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理论及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汇率论文,实证论文,名义论文,人民币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名义汇率,又称“市场汇率”。是一种货币能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数量的名义汇率,通常是先设定一个特殊的货币,如美元、特别提款权作为标准,然后确定与此种货币的汇率。名义汇率不能反映两国货币的实际价值,是随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变动而变动的外汇买卖价格。
实际汇率,是指两国物品的相对价格,即扣除国内外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汇率水平。实际汇率反映的是,我们按什么比率用一国的物品交换另一国的物品。
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关系通常用下面的公式表达: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物价水平比率=E×P/P*
(E代表名义汇率,P代表国内的物价价格,P*代表国外的物价价格)
可以根据中国与美国的名义汇率和物品价格来计算中国的实际汇率。如果实际汇率高,则美国的物品就相对便宜。如果实际汇率低,美国的物品就相对昂贵,而中国的物品就相对便宜。
二 理论分析:决定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因素
为了了解影响实际汇率的因素,我们先建立国内净出口(进口-出口)实际汇率的关系的模型。
根据表达式: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物价水平比率=E×P/P*
如果实际汇率高,则美国物品就相对便宜。由于国内物品相对美国昂贵,国内居民想购买许多美国物品,而美国人将想少买我们的物品。两种行为的结果,净出口(进口-出口)将是减少的。如果实际汇率低,美国物品就相对昂贵,中国的物品就相对便宜。这样就会出现美国愿意购买我国的物品,国内居民也宁愿购买本国的物品,这两种行为的结果便导致我国净出口的增加。
可以将这一关系写成函数:
NX=NX(ε)
这个表达式说明:净出口是实际汇率的函数。我们用图1说明净出口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
第一,用横坐标表示国内的储蓄(S)与投资(I),纵坐标表示实际汇率,用ε表示。
第二,S-I代表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假定储蓄大于投资部分全部用于交换美元并在国外投资的人民币的供给。
第三,NX曲线代表用人民币购买我国物品的外国人对人民币的需求。
第四,曲线NX与S-I线相交,形成的均衡的实际汇率用表示。在实际汇率为时,意味着我国对外国人的人民币的供给等于外国人对人民币的需求。
图1中,表示净出口与实际汇率之间的线是向右倾斜的,是因为低实际汇率使国内物品较为便宜。
基于此模型,我们接下来分析影响实际汇率的因素及实际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经济活动的影响。
(一)国内的财政政策与实际汇率
第一,紧缩型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财政政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假定,政府缩减投资规模,减少开支,增加了国内储蓄。图2中,S-I的值变大,S-I线向右移动,我们假定移至到,与S-I形成了新的均衡为。图中,实际汇率同下降到。实际汇率下降,国内的物品比美国的物品要便宜。一方面,本国的人们宁愿买本国的物品;另一方面,美国人们对相对便宜的中国商品的需求增加。这两种行为就导致,出口大于进口,净出口增加。
同样,我们可以用此模型分析,政府采用扩张型财政政策,减少了国民储蓄。S-I曲线向左移动,与NX形成新的均衡。在新的均衡时,实际汇率上升。国内物品相对于美国要昂贵,净出口减少。
第二,税收政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假设政府采取减少投资税等方式增加了投资需求,减少了用于外国投资的人民币的供给。图3中,S-I向左移动,假定移至到,与S-I形成了新的均衡为。图中,实际汇率同上升到,新的均衡实际汇率上升,实际汇率上升的结果便是我国净出口的减少。
图1 进出口与实际汇率
图2 国内紧缩性财政政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图3 我国减税政策对净出口的影响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证明当政府采取增加投资税从而减少投资需求时,将导致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下降,从而我国的净出口将有所增加。
(二)贸易政策与中国的实际汇率
贸易政策,通常是影响国家进出口商品和劳务数量的政策。在国际贸易中,各国通常采用最多的是保护主义政策,那么,这种保护主义政策会给实际汇率进而给一国的贸易带来什么样影响?我们举例来进行分析。
我们先假设:在实际汇率为时,汽车净出口的需求曲线为NX,现在由于采取这一政策,使得对美国汽车的进品量减少。
根据公式:净出口=出口-进口。我国对美国汽车的进口减少了,意味着净出口曲线向外移动,如图4中,NX移至,与S-I曲线相交于新的均衡点,实际均衡上升到。在新的均衡时,实际汇率较高,但我们却发现净出口不变。但是,由于进口量减少了,贸易差额并没有改变,很明显,相应地必须减少进口量。
根据此模型,得出这样的结论:保护主义政策不仅没有改变我国汽车的净出口,而且同时减少了汽车的进口与出口的数量。
(三)货币政策与中国的名义汇率
前面我们已分析了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关系,即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国内物品价格/国外物品价格。我们将公式变换一下:
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国外物品价格/国内的物品价格。
将公式两边取对数,则有:名义汇率变动的百分比=实际汇率变动的百分比+(国外通货膨胀率-国内通货膨胀率)
具体到人民币与美元,如果在实际汇率不变的情况下。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这种情况下,用一美元购买的人民币数量将减少,即美元相对于人民币贬值。反之,当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时,用一美元将购买的人民币的数量将增加,即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贬值[1]。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增长速度提高1%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1%。据费雪效方程式(名义利率=实际率+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上升1%将引起名义利率上升1%。
这种分析说明了,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中国的名义汇率。高通货币增长速度引起高通货膨胀。高通货的直接后果是通货贬值,使得用人民币衡量的美元的价格上升。美国的通货膨胀率1996至2004年间,除了1996、1997年两年,其它的年份均高于中国,这说明1998至2004人民币应当是升值的。
(四)中国的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PPP)
长期名义汇率由购买力平价(PPP)决定,就是说,两国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决定它们之间比价,而国内物价的变化使购买力发生变化,就要求汇率做相应的调整,通货膨胀的国家汇率贬值,通货紧缩的国家汇率升值[2]。具体到中国,我国的名义汇率是否由购买力平价决定?我们从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进行分析。
1.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平价是通过两国物价的变动反映汇价的变动。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物价指数之比。写成公式为:E=P中/P美(两国商品的价格之比)很显然,用绝对购买力平价计量汇率,存在选择商品的问题。
(1)用一组基本的消费品,但这样也有不足之处,如美国的汽车是基本品,而在中国,汽车则为奢侈品。
(2)目前的方法是用一组可贸易品进行比较。
《经济学家》期刊(1993年5月13日)所引用的估算为最高1美元合1.5元人民币;以目前汇率折算的估算为最低,1美元合8.30元人民币。中国1995年的GDP为57 733亿元人民币,如果1美元合1.5元人民币,那么中国1995年的GDP就约为38500亿美元,人均3200美元。这一数字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国(第一为美国)。很显然1美元合1.5元人民币高估了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
图4 国内保护主义政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图5 1978年以来中国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关系变动趋势
然而,如果我们目前用汇率将GDP从人民币折算成美元,那么中国1995年的GDP只有6955亿美元,人均580美元。观察中国的生活水平(比如寿命,食品和服装消费,教育,医疗服务,住房等等),人均580美元又显然低估了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
2.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用物价指数表示。写成公式:△E/E=(π中-π美)/1+π美(“π中”表示中国的通货膨胀率;“π美”表示美国的通货膨胀率;“π中-π美”反映变动水平)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变化应该与两国通货膨胀率的比例相一致[3]。1994~1997年,中国国内消费物价指数分别为21.7%、14.8%、6.1%、0.8%,4年上升52%。美国通货膨胀率3年为12%左右,人民币应该对美元贬值:
1-(1+12%)/(1+52%)=1-73.7%=26.3%
实际上不仅人民币没有贬值,反而从1:8.7升值到1:8.3,升值幅度为:
1-8.3/8.7=1-95.4%=4.6%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购买力平价基本是不能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三 实证分析:中国的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
根据图5,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1978~1994年,我国的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是不断上升的,且同方向变动。
(2)1994年以前,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汇率相差不是很大,曲线基本上是上扬的,可见人民币呈贬值趋势。
(3)从1978年到1993年底,人民币名义汇率从1美元兑换1.7元人民币贬值到8.7元人民币,贬值幅度为:
8.7/1.7-1=412%
(4)1994~2004年我国的名义汇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但有微小的升值趋势。
(5)从1994到2004年名义汇率升值5.1%,考虑到通货膨胀率的差异,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幅度达18.5%,实际最高升值幅度曾达45.5%。94年初汇率并轨以来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30%以上。
由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人民币名义汇率自1994年以来呈升值趋势。人民币中期升值趋势自1994年确立,已延续9年,没有升值是由于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收购多余外汇造成的。升值压力越来越大,如扩大浮动范围,人民币名义汇率就会浮动到上限。
四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关于中国的人民币升值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焦点,人民币升值有弊也有利。
(1)人民币“升值之利”,概括起来有以下9个方面:第一,国外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增加国外的消费品和生产设备进口,提高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产业水平。第二,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在某些对外开放地区(如上海),其出口商品成本中有50%使用进口原料,他们并不喜欢人民币贬值。第三,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中国企业为开拓销售渠道,将扩大海外投资。第四,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这将促使外商追加投资或进行再投资。随着逐渐开放,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外资进入中国的证券市场,间接投资比重可望上升。第五,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将有更多的家庭能将子女送到海外自费留学。第六,有利于扩大国际旅游,而旅游签证达到一定标准后就是商务签证,可以促进中国的国外投资。第七,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第八,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中国GDP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按美元计算)1980年为2.5%,1990年降到1.8%,1998年为3.4%——其原因在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1980~1994年间贬值到1/5。只要人民币升值,中国的GDP就会超过德、法,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第九,增加国家税收收入。低汇率的实质是全民通过出口退税来补贴出口商的利益。这对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中国来说,并不十分合乎逻辑。
(2)人民币升值之弊:第一,不利于中国的出口。在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情况下,中国的出口每年增长速度在23%~27%之间,进口在19%~24%之间。人民币升值后,出口增长率可能在6%左右,不可能是零。第二,可能加剧市场投机行为。由于以美元表示的国民财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产达到高潮,“泡沫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继续扩大,可能给经济发展造成打击。第三,中国吸引海外投资优势减弱。第四,出口减少可能导致国内就业压力加大[4]。中国目前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必然会增加就业压力。第五,可能导致出现通货紧缩。人民币升值后,中国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国内生产企业遭到进一步打击。第六,单纯依靠价格优势的产业受冲击许多尚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将直接受到冲击。例如在农业领域,许多基础作物的内外价格差距很大,即使在现有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市场开放已经让国人惴惴不安。而国有企业占多数的钢铁、化学等原材料产业同样缺乏竞争力。第七,可能出现“暴富效应”,日本就是一个例子。日元与美元的比率战后最早是350:1,后来变成250:1,最高到70:1,日本人由此富得不会花钱,没有变成继续积累资本的能力。第八,可能加剧低收入群体的支出负担[5]。从总体上讲,对中国而言,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这就是国家外汇储备增加到3000亿美元的直接原因。但应看到,一旦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虽然国际声望上升了,但我们的压力就更大了,西方经济列强会给我们增加麻烦,美国、日本、欧盟甚至周边贸易伙伴如韩国、东盟等国也会要求人民币升值,我们面临的贸易摩擦就会增多。所以,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开放外汇市场,才是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有效手段。硬性下贬人民币,不仅难以操作,还会产生许多负作用,不可贸然为之。
标签:实际汇率论文; 名义汇率论文; 汇率论文; 通货膨胀率论文; 净出口论文; 汇率决定理论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人民币升值论文; 人民币论文; 实证分析论文; 外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