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结构论文_谢富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结构论文_谢富东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凤山镇石荣村小学,537605)

摘要:在语言建构和应用的基础上,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文化传承。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重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渠道。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审美能力;策略途径;延伸情感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现意义重大。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立足于新的起点,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尤其是美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各个学科中,语文是最重要的,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保证高质量教材的前提下,为小学生创造一个新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及时阅读,让小学生树立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显得尤为迫切。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特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的许多方面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积极引导小学生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因此,将审美意识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强化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促进小学生审美趣味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学生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未来。

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意识体现的全面性

过去,语文阅读教学注重知识的学习,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不够。审美能力本来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也需要在不浪费时间的情况下得到引导,但却被忽视了。小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可以使他们对美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小学生不仅从汉语阅读中学习知识,而且促进了审美意识的全面提高。

1.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意识体现的时机性

就思维能力的形成而言,小学阶段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此期间,小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可以为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审美基础。通过小学语文阅读培养美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式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中的美感。一方面,他们可以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1.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意识体现的时代性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育行业必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转型新形势的需要,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并将其作为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审美意识,可以让学生从独特的角度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拓展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的时代氛围。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

2.1从课本教材中挖掘美

因为小学生对新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在阅读教科书和教材的过程中探索美,从而为阅读美学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在正常情况下,小学教科书和教科书中隐藏着许多美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科书和教科书,以更好地发现其中的美。例如包含自然美和描绘自然美的风景的文章。与此同时,语文教材也将包含社会美,更加强调对人的高尚品格的描述。例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篇文章展现了对进步思想的充分赞扬和肯定。语文课本教材中,除了自然美和社会美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美,此时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蕴含的各种美学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美学教育,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确保审美构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在自主阅读中感受美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阶段,教师应该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在阅读中感受,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阅读”为出发点进行教学,以小学生为核心进行自主阅读教学,让他们从“阅读”中获得美感,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可分为两类:学生自主阅读和教师示范阅读。其中,教师的示范阅读可以通过声音的水平和语速来创造节奏感,从而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更好地感受和掌握课文的技巧。学生自主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获得阅读的审美体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通过学生的自我阅读,他们可以读出意境美、音乐美和情感美,从而提高审美建构的整体效果。例如,在进行《咏柳》《赠汪伦》等诗歌教学过程中,由于其存在韵脚,所以小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加之诗歌语言涵盖了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可以使小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到诗歌的美,为学生带去美的享受。

2.3在阅读情境创设中体验美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为了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课堂阅读教学,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美。事实上,在审美教育中,语文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以用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更好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阅读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这不仅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中描绘的图片和感受,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掌握,更好地让学生体验美。例如,在进行《翠鸟》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对翠鸟了解不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收集和播放各种与翠鸟相关的图片,例如翠鸟在水面上飞翔的图片、翠鸟紧紧地抓住芦苇杆的图片、翠鸟捡起小鱼飞翔的图片。这种阅读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体验图片的美感,加深小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达到审美建构的效果。

2.4在课外阅读中发现美

在构建小学生语文阅读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美学也是教学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了阅读课堂教材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以便他们善于从课外阅读内容中发现美。例如,在进行《西游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四大名著进行阅读,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好的发现和感受到唐僧的善良美、孙悟空的勇敢美等,并对学生日后的学生起到引导性的作用。

2.5在生活中创造美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是为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获得愉悦感,还要尽量地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创造美。《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很美的文章,动情的叙述营造了一个活泼、跳跃的童话世界,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在展示美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仿写,当审美主体处于情感感受之中,以情动情,引起共鸣,他们在和谐愉悦中得到陶冶,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和灵感,仿写自然水到渠成。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不断创新方法和途径,尤其是在阅读教学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和智育教学时,充分重视美育,旨在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强调审美意识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体现,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加强小学生的审美体验,可以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内容的展示、审美情境的创设等有效途径,促进审美活动的实现和良好的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谈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建构的思路[J].考试周刊,2015(98).

[2]徐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必要性及其特性[J].新课程(小学),2013(09).

[3]贺桂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7(2)

论文作者:谢富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结构论文_谢富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