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探索历程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州论文,非公有制论文,党建工作论文,启示论文,历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801(2009)02-0083-03
一、以解放思想开创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一)非公企业的迅速发展及由此引发的党建问题
1982年,温州家庭工业已初具规模,其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市农村工业总产值的60%~70%以上。1985年,全市工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130 437户,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以上[1],成为温州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1987年8月,“中共瑞安市振中机械厂党支部”正式宣告成立,这是温州市第一个也是浙江省第一个非公企业党组织[2-1]。到1989年,温州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上、从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私人(合股)企业达到2 510家,但其中仅有党员1 105名,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39%;已经建立党组织的8家,占企业总数的0.32%;有3名以上党员但未建立党组织的49家,占总数的1.95%;只有个别党员的714家,占企业总数的28.45%;没有党员的1 739家,占总数的69.28%。可见,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并没有随着非公企业的迅速发展而全面展开。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缺位,从政党执政规律的视角分析,一是不利于执政党维护与巩固自己的组织资源。如果我们党的工作范围和组织资源不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重新整合与开发,客观上就等于放弃了非公企业这个新的领域,必然弱化党的组织建设。二是不利于非公企业的健康发展。在企业发展中,一些企业主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偷漏税款、污染环境、侵犯职工权益、违法经营,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缺少内在的制约和引导,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三是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非公企业利益关系较为复杂,劳资双方很难超然于自身的利益之外,因此往往导致劳资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冲突。四是不利于管理分散在非公企业中的党员。一些党员实际成为“挂名”党员和“口袋”党员。五是随着非公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新的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客观上要求执政党必须有序地将他们的利益诉求、民主诉求纳入现存体制框架。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就是一个实现有效利益诉求和民主诉求的通道。
(二)从实际出发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之后,“温州模式”摆脱了姓“资”姓“社”的争议,温州非公企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1994年,温州作出《关于开展第二次创业的决定》。同年,《公司法》实施。在此背景下,温州许多股份合作制企业迅速通过股权回购实现向私营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转变。到1999年,公司制企业从1994年前的1 158家增加到9 568家,并出现了正泰、德力西这样的与现代企业接轨的大集团企业和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
根据这一实际,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关于企业党组织组建形式的问题。以“分类指导、分块建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为思路,针对非公企业组织形态多样化的实际,采用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村厂联建以及区域联建、多企联合、行业连锁、挂靠村(居)等方式推进党组织建设工作。到2004年底,温州非公企业党组织从1987年建立的第1个发展到2 460个,非公企业党的组织网络初步形成。
2.关于党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为发展非公企业党员队伍,温州着重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对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党员进行组织关系转接。另一方面,发展企业新党员。一是培养与吸收企业职工优秀分子入党,二是培养与吸收非公企业主中的优秀分子入党。2000年前后,关于非公企业主优秀分子能否入党的问题引起了党内外高度关注。2001年初,中组部调研组到温州调研非公企业主入党问题。同年8月,浙江省委确定温州市作为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试点单位。与此同时,温州还成为中组部指定的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两个试点单位之一。至此,温州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试点工作全面铺开。试点期间共吸收11名优秀非公企业主入党[2-2]。
3.关于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的问题。首先,为增强组织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思想入党”。普通党员侧重理想信念、组织纪律、形势任务教育和进行科技知识、业务技能培训。企业主党员注重引导他们模范遵守国家政策法令,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平等对待职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其次,在借助传统活动方式的同时,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党员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此外,为加强党组织与企业主党员的联系沟通,发挥党组织政治导向功能的优势,还探索建立了“党委与董事会成员理论中心联合学习会议制度”,这一制度2004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典型做法并加以推行[2-3]。
二、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一)确立构建“活力和谐企业”为非公企业党建总目标
2005年初,温州利用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活动,其中一份对50家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党组织、企业主和职工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党组织在企业发挥作用“一般”的占59%,“差”的占9%,“好”或“较好”的占32%[3]。这不仅说明企业相关主体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仍然存在思想顾虑、动力不足,同时也说明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如何提高非公企业各相关主体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并在企业发展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建目标的重新定位及其发挥作用的途径的选择是关键因素。
2005年6月,温州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构建“活力和谐企业”的非公企业党建总目标。其基本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促使企业发展充满活力。这具体表现为企业主和企业职工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得到合理匹配,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益;企业制度能适应竞争和发展需要。二是促进企业内部关系和谐融洽。三是促进企业外部环境友好。这包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企业与自然的关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能源利用率,走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正确处理企业与企业的关系,做到合作竞争,实现共赢;正确处理企业与党委政府的关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2-4]。
(二)围绕党建总目标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构建“活力和谐企业”,成为党组织体现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和整体功能发挥的有效平台。
1.发挥思想政治优势,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形势趋紧、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温州非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面对非公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境,非公企业党组织不断丰富党建工作新内涵。一是帮助企业经营创新,在困境中保持发展的动力。二是帮助企业推行节能降耗,在困境中保持效益的递增。例如,号召党员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每一位职工提高节约意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开展“金点子”等合理化建议活动,组织开展“岗位竞赛”、“劳动竞赛”等活动,降低产品的次品率,提高产品的优质率与合格率,加强企业产品竞争力,等等。
2.发挥领导文化建设的独特优势,培育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一是围绕生产经营和管理,依托企业党校、报刊和职工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深入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培育团队精神,努力铸就企业共同的价值取向,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是构建不同的疏通交流平台,例如设立“新温州人情感交流站”,开通咨询热线,邀请心理专家给职工授课,提供心理咨询,通过情感交流缓解职工工作压力,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企业内的和谐氛围。三是针对近年来非公企业因生存环境趋于严峻,容易引起职工信心缺失、甚至员工流失的问题,帮助企业决策层树立“关爱职工就是关爱企业,留住职工就是留住财富”的理念,着力稳定职工队伍,同时号召广大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做到“闲时多献策、忙时多流汗、亏时多体谅”,与企业共渡难关。
3.发挥整合利益、化解矛盾的独特优势,维护好各方的合法权益。非公企业中利益关系复杂,其中劳资矛盾突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员工希望工资待遇最优化。在非公企业利益协调中党组织处在相对超然的地位。党组织通过积极主动地加强企业主与员工的沟通,主动做好劳资矛盾的化解和协调工作,既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利益,又帮助业主解决实际困难,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
4.党组织发挥集聚人才、培育人才的独特优势,保护和开发企业人力资源。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观念的转变,当前许多企业职工并不仅仅满足于经济利益,而希望聚集在党的旗帜下,接受党组织的培养,使自己成为优秀人才。这为党组织吸引各类人才到非公企业创业奠定了组织基础。另一方面,地方各级党委都普遍建立了党管人才工作机制,把非公企业人才纳入工作体系,出台了培养选拔各类人才的优惠政策。这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5.发挥有效协调各方的独特优势,优化企业外部发展环境。一是发挥自身组织网络优势,积极协调好企业与上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关系,创造更加有利于非公企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主动为企业发展服务。二是抓住参与区域党建联合共建等有利时机,主动出面协调,引导联合共建体内的相关企业协同发展,通过发挥核心企业的发展优势,带动周边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
温州改革开放30多年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探索中推动、发展。到2008年7月初,温州非公企业党员人数已达32万余名,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4 185个,规模以上企业100%建立了党组织,党的工作覆盖了1.6万家非公企业,非公企业党组织总量居全国地级市第1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