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周边生态绿地规划初探论文_程俊

城市周边生态绿地规划初探论文_程俊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在城市进程的不断发展和逐步推动下,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对城市外围生态绿地的休闲游憩需求也逐步增大,如何对外围生态绿地进行规划,亳州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开展了城市外围永久性城市绿带的规划设计,对城市周边的生态绿地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合相关案例开展详细的划定、管控规划,保证生态绿地的实施为今后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城市生态绿地;永久性城市绿带;规划初探

1 相关基础概念解析

1.1其他绿地

在旧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中,城市绿地外围的生态绿地是G5类“其他绿地”,其他绿地的定义为“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内、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的绿地,它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其他绿地无论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居民游憩场地,还是城市自然景观方面,都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标准在建成区绿地率统计中允许纳入建成区内、建设用地外的部分‘其他绿地’面积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形成的绿地系统的延伸,它与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共同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

1.2区域绿地

随着新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颁布实施,也必然要求传统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应有所转变,其他绿地一统建设用地外围的分类方式已不再适用。在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其他绿地”的概念已经被“区域绿地”所取代,“区域绿地”指市(县)域范围以内、城市建设用地之外的,对于城乡生态安全保障、景观格局完整、居民休闲游憩、设施安全与防护隔离等具有重要作用的各类绿地,不包括耕地。对于“区域绿地”的命名,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与“建设用地以内的绿地”进行区分,突出该类绿地对城市整体区域的生态、景观、游憩等各方面综合效益,而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内部。

2相关案例研究

2.1北京第一道和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工程

2000年和2003年北京启动了第一道和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工程,其中第二道绿化隔离规划较为完善,是城市外围生态绿地的具体规划,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大致范围在五环路和六环路之间。具体划定为:内侧与第一道绿化隔离带衔接、外侧扩展到六环路外1000m。,规划范围内涉及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大兴、房山、门头沟、昌平、顺义十个区,总用地面积1556平方公里。

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规划由两个绿环、9片楔形绿色限建区及5片组团间绿色限建区构成绿地系统,以保证市区七条楔形绿地与城市外围大面积绿色空间的贯通。在绿化隔离地区严格禁止新增规划外建设用地,保证规划的绿色空间比例。起到防止建设连片的作用,并且沟通楔形绿色限建区之间的联系。

其主要作用是限制城区的无序扩展,确保北京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分散集团式”城市格局的形成;改善城市景观格局,成为保护城区的生态屏障及城区与周边地区连接起来绿色廊道。限制工业在北京近郊的发展,疏散市区人口功能,进市区外居住小区的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成都市中心城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成都市中心城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以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来进行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以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方法为理论指导,通过对现状生态环境的分析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合中心城总体规划,构建中心城景观安全格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用地的分类规划和产业布局。根据景观安全格局的构想,针对不同用地结合功能布局进行分级控制,使规划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规划非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共分三级:绝对控制区、重点控制区、一般控制区。其产业布局规划对非建设用地进行了旅游服务业、新兴种植业、水产养殖业、传统种植业和观光林业的整体布局,建设用地布局规划中保留了部分耕地、果园、苗圃等,新规划了人工草地、人工沼泽、灌木林。

3亳州市永久性城市绿带规划设计

3.1规划设计

亳州市永久性城市绿带建设以城市开发边界为基础,通过对现状周边生态环境的分析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空间规划,梳理了亳州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生态安全格局,充分结合城市集中建设区外围具有防止城市蔓延扩展和缓冲城市建设行为的生态空间(如亳州林拥城、亳州水库、区域防护绿地、生态苗圃等),划定环状连续的且需要实施永久性保护的永久性城市绿带。

同时在绿带划定基础上进行分类管控。其中核心绿带区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规章、技术规范等要求,按照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原则,力求推进生态网络核心范围内的生态保护与修复,以严格的准入制度有效遏制人工干预。外围缓冲区坚持城乡统筹、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相结合,以自然环境保护为主,并适当开发符合景观要求的项目。并且依托近郊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区位优势,鼓励市近郊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建造多种游憩空间。

3.2规划成效

亳州市永久性城市绿带能有效优化城市形态及城市格局,有效控制城市无序扩张。通过永久性城市绿带的划定,建立城市发展的空间骨架及绿色屏障,明确对城市开发边界的有效管理,保障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合理过渡,防止城市无序蔓延,通过鼓励城市土地资源集聚,促进城市集约节约化发展。

亳州市永久性城市绿带能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构建良好的生态安全格局。强化自然生态保育,增强城市的自然生态功能、改善城市大气环境与水环境、保护地表与地下水资源、调节小气候、减少城市沙尘,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亳州市永久性城市绿带在传承自然和历史文化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保护郊野和乡村自然与文化特色,保留城市和乡村景观格局的差异特征,塑造良好的城乡环境和大地景观,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贴近自然的休闲、游憩场所。以“林拥城”项目为抓手,加快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带动郊区经济发展,推进亳州城乡一体化进程。

结束语

亳州市永久性城市绿带规划范围主要集中在城市外围生态用地,从边界划定、规划管控、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作为非法定规划,如何与现行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衔接是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如何在省级层面上将亳州市永久性城市绿带规划布局内容纳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如何在市级层面上将永久性城市绿带总体规划布局、控制区范围和界线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并将绿带建设详细规划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中,都是在具体实施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同时,在近期建设工作中如何结合亳州市即将开展的周边重大生态项目,合理的安排建设时序,落实用地指标、规范建设形态,最终来形成理想的永久性城市绿带建设框架,都是需要在下一步建设实践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国丽.城市建设中园林规划的绿地使用与设计[J].赤子(上中旬),2014(23):342.

[2].风景园林规划研究所[J].城市规划,2014,38(S2):184-185.

[3]郑舒.科学建绿 节约建绿[N].闽东日报,2014-08-12(A01).

论文作者:程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  ;  ;  ;  ;  ;  ;  ;  

城市周边生态绿地规划初探论文_程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