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 重庆 合川区 401520)
【摘要】 目的:评估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4例骨质疏松性骨折PVP(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治疗患者,根据其术后随访结果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对照组为未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QCT值明显比对照组低,P值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结论:骨密度可以对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生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360-02
为了进一步探究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生风险的影响,我院对选取的44例患者进行如下过程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4例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术后随访结果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2)。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例数为8例,女性例数为14例,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55岁,平均年龄为(62.58±4.1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例数为9例,女性例数为13例,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56岁,平均年龄为(63.03±4.57)岁。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一般病情进行对比发现并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1.2 方法
术中采取俯卧位,采用适合高度软垫将患者双侧小腿、胸部进行垫高,使患者的脊柱呈过伸位,利用C型透视机进行病变椎体明确,在椎弓根体表投影处做好标记后将常规消毒铺巾置于正确位置进行局麻,局麻时采用穿刺针对患者椎弓根外上缘处进行穿刺注入。在侧位C型透视机下进行穿刺针注入椎弓根操作,经侧位片确认针尖注入位置在锥体后缘,经正位片确认针尖注入椎弓根内侧壁,将穿刺针芯取出后沿着导针将扩张和工作套管进行注入,然后将实心钻置入工作套管中,沿着顺时针方向将锥体进行缓慢推入,当实心钻到达椎体前缘皮质后1厘米处时,对实心钻行旋出操作。取浆糊样的丙烯酸树脂骨水泥,并将其注入推杆内然后注入工作套管中,然后由前至后进行推注进入锥体,当接近锥体后壁时停止注入骨水泥且待骨水泥彻底固化后将工作套管退出。术后1~2天后可以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并在第3天进行CT复查或者X线片检查,确认患者锥体内无骨水泥渗漏情况。辅助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康复训练并采用术后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直至锥体内骨密度恢复至正常,保持正确饮食习惯并多食用含钙的食物,禁食铁剂。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进行研究的44例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手术治疗患者所有临床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对两组患者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发生率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QCT值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锥体高度恢复率和Cobb角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详情见表。
3.讨论
骨质疏松可导致患者出现脊柱压缩性骨折[1],经PVP(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具有手术创伤轻、疼痛程度低、操作简便、术中出血量较少等临床优势[2],但易导致患者发生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据相关临床资料报道,PVP术后并发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风险显著性高于保守治疗患者,其发病原因一方面是PVP术中将患者椎弓根以及纤维环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改变从而导致其压力分布在相邻椎体和椎间盘[3],另一方面是骨水泥可对患者形成垂直作用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椎板生理凹陷降低[4],导致患者的锥体内压相应增大进而形成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
本次探究中,观察组患者的QCT值为(43.02±6.32)mg/cm3,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可将骨密度作为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患者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国志,李振武,尹锐峰等.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风险评估[J].重庆医学,2015,44(21):2975-2977.
[2]欧阳超,陈志明,马华松等.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3):222-227.
[3]杨德鸿,胡少宇,孟越等.特立帕肽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12例报告[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36(3):414-418.
[4]张相伟,孙建民,崔新刚等.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脊柱矢状面的失平衡[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26):4224-4228.
论文作者:蒲海波,陈滔,周鹏程,秦贵勇,王成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患者论文; 性骨折论文; 脊柱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术后论文; 新发论文; 锥体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