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康复工程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_唐蓉

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康复工程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_唐蓉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224000

【摘 要】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其以工作任务作为中心,结合科学合理的行为导向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给予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目前被广泛用于各类职业技能教学中。本次研究将对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康复工程技术》教学改革和实践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关键词】康复工程技术;项目化教学;改革

引 言: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为了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技能的康复治疗师所设立的学科[1],其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康复治疗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养,故而对学生职业技能和思想认知的要求程度较高。《康复工程技术》是康复治疗的职业技能必修课程,但大量研究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为了很好的围绕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我校进行《康复工程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达到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综合能力的培养。

1传统教学的弊端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个新型的学科和技术,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康复医学的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日益趋于高效化,而《康复工程技术》课程则是康复治疗技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治疗技术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养[2],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事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事业工作者们的专业技能和思想认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康复工程技术》教学的需求。相关研究显示,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较低,对于课程学什么、怎么学的认识较少,加之《康复工程技术》课时较少,内容太多太细,挤占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得学生们更加不知道如何去学习,制约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2项目化教学在《康复工程技术》教学改革中的优势

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生作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作为载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伴的帮助下,利用相关资料,自主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将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应用相结合[3],培养学生们的综合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这些不仅符合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的,同时也符合《康复工程技术》教学的目标,也是目前医疗机构改革所需要员工的重要素质。另外,项目设计均来源于工作一线,从而能够使得学生们及早地熟悉未来工作的任务和内容,使其能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3项目化教学在《康复工程技术》教学改革中构建

3.1培养合格的师资力量

项目教学法由于模式的特殊性,故而要求教师具有较广泛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实践经验,又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这样才能够根据《康复工程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的来设计出优秀的、有效的项目化教学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近年来大量高职院校通过专业进修、校企联合、校间交流等形式,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其参与到企业项目研发和生产管理中,从而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的技能水平,也为开展项目化教学做好了准备工作。

3.2重构教程结构

项目化教学模式由于是以医疗机构工作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水平为出发点,通过逆向求解的模式来组织学生学习所需知识。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必要性,故而课程体系也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调整,从而实现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缩减辅助的理论推导过程,重新构建项目化教学模式课程结构。

3.3《康复工程技术》项目教学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置时,可通过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进行集成化设置,使学生掌握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根据不同的项目对相关能力反复训练,对相关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4]。同时将以往琐碎的知识整合为六个项目:上肢假肢的适配与训练、下肢假肢的适配与训练、上肢矫形器的适配、下肢矫形器的适配、脊柱矫形器的适配、其他辅助器具的适配,最终构建“项目库”,每一个项目都形成评价体系,并依托《康复工程技术》教学资源库课程平台,线上线下共同完成项目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个项目基本分为案例采集、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制度、治疗方案的实施三个教学任务进行教学。首先由教师导入相关问题的临床真实案例,提出项目任务,其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所选案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②如何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和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查找和收集相关资料,讨论所选取案例的病情,然后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一步掌握相关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诊断重点,讨论病例治疗方案,从而为病例制定出详细的治疗方案。然后将治疗方案上交老师,在老师审核通过后,在老师监督下,进行治疗方案的实施,最终小组成员们共同完成实训报告。在给予学生课程考核时,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并不仅仅以学生的理论成绩作为考核重点。

4项目教学法在《康复工程技术》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目前有部分高职院校将项目化教学理解为案例教学,虽然减少了理论灌输,增加了案例教学,但是所选取的案例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关联性不大,从而无法有效与项目规划相融合。

另外部分项目化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多种教学方式,师生互动较少,导致学生的热情不高,限制了项目教学的应用。

结束语:

在《康复工程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工作,通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促进学生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也为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常华,张琦.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08).

[2]张琦,常华.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开设双语教学的设想[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08).

[3]张艳军.浅谈项目教学法在数学课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3).

[4]赵玉芹.教学难点在合作探究中“柳暗花明”—项目教学中难点突破初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3).

注:课题资助:【示范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编号:SJG201519SFX02,课题编号:Y201712】

论文作者:唐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康复工程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_唐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