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第二实验小学 271100
最早听到“课程整合”一词,是在新课改之初,那时对这个词汇的理解还是懵懵懂懂、云山雾罩。自从两年前我们学校开启“课程整合,自主有效”这一教学模式,我才对这一词汇有了比较清晰深刻的认识。我觉得搞课程整合,应该整合出具有自己所教学科特色的课堂才是课程整合之根本。让整合后的课堂既丰富生动又不失“自我”,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课堂变得高效,才堪称是完美整合。不能整得不伦不类、四不像。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上的究竟是语文课、科学课、品德课还是音乐课?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样一来,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真的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必须练就一专多能的本领,才能把本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做到恰如其分的融合,并有效地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我校两年来对学科整合的探索与实践,就小学音乐课堂而言,我总结了两点还不成熟的经验,愿与同仁们共勉、切磋。
第一、横向的课程整合,既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横向的课程整合,指的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整合,传统的音乐课几乎都是以音乐元素和音乐题材为主的课堂,整合后的音乐课堂是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到音乐课堂中来,作为有效补充和辅助手段来进行教学。这样课堂便丰富了起来,相关知识也联结了起来。增强了学生积极探究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拓宽了学生感知和体验音乐的广度与深度。对所学内容掌握得也更加牢固。比如在学习《红蜻蜓》这首歌时,我发现它的歌词宛如一首清丽的小诗,优美而富有画面感,这样的歌曲在学唱之前我尝试着用朗诵美文的形式作为切入点,瞬间就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意境,这对于学生很好地理解歌词和表现歌曲的情绪是非常有帮助的。当学生学习这首歌曲演唱时,声情并茂、婉转动听。有的学生还情不自禁地跟随着歌声翩翩起舞,如一只美丽的红蜻蜓飞来飞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有的学生竟然课下完成了一副画作与大家一起分享,取名《晚霞中的红蜻蜓》。再如,“中国影视音乐”这一单元,欣赏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的场景音乐—《风》。我安排学生提前在课下搜集和了解相关的影视资料,出人意料的是他们不但亲自观看了影片,还搜集到了很多有关的人文历史、剧情和背景音乐创作等多方面的材料,并进行了分类与探讨。这为后面的上课做足了功课。于是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神情专注,表现欲爆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这样的整合我认为是合理的、高效的。不但让学生多层面地了解和感受了音乐作品,而且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第二、纵向的课程整合,使音乐教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纵向的课程整合,指的是音乐教材与地方性教材或校本课程的整合。这也非常符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一方面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的甄选上,让老师和学生都成为编排和使用音乐教材的主人。比如在学习《动画城》这一单元时,学生们觉得本单元教材内容的歌曲《动画城》和《多啦A梦》以及《地有多厚,天有多高》这几首歌曲都过于陈旧了,他们都听腻了,也唱腻了,觉得没有新意。学生们建议学唱几首最新播放的动画片的主题曲。如《喜洋洋与灰太狼》、《西游记》等。我觉得建议很好,于是我们甄选了几首加进了教材。在学唱这些歌曲时学生们积极性特别高涨,不但教材中的歌曲能唱好,而且补充进来的歌曲更是唱得顶呱呱。另一方面体现在地方性音乐资源与音乐课堂的整合上。如今的小孩子对我们中国传统类曲艺、民族音乐不太感兴趣,比如戏曲、民歌小调等,针对这一状况,我把教材以外的一些与之相关的音乐作品和一些地方性的音乐素材贯穿到了课堂中。比如在“学戏曲”一单元的学习中,我先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了我们当地的莱芜梆子剧团,还观看了剧团的精彩演出。学生们看着剧团演员们唱念做打的真功夫和美轮美奂的化妆服饰,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中国戏曲真是好看,棒极了!都纷纷都竖起了大拇指,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回到了课堂中我们继续学习欣赏了京剧、豫剧以及越剧的经典唱段,学生的兴致丝毫未减,表演得神采飞扬、有模有样。这样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放式的音乐课堂,得到了学生们极大的追捧。
如今,我们的课程整合模式还在继续,它不但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和实践精神,更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与性与互助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从而在教师的主导下,师生一起投入到课程的设计与创新之中,真是一件乐事。我会一如既往地把这样的课程整合模式进行下去。在新课程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努力把音乐课堂打造成学生向往的精神家园和最美乐园。
论文作者:王国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音乐论文; 课程论文; 这一论文; 学生们论文; 教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