA-PON的管理信息库(MIB)的设计;实现了在管理站和局端OLT间的SNMP协议交互通信;实现了 SNMP与OMCI的协议转换功能模块;实现了 OMCI协议的帧编解码和帧响应的功能模块。总体上完成了管理站、OLT和ONU之间的Get/Set交互通信。
安伟[8]2013年在《多粒度可并行处理光码标签路由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输对通信信道容量和速率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正是这种要求促进了光纤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光网络是未来网络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是已经公认的观点。光交换技术的提出更是加快了核心网的发展,其中有光突发交换(OBS)、光线路交换(OCS)和光分组交换(OPS)叁种交换技术。其中光分组交换技术(OPS)具有灵活、高效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光纤通信交换系统方面最有优势的技术。光分组中光标签的生成、提取、识别、去除和更换等技术的实用化是实现光分组交换技术的关键。本文首先介绍了比特序列光标签、副载波标签及正交调制光标签。对这叁种光标签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进行了简单的optisystem7.0软件的仿真实验。并且对现在已经实用化的波分复用(WDM)和多标签协议原理(MPLS)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本文对OCDMA的编解码技术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对其中的时延编解码器,FBGs编解码器,AWG编解码器都进行了介绍。并对OCDMA技术的地址码字的设计和误码率进行了初步研究。最后本文利用WDM和OCDM光码标签原理设计了简单的光分组交换路由系统,并且应用optisystem7.0软件对光码标签路由系统进行了软件仿真。仿真中实现了4条光纤、4个波长,共计16个用户的点对点的路由交换和简单的选路功能。由仿真结果可知,采用并行处理方式的光码标签路由系统各项性能良好,由此证明,该方案是可行的,这将对未来全光网络做出一定贡献。
罗珵[9]2010年在《基于副载波复用的新型光码分多址复用无源光网络》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的接入带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光纤接入方式以其巨大的带宽优势迅速成为了接入网的发展主流,其中光码分多址复用技术凭借其高扩展性、低接入时延、软容量以及独有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等突出优点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无源光网络中很有前景的方案之一本文通过对光码分多址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创新性地将光谱域强度编码的OCDM技术与副载波复用SCM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副载波调制的新型OCDM-PON系统(OCDM/SCM-PON).本系统主要是在电域内完成信号的处理,故属于电处理OCDM系统的一种,在某些文献中也将其称为光载码分多址复用系统(CDM over Fiber).与传统OCDM系统相比,该新型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不需要使用光阈值器或光门限等复杂的光学器件,就可以利用简单的发送和接收结构很好的克服多用户接入造成的干扰以及拍频噪声,保证了在无误码传输情况下大量用户的同时接入2、信号处理大部分都在电域内完成,避免了复杂光学器件的大量使用,不仅降低了成本,同时还使得系统更加易于集成。3、系统中采用了空间域的编解码技术,因此编解码器件只需要工作在数据速率级(data rate),而不是高速的码片速率级(chip rate),降低了对器件的要求。4、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异步传输,简化网络协议,增强结构的灵活性。5、能够很方便地与OFDM和DSP技术相结合,在进一步提高频率利用率的同时,支持更多的用户数以及更高速的数据传输。6、能够实现无色ONU,降低系统成本。文章所做的主要工作便是对这一新型OCDM/SCM-PON系统进行理论分析、介绍以及对其上下行链路进行系统性能仿真,同时还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探索。具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详细介绍了新型OCDM/SCM-PON系统中的编解码方案及码字,理论分析了该方案利用平衡检测消除多用户干扰的原理并加以证明。2、分析了高级的数字调制格式以及发送和接收时采用的匹配滤波器等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并讨论了单边带和双边带两种常见副载波调制方式的实现原理以及受光纤色散的影响。3、介绍了载波抑制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仿真验证了两种技术对系统性能的改善情况。4、对通过VPItransmissionMaker软件,对整体的OCDM/SCM-PON系统进行上下行多用户60km传输的系统仿真,分析和验证系统的无误码传输性能以及无色ONU的实现。5、对新型系统进行初步的实验探索。
丁涛[10]2007年在《光谱幅度编码光码分多址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光码分多址(OCDMA)通信技术是将CDMA技术与光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由于可以异步接入、软容量、保密性好、抗噪声能力强等优点,成为光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理论分析表明多址干扰(MAI)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当同时上路的用户增多时,这种影响会加重。光谱幅度编码(SAC)方案是近年来OCDMA技术的重大突破之一,因为当设计的不同码字间有固定的互相关时,多址干扰(MAI)可以消除。但是目前这种编解码技术还处于相对不成熟的阶段。影响其实用化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适合SAC的地址码设计、光编解码器设计,及光电子器件的制作等技术。本文围绕SAC-OCDMA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首先对OCDMA理论及光谱幅度编码技术进行了概述。其次研究了适合SAC-OCDMA系统地址码的设计方法。基于对LSOOC码修正,提出了一种地址码(MLSOOC)的设计方案,分析了码字性能,结果表明码字间有理想的互相关,容量达到了SAC的上限。结合波分复用技术,提出了一种WDM/SAC地址码设计方法,结合现有的地址码族,可较好的解决现有码字容量不足的问题。再次研究了SAC-OCDMA编解码技术。用两种方法设计了适用于SAC-OCDMA系统的基于光纤光栅的可调谐编解码器,分析了其工作过程。分析表明编解码器结构精简,调谐更为简单。研究了基于AWG和衍射光栅-相位掩模板的编解码器设计方案。最后对SAC-OCDMA系统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在理想条件下及在考虑相位引起的强度噪声(PIIN)、热噪声、散弹噪声、暗电流噪声的情况下,分析了系统信噪比和误码率。结果表明,在光源和信道理想条件下多址干扰可以消除。在考虑噪声的情况下,用所设计地址码可以有效抑制PIIN减小误码率。在满足一定BER(如BER=10~(-9))的情况下,这一系统承载的同步上路用户容量比用Hadamard码有较大增加。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对SAC-OCDMA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1]. 基于DS/FH的混合OCDMA/WDM网络[D]. 杨平. 燕山大学. 2011
[2]. 光码分复用中的编/解码技术[D]. 陈金华. 天津大学. 2003
[3]. 光偏振编码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 高凯强. 北京交通大学. 2017
[4]. 四层多粒度码群路由网络的节点结构及算法的研究[D]. 任艳菲. 燕山大学. 2018
[5]. 叁层多粒度可并行处理路由技术的码分交换研究[D]. 郭晓旗. 燕山大学. 2012
[6]. 编解码技术在安全光纤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 洪学智. 浙江大学. 2012
[7]. 基于OCDMA的局端光收发机关键技术研究[D]. 周省邦. 广西师范大学. 2017
[8]. 多粒度可并行处理光码标签路由系统的应用研究[D]. 安伟. 燕山大学. 2013
[9]. 基于副载波复用的新型光码分多址复用无源光网络[D]. 罗珵. 浙江大学. 2010
[10]. 光谱幅度编码光码分多址关键技术研究[D]. 丁涛. 暨南大学. 2007
标签:电信技术论文; 码分复用论文; 正交频分复用论文; 仿真软件论文; 计算机网络论文; 用户研究论文; 调制信号论文; 网络编码论文; 正交变换论文; 光的偏振论文; 幅度调制论文; 网络验证论文; 光纤带宽论文; 编码转换论文; 信号传输论文; 用户分析论文; 光纤通信论文; pon论文; pon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