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吊街中学 744402;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独店中学 744402
数学自学问题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自学问题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自学问题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下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问题设计,要具有层次性,面向全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老师应该是尊重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因此在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避免问题设计得太简单或太难,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既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甚至后进学生回答,这样以点带面,共同提高。
问题的设计,既要适合自己的学生,又要适合教学内容。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告诉我们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检测覆盖面要宽,起点要低,内容要有层次性,形成一定的梯度。如果问题过浅或份量太少,学生轻而易举地完成,不但应有的知识得不到巩固,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自满情绪;如果问题过难或份量过大,使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因此设计问题时可以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个题,每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高潮。每个题之间,都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
二、问题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启发思维,提高能力
数学中的开放性问题解法多样,结果不唯一。所以在教学中,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过于具体、单一,对于能够用一题多解方法来解的题目(开放性问题),在设置问题时就应避免设置成单一或封闭式的问题,也就是不能设置成常说的“封闭型问题”,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要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问题设计要具有关联性,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之上
问题设计要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特别是在概念课等新授课上。要巧妙地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去理解掌握新知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否则会将新知识孤立起来,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在设计问题时,重心不仅仅是在问“是什么”“怎么做”,更重要的是问“为什么”“依据什么”“怎么想到的”,使学生由“学会”数学转变为“会学”数学,启迪学生的思维。
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要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检测题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使学生人人都能参与,给每个学生一个自我提升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四、问题设计要具有拓展性,拓广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课本中的例题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还蕴含着不少思想方法,所以对于例题讲解不能草草了事。习题讲解切不可就题论题,而应设置拓展性的问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拓广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并通过学生的自我质疑,循序渐进,对知识和方法进行内化和梳理,达到重构新的知识网络的目的。
五、问题设计要体现实践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数学学习既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要使学生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例如,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的知识后,可设计如下练习:怎样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请设计出不同的测量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到实地去考察,记录所看到的实际情形,每个同学都设计出具体的测量方案,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把本组的各种设想进行汇总整理,再选择几种加以介绍。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展示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进行有效的自学问题设计并正确运用是数学教学的关键,问题设计质量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与广度,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师应该转换一下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加大对问题设计的研究,斟酌推敲设问用词,寻找最佳的设问角度,让设问形式丰富起来,从来提高课堂的效率,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论文作者:卫亚青 仇喜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5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思维论文; 又要论文; 平凉市论文; 设问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