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县力争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无公害魔芋之乡”——种加一条龙赚了人民币还赚美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县论文,魔芋论文,无公害论文,之乡论文,赚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安县晓坝镇黄羊村七组村民唐建平收购魔芋已经有9个年头了,每年的9月到12月,周围的魔芋种植户和代收魔芋的经销商都会把魔芋拉到他这儿来卖。唐建平就会放下手里的一切事情,专心收购和烘炕魔芋。
今年,唐建平又雇了20多个人,在庭院内洗、切、烘、炕魔芋,他说今年他家可加工鲜魔芋420多吨,提供干芋角70来吨。“按照一吨干芋角毛利润1500元来计算,除去各种成本开支,收益应该在6~7万元。”11月17日,唐建平边忙边给记者算了笔账。
依托优势扩大种植
安县盛产魔芋,人工种植魔芋已有30多年。由于魔芋产品市场需求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狠抓魔芋产业发展,尽可能地为种植户提供种苗、肥料等物质补助,农业部门从栽培技术、病虫防治等各方面全方位的提供技术服务,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也空前高涨,种植规模逐年增加,今年全县魔芋种植面积达3.5万亩,可收鲜芋4万多吨。
“我们采用魔芋玉米套种间作,我家种植魔芋已有十几年的经验,加上县农技部门的技术培训,我对魔芋种植非常有信心。”桑枣镇大竹村十四组村民李开华在自家的5亩地里套种了魔芋,今年收成不错,仅此一项可为他带来1万多元的收益。
随着种植户的增多,部分乡镇依托县政府的扶持政策,建立基地,形成规模种植。今年,桑枣镇投入120万元灾后重建产业化补助资金用于良种采购,新增魔芋种植2000亩,良种繁育基地达到800亩。镇长刘斌告诉记者,柳坝、三清、大竹、铜钱、骑牛等5个山区村有多年魔芋种植经验,镇上计划用3到5年时间发展魔芋产业,建成万亩无公害魔芋种植和良种繁育基地,为农民探索一条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延伸魔芋加工产业链
彭洪颐是安县第一个搞魔芋精粉项目的。通过调查市场,他发现魔芋不只是能够加工成豆腐,还是重要的食品和化工材料。于是,彭洪颐创办企业,将魔芋加工成精粉来卖。除了做成精粉外,魔芋还被加工成魔芋粉丝。目前安县已经有11家规模较大的魔芋精粉加工厂,年加工魔芋精粉3500吨,出口创汇600多万美元。
今年8月,安县被认定为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月,安县魔芋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安县魔芋”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这两个认证,是安县农产品今后进军大市场最有分量的通行证。”县农业局局长柳跃才告诉记者,安县将建立“无公害魔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的检测检验体系,在此基础上培育市场,在主城区及县超市建立示范专柜,力争把安县打造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无公害魔芋之乡”。
与此同时,安县政府对魔芋产业的扶持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政府除了将尽可能地为种植户提供种苗、肥料等物质补助,农业部门将提供更加全面的技术服务外,还对魔芋加工企业实行少交税或者免税等优惠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
联系电话:028-8696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