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坚持两项改革三个再造-以《安徽商报》为例浅议都市报如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论文

一种坚持两项改革三个再造-以《安徽商报》为例浅议都市报如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论文

一种坚持 两项改革 三个再造
——以《安徽商报》为例浅议都市报如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徐文娟

摘 要 安徽商报社新一轮媒体深度融合改革以“坚定一个信念、开展两项改革、实施三个再造”为目标,坚持并强化“主流媒体的核心优势是内容”这一理念,以深化采编播发机制和考评机制两项改革为抓手,初步实现记者采写制作、新媒体平台刊播、纸媒改造等三项流程的革新再造,构筑了报、网、微、端、屏一体联动、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传播途径,受众群体由纸媒时代的30万人次激增至融媒体时代的过亿人次,媒体融合的方向和路径明确,从“相加”到“相融”的态势初步形成。

关键词 媒体融合;流程再造;原创优先

安徽商报社成立于2000年,拥有报、网、微、端、抖音、微视等全媒体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当前几乎所有的传统报业都在寻求新的出路,探索新的突破模式[1],安徽商报也不例外。

作为一家以“新锐主流 人文关怀”为宗旨的都市类综合媒体服务机构,安徽商报社在全省媒体中较早开展了媒体融合改革,目前,安徽商报社拥有一张日发行量超过18万份的都市早报;一家注册用户超过百万的省级文明网站——合肥网(www.wehefei.com);一款深耕合肥覆盖全城的手机客户端——无线合肥App;“两微”平台粉丝总数超过200万,以品牌栏目“橙周刊”为首的微信矩阵初步建成;短视频项目出手不凡,抖音、微视等平台粉丝量、阅读量、点赞量等数值快速上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18年以来,在融媒体平台构建基本完成后,安徽商报社启动了新一轮媒体深度融合改革。此次改革以“坚定一个信念、开展两项改革、实施三个再造”为目标,在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动摇的基础上,坚定走“内容为王”之路,坚持并强化“主流媒体的核心优势是内容[2]”这一理念,以深化采编播发机制和考评机制两项改革为抓手,拓宽传播平台载体,初步实现了记者采写制作、新媒体平台刊播、纸媒改造等三项流程的革新再造,构筑了报、网、微、端一体联动、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传播途径,受众群体由纸媒时代的30万人次激增至融媒体时代的过亿人次,媒体融合的方向和路径明确,从“相加”到“相融”的态势初步形成。

(5)如果注浆时发生跑浆,则要调整凝胶时间,以较小的泵量和较低的压力进行注浆,促使浆液能够较快的凝固,将裂隙完全堵塞,建议使用双液浆。

仅2019年上半年不完全统计,安徽商报各媒体平台综合阅读量已超1.5亿人次,粉丝数量实现连续翻番增长,传播力超强的“十万加”融媒体产品“爆款”不断涌现,高招发布会直播进入新华社现场云浏览量全国十强;承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的“社区融”项目开展5个月以来,已吸引全省近百社区入驻,“路线图”“任务书”相继明确,将从项目开拓阶段逐步进入复制推广阶段;开展了诸多有影响力的品牌“互联网+”经典宣传案例,在省内网民和用户中具有极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成为我省宣传主旋律和弘扬正能量的重要平台和阵地。

1 内容为王,渠道下沉,壮大全媒体影响力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安徽商报在坚守传统媒体阵地的同时,积极开展媒体深度融合探索,全面应用H5、图解、抖音、微视频等新技术手段,打造主流报道“新玩法”。新闻内容更广泛丰富。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安徽商报社连续推出了视频版“代表委员访谈录”、航拍生态大安徽、“小巷总理捎话国家总理”等原创专题策划,持续多年的拳头产品“代表委员访谈录”全面升级,采用短视频形式,邀请代表委员谈建议、说想法,嘉宾包括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等10多位代表委员,并制成短视频在客户端、微信、抖音等平台分发。其中《潘建伟:“墨子号”一秒能传40万个密钥!量子信息科学成果转化,合肥未来可期》的短视频是我们首次尝试在抖音平台开展两会报道,反响不错;发稿数量成倍增长。此次全国两会报道,安徽商报两名特派记者奔赴北京,依托安徽日报两会新闻中心,在有限时间内采访、写稿、拍图片、录视频,打通新旧媒体界限,化身为两会现场的“多面手”,捕捉新闻,快速转化成适应不同类型与媒介的产品,实现全媒体平台分发;报道形式多彩多样,后方编辑团队秉承“全方位融媒”报道理念,新媒体团队坚持在时效性和贴近性上下功夫,报纸团队则发挥权威性和深度优势,以“奔跑中国”为主题,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同时大量采用了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抖音、H5、朋友圈九宫格图片等丰富多彩的传播形式;到达率上互动效果显著提升。全国两会期间,安徽商报社新媒体平台总阅读量超过180万,转发、评论、留言、点赞数量较之前的两会报道上了一个新台阶,做到了“有声有色有亮点,出新出彩不出错”,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矩阵传播,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安徽商报的引导力和公信力。

本轮融媒体机制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安徽商报社领导班子就确定了在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动摇的基础上、坚持并强化“内容为王”的理念,导向上放大正面权威声音,巩固主流舆论阵地,途径上强调“移动优先、全媒发声”,内容上强化“本土声音、本地主流”,以本地原创作品和精品化栏目为内容生产的切入口,壮大主流媒体影响力。

当周朴园向眼前“四凤的妈”打叶三十年前的旧事时,有一段对话:“侍萍: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周朴园: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这里的代词“大家”用得十分耐人寻味:要“忘”只能是“你可能忘了”,怎能说成“大家都忘了”?原来,周朴园急切地想打听“梅小姐”投河后的下落,但询问时又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所以他必须摆出一种局外人漫不经心的姿态,保持一种随便交谈的口吻,用代词“大家”,正传神地表现出周朴园那种急于想打听但又想超然事外的微妙的心态。

5.对道德的排除。由于科学技术的非政治化,使其将旧意识形态所关注的道德实践问题剔除出去,“技术统治的意识所反映的不是道德联系的颠倒和解体,而是作为生活联系的范畴——全部道德的排除。所以技术统治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实践和技术的差别的消失。”[10](P70)

新世纪以来,都市报二十年蓬勃发展的经验成果和体制机制,既是基础和财富,也给媒体深度融合改革造成了一定“路径依赖[3]”和“惰性阻碍”。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安徽商报社从采编架构和考评方式两大改革着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2 机制改革激发采编团队新活力

在精心策划、内容开路的基础上,安徽商报社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探索传播渠道下沉。2019年1月18日,安徽日报社区融媒体平台举行了上线仪式。这一平台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安徽商报承办,以安徽日报党媒云为依托,集合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下辖的“报网微端”,意在打造基层内容生态,传播基层好声音,讲述基层好故事,打造安徽社区新闻资讯服务第一平台。截至2019年6月,社区融平台已吸纳全省各地近百社区入驻,将在合肥、阜阳、黄山、宣城、滁州等地全面推开。“社区融”项目打通了宣传工作“最后一公里”,为合作社区提供“私人定制”的优质线下活动和服务,也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安徽商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1)采编架构改革。首先是整合部门,2018年中,安徽商报领导班子下定决心,从采编架构重置开始做起,通过“大部门制改革”将原先12个采编部门整合为采访部、新媒体部和平面媒体部3个部,负责人全部通过公开竞聘上岗。其次是总体调度,由新闻中心主任和总监担任调度长职能,负责调度各类融媒体产品的策划、采写、分发和出品。第三是强调创新,此次改革从源头上打通微网报端各平台,解决了报网两张皮问题,既实现了采编各环节的机动灵活快速反应,连续推出了多款如“天鹅湖鳄鱼”“寻找中科大失联博士”等第一时间发布、传播力超强的爆款原创产品,阅读、转发、点赞等数字连创历史新高;在重大节点和战役性报道时又能开展团队作战,发挥融合优势,整合采编全环节推出互动策划,“让普通人上头版,与国庆节同欢乐”“真人演绎穿越40年”等重大策划在报道内容、报道形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均做到了创新,传播效果好,社会影响大,对推动商报的媒体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引领和示范效应。

OTU换向台的应用实例还有很多:在高架仓库前分拣;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货物;绕转角移动货物;将货物移出动力运输线进行检查或操作,等等。

2)考评方式改革。首先是改革考核制度,2018年以来报社连续出台了多项制度,加大了对优秀原创作品的奖励力度,通过多种手段鼓励采编人员采写编发好作品。报社指派专人负责考评工作,开展动态考评,每天有点评报告、每周星作品初选、每月星作品总评。其次是建立专业点评制度,月度评选结果公示无异议后,组织全体采编人员开展分享交流会,获奖人员分享获奖感想和采编经验,各采编部门负责人和总编辑分别对获奖作品及工作中的优劣得失进行点评,发挥传帮带和引导作用,鼓励队伍向精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再次是增设总编辑特别奖。自2018年6月以来,总编辑先后签发八条嘉奖令,通报嘉奖了八个在融媒体建设中做出贡献的优秀个人和团队,并分别给予重奖。此举大大激励了团队士气,为采编团队打造了良性竞争氛围。

3 流程再造推出互动精品提升传播力

安徽商报此次改革对记者采访供稿、新媒体平台刊播、纸媒出版等流程进行了革新再造,初步探索了精准传播路径。在记者采访供稿流程上强调“供给侧改革”,由报纸网站的文图供给为主,向移动优先、短视频为主转变。为了提升视频新闻输出能力,报社在2018年的人员招聘中向视频人才倾斜,组建了视频内容生产团队,启动培育自己的网红主播。同时利用月度分享点评会的机会,对全体采编人员开展视频采编业务培训,强化“新闻直播化、视频化”意识;在新媒体平台上强调“以原创精品发力,靠互动策划增粉”,结合报社一线记者的采访资源,将新闻内容以短视频形式在各平台分发,基本上做到了“每周有互动直播、每月有视频策划”。通过近一年来的融合发展探索,微信公号粉丝量和总阅读量增长速度都在300%以上,新开通的头条号、企鹅号、百家号、抖音号等平台,阅读量合计已突破5 000万,抖音号单篇视频报道最高的点击量超过了1 500万。纸媒改造过程强调“瘦身”“强体”。一是减员。果断启动发行改革,投递工作外包,撤销发行队伍和站点,轻装上阵。二是减版,目前新的电子版已上线,双休日报纸开始由纸质版向电子版迁移,积极探索无纸化经验和路径。三是强化品质,以精品栏目立报,办报定位突出“商”字,全面促进报纸品质提升。

此外,安徽商报还成功策划举办众多文学笔会、论坛、文旅活动、艺术品赏会等,有力推动了安徽商报的线下影响力。安徽商报以品牌栏目《橙周刊》为依托,延请全国著名作家,书写安徽人文地理,发现安徽人文魅力,先后举办了肥西小井庄第九届农根节活动、长丰第二届龙虾节、肥西荷花节、大家写凤阳、大家写岳西、肥西严店镇”倾听大湖之声 发现严店之美”暨橙周刊15周年名家朗诵会、连续七年策划组织金寨燕子河大峡谷“寻找七仙女”暨风光摄影大赛活动等等文化活动,反映了安徽文化地理的生态和历史渊源,激发读者对于安徽文化的自豪感,也为宣传安徽历史地理文化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和努力,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实现了融媒体品牌传播力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于露.新媒体环境下都市报地方版发展策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2]刘江伟.内容永远是媒体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N].光明日报,2015-08-14(05).

[3]朱剑飞,胡玮.唯改革创新者胜——再论媒体融合的发展瓶颈与路径依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9):1-9.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8-0096-03

作者简介: 徐文娟,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安徽新闻网,记者(中级),研究方向为媒体融合发展、网络新闻采编等。

标签:;  ;  ;  ;  

一种坚持两项改革三个再造-以《安徽商报》为例浅议都市报如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