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在排涝、灌溉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而且因为水利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应加强基础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基础灌浆可显著改善水利工程基础状况,提高其承载能力及稳定性。本文探讨了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基础灌浆;施工技术;水利工程;应用
为了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需要针对其中重要的施工环节,即灌浆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与发展,充分意识到灌浆施工技术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从而做好相应的控制措施,维护水利工程整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1 水利工程建筑基础灌浆施工的目的与意义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基础灌浆技术的使用主要可以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建筑工程基础的构建中,由于受到水流压力的影响,会使得建筑基础不够牢固,建筑基础的稳定性能也将有所下降,若没有及时地采取合适的防渗措施,那么将会给水利工程的竣工与使用埋下安全隐患。最终将加大工程建设成本,缩短工程建筑的使用寿命。其次,建筑基础对于整个水利工程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建筑基础的牢固性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建筑基础的构建中,我们应当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造型、地址的选取以及施工质量的要求来开展工作,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运行。最后,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防渗工作的开展与建筑基础的构建是息息相关的。一旦施工人员忽视了对建筑基础采取防渗措施,那么将会影响到建筑基础的施工质量,甚至在造成工程建筑塌陷的同时,危及到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对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损失。
2 灌浆施工技术类型
2.1帷幕灌浆
帷幕灌浆技术,主要运用于上游迎水面的大坝内部,其作用在于能够降低坝体内部的渗透率,以提高其稳定性与牢固性。根据当地地质条件选择帷幕灌浆深度,通常要比固结灌浆的深度多很多,甚至达到百米以上。
2.2固结灌浆
该技术通常应用于岩石地质良好的情况,实现对大坝基部的全面固结灌浆。一般灌浆孔施工深度在5~8m 之间,小部分深度可能相对来说更深,深浅不一的孔在各个层面上相互交错,营造一种三维立体的效果。以此为基础,再适当增加基岩的牢固性和抗压性,使得地基能够稳固持久。
2.3接触灌浆
接触灌浆技术,即用混凝土联结坝基与两岸间的缝隙,使坝体更加稳定。首先,用混凝土钻孔压浆,等到坝体与两岸之间的混凝土达到指定的温度时,再对其施行接触灌浆的步骤。这项技术利用了物理的性质来很好地实现稳固的目标。
3 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1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岩溶地域的主要应用
许多岩溶地区的地质条件相差甚远,有些甚至达到截然不同的地步。这种情况使得水利工程在施工时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难。传统的施工主要是以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的判断为主,先是派技术人员对地形进行勘察,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水利工程的整体设计图。但是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往往实践过程与理论还是有一些差距的,许多情况都难以预料。因此,在岩溶地区进行水利项目的建设时,要从多方位地考虑问题。一方面,要按照实际的地域条件来挑选最适合的基础施工技术。另一方面,考虑当地的岩层质量来预测灌浆的深度。
(1) 对高压灌浆的研究。高压灌浆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使填充物变得更加牢固、不容易分散。岩溶地区地土质、天气条件本身就不是很好,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善地质条件,使得水利工程的地基能够更加紧密、坚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运用传统的施工技术,渗水的现象很容易出现,严重的话可能造成坝体倒塌的结果。但是现代的高压灌浆技术能够使土壤凝结成网状,与土壤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减少空隙的存在,从而降低渗流率。
(2) 对高压旋喷灌浆的研究。许多施工人员对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可能不是很了解,它是比较新的一种施工技术。它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机械从地表向地下钻一个很深的洞,再将按比例调配好的水泥浆用带有喷嘴的钻机喷到底部,高速旋转的气流先破坏原有土层,再让松散的土层与高温的水泥浆进行混合搅匀,最终形成一个牢固的地基。
(3) 对基础灌浆的研究。基础灌浆技术对于普通的施工人员来说并不陌生,它在水利项目中有很广泛地应用。这项技术的操作步骤简单,并且产生的效果也相当不错。当水利项目在浅层岩溶地区施工时,先把原有的泥沙挖出,直至土层看起来相当严实,然后再将混凝土浆液注入其中,使其填充到地表,从而完成对水利项目地基的建造。这种方法不仅实际操作简单,而且施工成本相对较低,很适合在水利项目中应用。当项目建设在深层岩溶地区时,一般是将泥沙挖净,再利用两种填充物相互挤压,相互反应的化学性质来形成一个坚实的地基。
3.2应对吸浆量大的水利工程采取的灌注方法
(1) 限流方法。在限制的时间内将规定的浆液灌入到岩缝就是限流措施的主要内容。正常情况下,灌浆的速度要达到10~17L /min,这个区间内的速度不会太快也不会太慢,有利于砂浆进行有层次的沉淀、凝结。限流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砂浆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与土壤进行凝结,从而达到牢固的效果。
(2) 降压处理法。降压处理法是指利用降低灌浆压力的方法来减少浆液的流动速率,只要让浆液保持自流的状态即可。降低压力能够让浆液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凝结的过程,但如果岩缝中的温度多低导致浆液不能顺利流入孔中,可以采取适当地加压,使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3) 多次灌浆法。多次灌浆法是所有方法中最没有技术含量同时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施工方法。它主要就是对灌浆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每一次灌浆都要保持在一定的时间内,每次灌浆的间隔也要规定在同一个时间段,具体的间隔时间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的,通常是小于等于8个小时。
3.3应对水利工程出现严重漏水情况采取的灌浆施工技术
(1) 模袋灌浆法。模袋具有较强的耐磨能力,采用模袋灌浆能够较好的解决水利工程严重漏水的问题。在模袋灌浆施工中,工作人员可以把大量的水泥砂浆装到模袋之中,之后对模袋进行挤压。受挤压的影响,模袋中的水泥浆中的水分就会流出来,而后模袋中的水泥和沙土就能快速的凝固。最关键的是由于模袋的限制,沙土不会随着水分的流出而流失,这样就能在处理严重漏水的时候提高灌浆对漏水的阻塞效果。
(2) 采用填充配级料进行处理
在水利工程中填充级配料一般包括水泥、粗砂和砾石,在使用砾石作为填充级配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砾石的大小。在用填充级配料处理严重漏水的时候如果单纯的使用砾石不能较好的改变严重漏水的现象,可以采用粘稠度较高的水泥冲灌级配料。水泥冲灌级配料的主要构成成分是砾石、砾石和沙土的混合物。在处理严重漏水的时候使用水泥冲灌级配料,可以形成自然的反过滤层。填充级配料进行配料的时候要用科学的方法,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对配料的材料和数量进行灵活的掌握。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筑施工对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都很严格,通常情况下建筑都是建立在河道内,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抗滑能力是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水工建筑物的抗渗性能是检验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水工建筑物结构安全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王世君.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31).
[2]王冠英.水利工程中基础灌浆施工的应用及注意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
[3]陈志钢.浅谈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9).
论文作者:李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基础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浆液论文; 砾石论文; 岩溶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