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渐推进的基础上,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数量在逐渐增多,其中的技术水平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应用成果显著的为干成孔旋挖桩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表现出了工程造价低、施工效率高和安全系数高等优势,同时适用范围也较广。因此,在推出之后就备受施工单位的关注,已经成为道桥施工中常用技术的一种。但该项技术的施工要求较高,在实际施工中如果不能严格遵循相关的施工标准,便可能产生施工质量问题,影响道桥施工的效果。本文从准备工作着手,对干成孔旋挖桩施工中的作业要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干成孔旋挖桩
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规模普遍偏大,其中涉及的工艺类型和工种也较多,在实际施工中,其自身的施工质量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施工工艺选用不合理,施工设计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致使施工进度和质量受到极大威胁。保障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降低成本效果,提升施工质量是当前进行建筑施工时,需要面临的共同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提出了干成孔旋挖桩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应对道桥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提升施工作业的可靠性。
一、前期准备工作
干成孔旋挖桩施工是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常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为确保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应结合施工需求和技术需求,做好施工现场的勘察处理工作,以期为后期的施工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需要对施工场地的施工条件进行全面勘察,主要勘察内容包括地势、地质、水文条件等。此后,根据现场勘察的结果进行干成孔旋挖桩施工方案的设计工作。从前期的旋挖桩施工工程中来看,桩体间距会对施工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在相邻两桩体的间距过小的情况下,两个桩体相互会造成干扰影响,不仅会增加施工成本,还会影响旋挖桩施工的质量。因此,进行施工方案设计时,应注重对桩体间距的控制,一般而言,应使其间隔在2m左右。之后应根据道桥工程施工部位的承力需求,对桩体的分布形式和分布数量进行确认,在确定桩体分布方案后,钻机就位,进行钻进施工;
其次,应结合现场的地质勘察数据、岩层分布状况以及地势分布特点,计算出开挖的深度,在参数确认后,做好记录工作,将其汇总在一张表单上,为后期施工做出正确的指导,以免出现没有数据参考,盲目开挖的行为;
最后,根据道桥工程的施工需求合理选用混凝土材料,并且采取实验室试验的方式,确定混凝土材料的最佳配比,保障后期灌注作业的有序开展。
二、道路桥梁施工中干成孔旋挖桩的施工技术
1、测量定位
干成孔旋挖桩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中的相关参数,准确定位桩体施工的位置,并且做好标记。考虑到桩体定位工作对定位准确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不能采取简单测量的方式,而是借助全站仪这种专业设备进行坐标定位操作。在完成干成孔旋挖桩测量以及定位工作以后,则需要联系施工现场控制点以及施工标准要求对已经完成的桩芯进行钢筋打入处理,并逐渐将其引向桩的外侧位置,并通过十字交叉法的应用标记好钢筋桩芯,避免发生重复施工问题。在完成标记工作后,即需要校验钻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外延标记方式进行使用,做好试钻深度的控制,保证其深度在1.2m左右,同时在整个过程当中做好试钻圈数的控制,将其控制在16圈/min左右。在完成试钻处理后,即需要将十字架放置在钻孔面架上,对钻孔进行二次复合作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埋设护筒
护筒埋设施工是保障旋挖桩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护筒埋设前,还应结合施工场地的实际条件,进行护筒规格的选择,要求护筒内壁长度应设置为2.8m,厚度在7mm左右,且进行护筒埋设时,应使其顶面超出地面位置0.5m左右。除了在桩径、同地面高度以及长度方面具有严格的控制外,在对护筒进行埋设时,也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通过旋挖机静压力的方式安装钢护筒,在护筒上点出十字、经校对合格之后再开展钢护筒的埋设作业。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埋设过程中,需要在钢护筒周边位置做好适量粘土的填筑,并做好压实处理,以此对钢护筒埋设的可靠性以及稳固性进行提升,以此避免钢护筒底口发生渗漏或者坍塌问题。
3、钻孔
在上述施工完成后,便可在复合钻机位置之后进行钻进操作,最初钻进时,应保持慢速匀速钻进,待其钻具从硬土层进入软土层之后,便可适当调整钻进速度,同时观察钻孔的垂直度,待发现钻机存在倾斜问题时,应及时纠正以免影响钻孔质量。同其余旋挖钻孔技术相比,在干成孔旋挖桩技术中,其通过钻头的使用在将孔底部土进行条状切削处理之后,再载入到钻头内提升到地表。对于该方式来说,其在处理当中对土具有的扰动很小,不会发生漏斗现象,需要对土固相含量、终孔前钻斗旋挖量和稳定液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在保证稳定液具有快速沉淀特征的基础上使土让在粘度方面能够满足要求。
由于所处施工区域不同,地质条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行钻孔施工时,应在充分了解施工场地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钻孔施工方案。对于具有稳定地质条件的土层来说,在实际施工中,可以通过清水钻的应用进行处理,直至达到规定深度即可。而对于具有易坍塌、松散特征的软土层,则需要通过泥浆材料的应用做好护壁处理,以此保证其在稳定性方面能够满足施工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钻孔成型后,也需要根据质量标准检查钻孔质量,在质量满足要求后再进行后续环节的施工。
4、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灌注之前,应先处理好钢管和小导管的连接关系,使其保持垂直的状态下。此外,还应对导管进行编号,根据施工设计要求,依次进行水压测试后,确定导管的密实性符合灌注要求后,还应对其接头部位的质量进行检验。在该环节中,需要保证导管底部高度为实际孔底悬空的250-400mm之间。水压方面,在水密试验当中,如其水压在孔内水压的1.5倍以内,则需要再一次进行试验。终孔方面,则需要及时对混凝土浇筑进行处理,保证浇筑的连续性以及及时性。在灌筑中,要计算好导管的埋设深度以及混凝土高度,同时控制好导管底口同孔底间的距离,科学设计桩顶标高,将其控制在290毫米左右,实际标高需要同设计桩顶标高相比较高,通常来说高出0.6-1m为宜,通过该种方式的应用对混凝土的成型质量以及密实性进行检验。
结语:
在城市建设中,道路桥梁工程属于重要的基础工程,它的建设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为此,应加大对道路桥梁施工的投入力度,针对其中的具体施工技术展开研究,努力提升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促进道桥工程的顺利施工。干成孔旋挖桩施工技术是进行路基施工处理的关键性技术,是影响路基结构质量和承力性能的重要因素,要求相关人员针对该技术的落实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施工监管,梳理施工流程,增强该项技术的施工效果,为道桥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牛小兵.公路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8,v.44;No.215(7):110-111.
[2]焦晓文.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51):28-29.
论文作者:张国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钻孔论文; 作业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导管论文; 道路论文; 混凝土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