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区2011-2015年孕产妇高危因素变化分析论文_钱爱珍

钱爱珍 钟楼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213002

【摘 要】目的:了解钟楼区孕产妇高危因素的变化和近五年来主要高危因素的构成变迁。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人群为基础,将钟楼区妇幼信息系统内2011-2015年度(2010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孕产妇资料,统计不同年度高危因素的比率、构成比、前十位高危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5年钟楼区共14867例孕产妇中高危孕妇为5950例,占比40.2%,(P<0.01);高危因素总顺位前十位中瘢痕子宫、巨大儿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上升,P<0.01;孕妇年龄<18岁≥35岁发生率在波动中呈现上升的趋势,(p<0.01);胎位异常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P<0.01;而流产≥2次、孕妇体重≥70Kg、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发生率出现波动,P<0.01,但流产≥2仍然位居总顺位的第一;胎膜早破、乙肝病毒携带者虽有波动,但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区孕产妇数与高危孕产妇发生率出现上升,前十位高危因素的排序发生改变,为了应对“二孩”带来的挑战,确保母婴安全,必须全面提升技术和服务质量。

【关键词】孕产妇:高危因素:变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085-02

高危妊娠是指妊娠期某种病例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的妊娠[1],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可能导致高危妊娠发生率、各种高危因素顺位等发生变迁,为此,将我辖区2011—2015年高危孕妇高危妊娠变化进行的回顾性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我区孕产妇安全的重点高危因素,为政府决策,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根据全国妇幼信息统计规范3+1模式,即2010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居住在我辖区内建保健手册的孕产妇。

1.2方法

根据《常州市孕产期保健工作方案》,对居住在辖区范围的孕产妇于孕早期建立《江苏省孕产妇保健手册》,根据《江苏省高危孕妇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管理,根据《常州市高危妊娠管理要求》,对所有孕产妇于早孕期、中孕期、晚孕期及临产时进行高危评分,并记录在册,对重度高危者要求填写高危转诊单,并有专人管理进行转诊随访,同时报告区妇幼保健所,产后42天随访结束将每例孕产妇信息录入钟楼区孕产妇管理系统,在数据上报前区及社区分管人员必须对每例高危信息进行核对,确保原始数据准确。

1.3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发生高危因素的孕产妇百分比及前十位高危因素的变化情况采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近五年高危孕产妇比率及分布情况

表1示,钟楼区2011-2015年孕产妇数与高危妊娠发生率在波动中出现增加,(P<0.01),2015年较2011年孕产妇数增加44%,高危因素增加1.56个百分点;其中,合并2项或者≥3项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各年份间存在差异(P<0.01),有1项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数虽有波动,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011—2015年孕产妇高危因素分布情况n(%)

2.2 孕产妇高危因素顺位构成及变化

表2示,2011-2015年孕产妇高危因素总顺位前十位排位:流产≥2次、瘢痕子宫、巨大儿、胎位异常、胎膜早破、乙肝病毒携带者、体重≥70Kg、年龄<18岁≥35岁、、早产、妊娠期糖尿病,详见表2。其中,瘢痕子宫、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上升,(P<0.01),胎位异常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而流产≥2次、巨大儿、孕妇体重≥70Kg、年龄<18岁≥35岁、早产、妊娠期糖尿病各年间存在差异(P<0.01),胎膜早破、乙肝病毒携带者虽有波动,但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2011—2015年前十位孕产妇高危因素发生率及其顺位n(%)

3讨论

3.1 孕产妇及高危发生率变化

2011-2015年我区的孕产妇数及高危孕妇发生率都有显著差异(P<0.01),特别是2015、2014年我区孕产妇数增加21.28%,(P<0.01);高危发生率增长6.14个百分点,(P<0.01),2015年高危孕妇发生率达42.60%,明显高于上海浦东新区大团社区27.1%患病率[2],这可能与而他政策的实施,一些高龄经产妇的增加有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密切关注这一高危动态的新变化,加强高危孕妇管理。

3.2 孕产妇高危因素顺位构成及变化

2011-2015年孕产妇高危因素总顺位前十位排位比对每年间存在差异。

3.2.1 2011-2015年流产≥2次发生率虽然出现波动(P<0.01)

但其总排位仍位居第一。2次以上流产会增加瘢痕子宫的风险[3],因此加强妇女自我保健意识,积极开展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与避孕知识宣传,减少非意愿性妊娠发生,降低人工流产率,将成为我们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

3.2.2 2011-2015年,瘢痕子宫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上升(P<0.01)

这与我区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有关,近年来我区的剖宫产率都持续徘徊在58%左右,这是导致疤痕子宫增加的主要原因,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瘢痕子宫人数占比上升更为明显,2015年较2014年上升5.23个百分点,(p<0.01),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排位也已有2014年的第三位上升至2015年的第一位,。所以做好产前宣教,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减少非产科因素的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4]刻不容缓。

3.2.3 2011-2015年,巨大儿发生数存在差异(p<0.01)

2015年其发生率为7.31较2014年的7.57稍有下降,但P>0.05,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因此从总的发生率看巨大儿发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与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孕期营养过度有关[5]。

3.2.4 年龄<18岁≥35岁发生率在波动中呈现上升的趋势(p<0.01)

2015年较2011年上升了3.76个百分点,(p<0.01)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排位也由第9位上升至第四位,与张雪报道一致[6],高龄对产科并发症合并症的影响在在很多文献中均有报道[7-8]。它导致死胎、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孕期并发症以及先天畸形的发生率明显增高[9],因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高龄对孕产妇的影响。

3.2.5 2011-2015年胎位异常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p<0.01)

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这与我们近年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有关,因此定期进行孕期检查,是有效降低胎位异常的有效手段。

3.2 .6 2011-2015年孕妇体重≥70Kg、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发生率出现波动,但其变化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1)2015年孕妇体重≥70Kg人数较2014年增加2.41个百分点,(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加强孕前优生干预,指导备孕妇女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合理控制体重,是减少孕期并发症的有效举措;(2)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2015年较2014年下降1.02个百分点,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这与我们孕妇学校开展长期进行营养指导是密不可分。巨大儿、孕妇体重≥70Kg、妊娠期糖尿病,都与饮食相关,因此关注孕妇的营养,指导孕妇合理膳食,积极控制和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有效减少巨大儿的发生是我们孕期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孕前优生教育,指导备孕妇女增强锻炼,合理控制体重,减少孕期并发症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3)早产发生率2015年较2014年上升1.27个百分点,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早产为结果因素,受多因素影响,双胎与高龄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因素[5],因此我们在关注高龄产妇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双胎变化动态。而双胎的增加与高龄孕妇的增加和近年来辅助生育技术的使用密切相关【10】

3.2.7 2011-2015年胎膜早破、乙肝病毒携带发生率有波动,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胎膜早破与孕妇生殖道感染有密切相关,预防妇女生殖道感染的仍然是我们孕期保健的重要内容。乙肝病毒携带者患病率两年比较虽稍有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但我们必须清晰看到,乙肝的母婴阻断,作为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仍然是任重道远。

4.建议与对策

4.1加大宣传的力度

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开展多渠道、广覆盖的宣传,尤其要加强婚前、孕前、孕产期健康宣传工作,努力降低高危妊娠的发生率;做到早建卡、早检查,及时发现部分可在孕前及早孕期矫治的固定因素并加以处理,提高广大孕产妇的自我保健及主动参与意识,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动态的高危因素并及时进行治疗;加强多部门协助,重视青少年性教育,减少过早的性行为导致的少年妊娠,降低非意愿性妊娠的发生率,从而有效控制流产2次发生率,

4.2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

健全高危孕产妇管理体系,完善孕产妇三级管理网络,严格按照分级诊疗规范,做好双向转诊工作,对发现的高危孕产妇建立专案管理,增加随访及产检次数,提高高危孕产妇的转归率,基层妇保医生要加强高危孕妇的追踪和随访工作,及时进行复查评估和指导,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上下协助确保母婴安全。

4.3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助产机构的监督管理

定期对剖宫产、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对剖宫产率超高、超范围执业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进行查处,情况严重的甚至可以取消其助产技术服务资格。

4.4加强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卫生主管部门定期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和产科工作人员的进行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急救操作技能等培训,鼓励大家通过自学考试、函授、夜大等提高自己专业水平,提高基层人员发现高危、处理高危的能力,减少孕产期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切实保证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熊庆,吴康镇.妇女保健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1

[2] 黄佩华.490例高危妊娠管理的回顾性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5):254-255

[3] 唐学磊,李丹阳,马丽丽.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5.(1):55-57

[4] 谢丽丽,李海静.丽水市2004—2008年高危妊娠情况及管理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6):95—96

[5] 王琳,陈杰,周忠蜀等.北京和平街地区2007-2011年度孕产妇高危因素变化趋势.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2,26(3):154-160

[6] 张血,刘凯波,刘凤杰等.北京市“单独二孩”政策对高危妊娠变化的初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4)4100-4102

[7] 薛娜茹,杨慧霞.妊娠糖尿病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互影响[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3.(5):9-11

[8] Lind JM,Hennessy A,McLean 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women:the significance of hypertension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during pregnancy [J] .Curr Opin Cardiol,2014,29(5):447-453

[9} Montan S.Increased risk in the elderly parturient [J].Curr Opin Obstet Gynecol,2007,19:110-112

[10] 曾晓霞,刘凤华.辅助生育技术与单卵双胎[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12):949-951.

论文作者:钱爱珍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钟楼区2011-2015年孕产妇高危因素变化分析论文_钱爱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