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彦玲
呼兰区妇幼保健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500
【摘 要】目的:探讨治疗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80 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预防复发,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方预防复发。结果:试验组有效率(78.6%)高于对照组(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4.8%)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妊娠率(58.3%)明显高于对照组(27.2%),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能有效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且不良反应率低。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法探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而引起的疾病,一般见于育龄妇女,以25~45岁多见,发病率为10%~15%,好发于卵巢、子宫直肠陷凹、盆腔腹膜和子宫肌壁[1]。而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常见的是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为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常引起腹部切口肿块,并伴周期性疼痛,虽为良性疾病,却具有与恶性疾病相似的生物学行为,如种植、侵蚀能力,病程越长的病变侵犯的范围就会越广越深,甚至侵及腹膜,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和生活质量[2-3]。因此,对AWE应早期做出诊断并及时治疗,术中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该病发生。现将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的探究结果综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2月门诊及住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中,年龄23~40(32.5±3.1)岁;病程3个月~8a,平均(3.9±1.8)a;体质指数17.5~23.6(21.5±1.2)kg.m-2。治疗组中,年龄21~42(33.6±3.8)岁;病程3个月~9a,平均(3.7±1.6)a;体质指数17.8~23.8(21.8±1.3)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试验组药方:荆三棱10g,莪术9g,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各10g,当归、益母草各15g,川牛膝、仙茅、杜仲各12g,三七6g,艾叶9g,将上述诸药加水500mL,文火浓煎取汁100mL,35℃保留灌肠30min以上。用法用量:于术后1w开始使用,1次/d,20d为1个疗程,月经期停用,连用6个疗程。对照组:自手术后1w开始口服孕三烯酮(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5mg,每周2次,疗程6个月。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试验组有效率为78.6%,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复发率为20.0%,试验组复发率为4.8%,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两组合并不孕患者妊娠情况比较
试验组合并不孕12例中治疗后7例受孕,妊娠率为58.3%;对照组11例中治疗后3例受孕,妊娠率为27.2%,试验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因样本量偏少,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疗程观察期,试验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疗后无肝、肾功能异常出现。对照组出现8例肝功能异常,6例质量增加了3~6kg,4例阴道不规则出血,2例出现较为明显乏力、潮热等不适,治疗过程中两组血、尿常规均正常。有3例出现消化道不良症状,停药后症状消失。
3.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是女性常见疾病,发病后侵袭部位常为卵巢,进而产生卵巢肿瘤,对生育能力造成影响,且此类疾病的治疗难度较大,主要遵循尽量去除肿瘤组织最大限度保留正常卵巢功能的原则。发病初期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后腹腔内部的炎症因子增加,侵袭范围加大,引起腹腔组织粘连,病情严重甚至危害患者健康,目前临床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剔除囊肿,但因为患者大多在育龄阶段,故降低对卵巢的损伤、最大限度保留生育功能是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的复发率在35%~50%之间。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为2.5%,对照组复发率为15.0%,与上述结果不符,主要可能是因为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因此患者复发率较低,临床需加大随访时间进行研究。
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主要是多种因素导致瘀血阻滞,而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不孕症主要是因为瘀血内阻,引起胞脉不畅,进一步导致两精不能相结合,从而导致无法摄精成孕。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中就曾指出:瘀血内停,恶血内漏是无子的原因之一,同时主张在治疗女子不孕时应先下积聚、去瘀血。相关学者经研究后指出,益气化瘀方可改善子宫内膜上孕激素受体、异位灶内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的微环境,降低患者子宫在排卵期的血流灌注。本文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促卵泡生长激素、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得到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益气化瘀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激素水平,为妊娠创造条件。治疗组患者总妊娠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烦躁、体质量上升、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益气化瘀方可明显提高患者妊娠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方中党参具有调经止痛、活血化瘀之效;桂枝性温味辛,可消瘀血、通经脉;桃仁配合黄芪和益气补血,祛瘀通络;当归、益母草等可活血化瘀、补血调经、通络止痛;延胡索、川芎等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浙贝母、薏苡仁可消肿散结、除痹止痛。此方可降低促卵泡生长激素、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及促黄体生成素的含量,进一步对抗子宫内膜抗体产生抑制作用,达到调节免疫及内分泌功能,提高妊娠率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改善妇女的健康状况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对治疗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治疗方法进行了探究。从研究的结果来看,中药周期调治法和益气化瘀方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治疗中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可提高患者妊娠相关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同时中药毒副作用低,患者使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筠颖,陶小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28(6):434-436.
[2]许金玉,陈亚萍.米菲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4,7(6):467-468.
[3]付一元,叶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8例临床分析[J].广州医药,2015,44(5):40-42.
论文作者:郭彦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内膜论文; 患者论文; 子宫论文; 对照组论文; 异位症论文; 术后论文; 率为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