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从计算器对数教学的操作特性谈起_数学论文

用新课标理念设计一堂课的教学——从用计算器教对数的运算性质谈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数论文,计算器论文,新课标论文,堂课论文,性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我用计算器上了一堂“对数的运算性质”的课,这里把教学过程写出来,并就学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导教学设计谈一些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教学实录

1.提出问题,明确任务

师:前面我们学习“指数及其运算性质”以及“对数概念”“求对数值”等,那么,两个数的对数的和、差、积、商与这两个数的和、差、积、商的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对数在运算时具有哪些性质?

发放事先印制的《数学实验》:

班级______学号______姓名______

1.实验要求

(1)坐在奇数排的同学把身子转过去坐,与偶数排的同学每4人组成一个小组;

(2)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研究结束后,请他代表小组做汇报发言;

(3)自定第一、第二行中M,N的数值,用计算器计算出各列中所指出的数值.

2.观察计算结果,提出同一列中计算结果间关系的猜想(留空).

3.证明猜想(留空).

4.实验心得(留空).

表中,横向M,N的数据没有给出,学生可以自由选取;纵向也是开放的,并不限制仅仅观察表中列出的项目,可以自己设立计算(观察)项目.┌──────┬─┬─┬─┬─┐│

M

│ │ │ │ │├──────┼─┼─┼─┼─┤│

N

│ │ │ │ │├──────┼─┼─┼─┼─┤│

lgM

│ │ │ │ │├──────┼─┼─┼─┼─┤│

lgN

│ │ │ │ │├──────┼─┼─┼─┼─┤│lgM+lgN

│ │ │ │ │├──────┼─┼─┼─┼─┤│lgM-lgN

│ │ │ │ │├──────┼─┼─┼─┼─┤│lgMlgN

│ │ │ │ │├──────┼─┼─┼─┼─┤│(lgM/lgN) │ │ │ │ ││

│ │ │ │ │├──────┼─┼─┼─┼─┤│ lg(MN)

│ │ │ │ │├──────┼─┼─┼─┼─┤│ lg(M/N) │ │ │ │ ││

│ │ │ │ │├──────┼─┼─┼─┼─┤│lg(M+N)

│ │ │ │ │├──────┼─┼─┼─┼─┤│

│ │ │ │ │├──────┼─┼─┼─┼─┤│

│ │ │ │ │└──────┴─┴─┴─┴─┘

2.相互协作,填写《数学实验》

有的小组进行了简单的组织:两人一对,一人使用计算器计算,另一人填写表格,然后交换.

下面是一个学生填写的《数学实验》:┌──────┬──────┬──────┬──────┬───────┐│

M

23

87

26

18

│├──────┼──────┼──────┼──────┼───────┤│

N

15

7

19

123

│├──────┼──────┼──────┼──────┼───────┤│

lgM

1.3617 │

1.9395 │

1.4150 │

1.2553

│├──────┼──────┼──────┼──────┼───────┤│

lgN

1.1761 │

0.8451 │

1.2788 │

2.0899

│├──────┼──────┼──────┼──────┼───────┤│

lgM+lgN │

2.5378 │

2.7846 │

2.6937 │

3.3452

│├──────┼──────┼──────┼──────┼───────┤│

lgM-lgN │

0.1856 │

1.0944 │

0.1362 │

-0.8346

│├──────┼──────┼──────┼──────┼───────┤│

lgMlgN

1.6015 │

1.6391 │

1.8094 │

2.6234

│├──────┼──────┼──────┼──────┼───────┤│ (lgM/lgN)│

1.1578 │

2.2950 │

1.1065 │

0.6006

││

│├──────┼──────┼──────┼──────┼───────┤│ lg(MN) │

2.5378 │

2.7846 │

2.6937 │

3.3452

│├──────┼──────┼──────┼──────┼───────┤│ lg(M/N) │

0.1856 │

1.0944 │

0.1362 │

-0.8346

│├──────┼──────┼──────┼──────┼───────┤│ lg(M+N) │

1.5798 │

1.9731 │

1.6532 │

2.1492

│└──────┴──────┴──────┴──────┴───────┘┌──────┬──────┬──────┬──────┬──────┐│lg(M-N)

│ 0.9031

│ 1.9031

│ 0.8451

│ Error

│├──────┼──────┼──────┼──────┼──────┤│lgM[N]

│ 20.4259

│ 13.5766

│ 26.8845

│ Overflow │├──────┼──────┼──────┼──────┼──────┤│ NlgM

│ 20.4259

│ 13.5766

│ 26.8845

│ 154.3985 │└──────┴──────┴──────┴──────┴──────┘

注意:在这个小组的学生所填写的表格中弥补了老师印制表格时的失误——少了“lg(M-N)”,并增加了两项lgM[N]与NlgM.

这位同学在“观察计算结果,提出同一列中计算结果间关系的猜想”栏写出了:

lgM+lgN=lg(MN);lgM-lgN=lg(M/N);

lgM[N]=NlgM.

一些同学还写出了一般结论(以a为底).

大多数同学在“证明猜想”栏写出了利用指数运算性质证明对数运算性质的过程.

许多同学在“实验心得”栏写出了自己的实验心得.

3.汇报、交流,自我评价

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活动的情况,不仅汇报了数学结论发现的过程,还包括一些组织方式,如是否有分工合作;有无出现过错误?又怎样纠正的?是否还有一些有趣的事情?等等.把所填写的表格放到视频展示台,投影到大屏幕上.

请其他小组的学生评价该小组的活动,也可以补充不同意见.

归纳小结,明确对数的运算性质如下(把底数换成a):

如果a>0,a≠1,M>0,N>0,

那么①log[,a](MN)=log[,a]M+log[,a]N;

②log[,a](M/N)=log[,a]M-log[,a]N;

③log[,a]M[n]=nlog[,a]M(n∈R).

4.练习巩固,布置作业

板演课本例4与例5.即“用log[,a]x,log[,a]y,log[,a]z表

二、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教学设计

1.返璞归真,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

《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课本给出的对数运算性质为什么只有三条?这三条又是如何发现的?虽然教材由指数的运算性质逻辑地演绎出对数的运算性质,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到数学既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也是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用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设计自己的教学.本节课力图把“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有意设计成“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归纳,发现对数的运算性质,体验数学发现、创造的历程,发展创新意识.但是,实验观察得到的结论未必正确,正如学生自己所说:“要通过严密的证明,数学规律才能存在(可信)”.当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采用探究、发现的方式教学,“对不同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2.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以人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改进学习方式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新课标》“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本节课的教学试图努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在合作中相互配合、动手实践完成数据的计算、填写表格,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发现数学结论.教学实践说明,由于改变了一班人做同一道题的做法,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横向的数据可以自由选取,有的小组以同学的年龄、班级人数等作为M,N的值,还有一位学生以斐波拉契数列中的数字作为M,N的值,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纵向的观察项目也没有封底,给学生以主动提出学习任务的机会,有的小组关注了考察项目,弥补教师的失误——遗漏了lg(M-N)(当M<N时,计算器显示出错信息,加深对负数没有对数的理解),并且增添了lgM[N]与NlgM两项.显然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而且“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身心与品质也得到发展.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细心,严谨,求真.勇于猜想,敢于实验,要耐心.”“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获得的知识更有趣,也更牢固.凡事都应认真对待,不能人云亦云,要自己探究个明白才能下结论.”

3.正确认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角色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改变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数学教学是教师组织下的师生、生生的双边活动.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往往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一堂好课”的评价也往往是评价教师的“表演”.忽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关注.这堂课,试图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演员”.通过学生汇报、交流以及相互之间的评价发展学生的能力,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

4.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新课标》要求“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教学中,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同时,应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以及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师应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数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计算器是垂手可得的信息技术工具,这堂课就是试图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的对数计算功能,把繁杂的计算交给计算器完成,把学习的重心放在数据之间关系的观察、数学规律的发现上.事实表明,计算器给了学生一个可以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工具.学生利用它,动手、用眼、动脑,在“做数学”,成为一个实验者、研究者.信息技术给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

我们应当关注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的变化,尤其是在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上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尽可能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工具进行探索和发现,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笔者让每一位学生掌握几何画板软件,把它运用于数学教学,组织学生用几何画板学习数学,去探索,去发现.事实表明,学生发现了令老师也意想不到的结果.

标签:;  ;  ;  ;  ;  ;  ;  

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从计算器对数教学的操作特性谈起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