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保[1]2004年在《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战略发展角度出发,以枣庄市旅游业为研究对象,对旅游业发展理论做了回顾与综述,分析了发展枣庄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密切关联性。在此基础上,对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枣庄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指出了发展枣庄旅游业应采取的战略,并提出实施措施。 论文通过PEST分析对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展状况及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枣庄市发展旅游业所面临的外部的机会与威胁、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在SWOT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战略选择应遵循的原则,又运用SWOT定量分析方法对枣庄市旅游业进行评价,确立了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以及保障战略。总体发展战略指出,枣庄市旅游业应实行增长型发展战略,要实现增长战略必须做好“品牌打造,旅游促销、产品开发、游线设计、重点示范”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并且结合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发展保障战略指出,枣庄市发展旅游业必须走政府主导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应该做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最后提出发展枣庄旅游业的实施措施,即从旅游管理支持体系、人才资源的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檀瑾[2]2009年在《枣庄市城市转型中的旅游规划开发战略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枣庄市面临着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如何转、怎样转、转向哪里等等,都是当政者面临的问题。为此,枣庄市提出了由煤炭、矿山水泥资源型城市向发展煤化工业、旅游业为主导的转型方向。本文就枣庄城市转型中的旅游规划开发战略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强调了对枣庄市旅游规划开发战略对策进行研究的意义。认为发展旅游业对推动枣庄市的城市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加强枣庄市的旅游规划开发战略研究。具体说,发展旅游业是枣庄市城市转型的一个主导方向,必须加强旅游规划开发战略的研究;枣庄市在城市转型之际面临着发展旅游业的大好时机,需要加强旅游规划开发战略研究;枣庄市虽然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但旅游发展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加强旅游规划开发的战略研究。其次,对枣庄市城市转型的主要原因、城市转型的探索过程、城市转型的主要任务、城市转型中的旅游业开发新定位等进行了梳理和研究,从而揭示出枣庄市重视旅游规划开发的原因和背景。再次,系统分析了枣庄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介绍了目前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的进展及作用,分析了枣庄市旅游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从旅游业自身的条件和状况说明将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突破口的必然性、可能性和紧迫性。最后,提出了搞好枣庄市旅游规划开发的八大战略措施,即要从城市转型的战略高度重视旅游业的规划开发;要树立和坚持旅游规划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用新的观念重新审视和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旅游规划开发战略要有新的高度和境界;要将政府的主导和市场的运作结合起来;要创新旅游管理体制,优化整合旅游资源;要制定和完善枣庄市旅游业管理法规;要加大枣庄市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
徐荣民[3]2008年在《县域旅游发展战略制定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战略是县域旅游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以区位理论、旅游形象理论、地域分异规律理论、竞争力理论、系统论、旅游心理学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对县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进行了理论探讨和案例研究。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野外考察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等。本文首先对县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探讨、对本文研究进行了界定,然后分析了县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并相应提出了县域旅游发展战略制定的总体思路。针对县域的实际情况,对县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四个方面:旅游主题形象、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具体旅游战略的制定进行了研究。对旅游发展战略制定的相关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利用枣庄市市中区为研究样区,对县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针对大部分县域缺乏高品位旅游资源、导致产生旅游形象认知低等问题,本文指出县域旅游发展的关键是将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培育旅游吸引力、打造核心竞争力。(2)提出制定县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以培育旅游吸引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为指导思想,综合研究地脉文脉、客源市场、竞争环境等,提出旅游主题形象,围绕旅游主题形象并结合地脉文脉、客源市场、竞争环境制定旅游战略目标,再根据主题形象和战略目标,确定战略重点和具体旅游发展战略。(3)关于竞争环境调查,本文认为除调查分析现有竞争者外,尤其需认真调查分析潜在性竞争者及竞争强度。(4)制定县域旅游主题形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旅游主题形象要适合自己现有和潜在的主要客源市场;视具体情况确定旅游主题形象应单一或复杂;面对竞争环境,尽量避免不利的恶性竞争;较长一段时期内,旅游主题形象是否依然具有生命力。(5)县域旅游战略目标应主要从旅游者现在及未来需求的角度制定,淡化从县域旅游发展的角度制定。(6)大部分县域由于缺乏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其战略重点一般首先选择重大旅游项目,其次考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旅游服务设施建设。(7)制定具体旅游战略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有关全局方面、有关旅游吸引物打造方面、有关旅游发展布局方面、有关与周边区域关系方面、有关旅游目的地营销方面、有关配套、保障方面等。设计时不一定面面俱到,要根据县域具体情况挑选。(8)通过对与县域旅游发展战略制定有关的重要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例如,区域合作战略在叁类区域容易实现:一是两区域只有合作才能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且这个旅游产品对两区域相当重要;二是两区域在旅游产品上形成强烈互补的态势;叁是两区域同属于一个上级区域,而且上级区域主导性强。(9)运用制定县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理论分析,制定了枣庄市市中区旅游发展战略:以“中国煤史见证地,山水乐园新枣庄”为旅游主题形象,以“打造融山水观光休闲、乡村旅游、煤炭旅游、红色旅游为一体的山东着名旅游胜地,打造枣庄市旅游服务基地”为战略目标,以“提升龟山景区、打造枣庄煤矿旅游区、建设城区旅游休闲服务基地”为战略重点,以“休闲战略、创新战略、精品带动战略、串珠战略、大范围服务基地战略、区域联合战略、树立山区南大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具体发展战略。
黄国清[4]2008年在《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枣庄市的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政府管理的视角,依据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等有关理论,运用实证调查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枣庄市旅游业的发展和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力图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首先,概述了关于旅游业问题研究情况、本文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其次,剖析枣庄旅游业发展管理的现状。近年来,枣庄市的旅游业,无论是在旅游收入、游客数量、接待能力方面,还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都有较快发展。但也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知名度低、管理跟不上、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再次,在对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枣庄市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规划设想。认为,应制定切合实际的旅游发展目标,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搞好景点规划,打造旅游品牌形象等。最后,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提出枣庄市旅游发展的管理对策。政府要理顺旅游业的管理体制,制定和完善旅游业的管理办法、规范和标准化体系建设、优惠政策等,使枣庄旅游业发展上一个新台阶。作为实务报告,本文运用很多数据和实证资料,对枣庄市的旅游业发展管理问题作了多方面考察,提出的规划设想和政府的管理对策,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现实参考价值。
李莉[5]2011年在《枣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红色旅游的热潮兴起于2005年,如今已经迈入第七个发展年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如今我国的红色旅游市场已经相当活跃,不仅成为了中国旅游业一个全新的增长点,有效的拉动了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了新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值得国家进一步大力扶住与发展。枣庄市是一个有着悠久革命传统和丰富历史遗存的城市,在发展红色旅游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枣庄市红色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枣庄红色旅游资源概况以及市场特征、市场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枣庄市今后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工作能够有所贡献。本文从红色旅游的基础理论和概念入手,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两章,其中第一章是对红色旅游以及红色旅游资源基础理论的系统性总结,关于红色旅游、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内涵的阐述,主要来自于对权威概念的整合,除此之外,笔者总结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六个基本特征,包括可开发性、政治性与教育性、革命性与历史性、地域性与民间性、不可再生性、融合性。第二章是对枣庄目前红色资源开发现状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枣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得出的数据的深入分析,运用图表的形式对目前枣庄红色旅游市场的概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市场特征、消费特征、消费意愿以及产品意见等四个方面对目前红色旅游市场的特征进行了概括总结,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和红色旅游的产业化准备了条件。第叁部分对枣庄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和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以体验经济为基础的空间范围内的扩展,以及内涵方面的深化与升华的创新开发模式,总结性的提出了以下几点新对策:(1)坚持市场化运营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运作模式;(2)创新营销手段,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丰富陈展方式、通过主题性乐园的方式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互动感与愉悦度;(3)加快红色旅游与传统观光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都市旅游等项目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综合合力。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是一项惠及民众的经济工程,更是一项集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为一体的大工程,有着独特综合带动性作用,因此,拥有着丰富资源的枣庄地区,应当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积极有效地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提升红色旅游的市场空间,促进枣庄市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李玉保[6]2010年在《基于SWOT分析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枣庄市旅游业进行定性分析,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了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组合,最后得出结论,应该利用目前的大好时机,实行增长战略。
张硕[7]2013年在《枣庄城市转型背景下旅游业发展路径与对策分析》文中认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型产业,存在经济发展缓慢、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衡、就业问题严峻等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转型发展非常迫切。资源型城市如果不在资源枯竭前进行接替产业培育和城市转型发展,等到资源枯竭、资源型产业衰落时,城市也会因资源枯竭而衰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也是难点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思路多种多样,资源型城市转型应该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规划转型战略,立足自身优势,培育和发展多元接替产业,再造竞争优势。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当地及周边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发挥旅游业的产业优势,是城市实施产业转型、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枣庄在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路径选择。本文力图结合枣庄产业转型的实际,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及选择旅游业作为接替产业的相关问题,主要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互结合的方法,探讨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政府应该如何寻求旅游业发展的合理路径,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划,积极引导和规范旅游业发展,有力地推动枣庄市城市转型。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发展旅游业能够促进枣庄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还可以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功能完善和地方文化传承,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旅游业发展空间广阔,枣庄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枣庄城市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的新兴主导产业,应依据自身资源优势,突出自身特色,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对枣庄旅游业发展进行规划定位,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全面提升枣庄旅游资源的品质和吸引力。针对当前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提出塑造枣庄“亲近自然”、“轻松”、“健康”、“年轻态”的旅游形象,并将这种旅游形象融入新的时尚元素,贯穿到枣庄各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中,逐步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体系。并且要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注重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完善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同时,创新思路加强旅游品牌营销,大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实现区域旅游差异化、品牌化和可持续发展。
许强[8]2013年在《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景区开发与发展一直是国内旅游产业投资的热点,在开发的主体中,过去一段时间一直以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为主,近一段时期来,陆续出现了以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经营形式。由于景区投资周期较长,特别作为生态农业旅游景区来说,投入大、限制条件多,对开发主体的资金情况要求比较高。与此同时,作为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在外部与老牌人文景区、自然景区及同类景区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其资源等级、知名度和影响力上存在劣势,内部还存在景点优化、服务提升、设施改善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对于生态农业旅游景区而言,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尤为重要。本文以鲁南(峄城)石榴园为例,就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的探讨。鲁南(峄城)石榴园坐落在山东南部,紧邻枣庄市区南部的群山之阳,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2公里,面积约18万亩,有石榴树560余万株,近50个品种,相传建于西汉成帝年间,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石榴园以历史悠久,面积之大,品色之全,果质之优而闻名海内外,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林,因而被誉为冠世榴园。石榴园景区原属政府部门经营管理,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模式,后来为适应市场发展,决定把石榴园景区由划转福兴集团经营管理,福兴集团下属产业即有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又有星级宾馆、旅游等新兴产业,面对国家政策调整和地方旅游政策影响,公司近年来把发展侧重点逐步向第叁产业转移。2009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集团成立了鲁南(峄城)石榴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改制后的景区2012年接待游客量100余万人,经济收入700余万元,先后荣获“好客山东旅游景区金榜品牌”、“好客山东十佳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010中国旅游品牌总评榜山东旅游最受欢迎自驾游景区”、“山东省自驾游示范点”等称号,2011年5月顺利通过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1年7月底荣获“全省十大森林生态景观”和“山东省十佳森林旅游胜地”双十佳称号。同时,也应该看到受管理模式等因素影响,公司的观念、思路仍需要进一步转变。文章运用发展战略理论,对石榴园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文中通过与安徽怀远、四川会理等地石榴经营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势必会对峄城石榴园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对国内同类农业旅游园区提供借鉴。本文分六个大部分,绪论部分对选题意义、选题背景、思路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接着,对目前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外部明确了影响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各类环境、与同行业竞争等外部条件要素;内部对景区有形、无形资源以及服务资源进行了详细分析,文中利用SWOT分析法对石榴园内外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建立SWOT矩阵;最后,根据景区战略发展的需要,制定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确立企业战略要适应产业发展潮流,通过石榴扩种、旅游开发、节会活动、产品升级、项目扩种,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戴义[9]2012年在《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选择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矿业及森林等资源开发而发展兴起、主导产业为资源开采利用产业的城市被称为资源型城市,在所依赖的资源不断的枯竭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资源型城市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社会、环境及经济问题。经济体制的变化、市场需求的改变、资源的逐渐枯竭殆尽等方面,是我国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呈现诸多问题的关键原因,而产业结构不合理、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环境破坏严重、城市核心竞争力低等则是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作为资源型城市,大多数为区域间的经济及政治中心,区域的经济发展更多的受他们的影响,因此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等因素造成经济发展能力低下的资源型城市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急需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并且界定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等基本概念及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选择基准、模式、特征与原则的基础上,利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资源型城市的接替产业选择问题,并就旅游业成为枣庄市接替产业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建立枣庄市传统产业与旅游业投入产出效率的指标体系以及DEA模型,对于旅游业为何是枣庄市最佳接替产业以及如何发展适合枣庄市特点的旅游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选择及枣庄市独特的旅游业发展方式的相关政策建议。
刘振学[10]2012年在《山东冠世榴园景区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冠世榴园景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西部,面积达13余万亩,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林。2001年景区中的石榴园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为“基尼斯世界之最”。冠世榴园景区原属峄城区旅游局和冠世榴园风景区管委会经营管理。峄城区政府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政策,2009年9月1日把冠世榴园由地方政府划转福兴集团经营管理,福兴集团专门成立了山东冠世榴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冠世榴园风景区经营管理。实行企业化运作之后,冠世榴园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旅游的许多思路需要转变。本文运用发展战略理论,对冠世榴园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进行分析,进行合理匹配,制定出冠世榴园发展战略,将对冠世榴园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并且能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成果也将为同类农业旅游园区提供借鉴。全文共分七章,首先在绪论部分,对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第2章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分析。其次,对山东冠世榴园景区外部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明确影响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行业竞争、竞争者、替代品威胁等外部条件要素;内部对景区自然概况、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服务设施、组织资源等战略制定影响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根据影响企业的战略要素分析情况,利用SWOT分析法对山东冠世榴园内外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建立SWOT矩阵,根据企业战略选择原则确定企业战略目标,确立企业战略要适应产业发展潮流,从“眼球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型,通过提升品牌形象,增加景区美誉度,开发石榴文化,丰富景区产品,实行区域联合发展。最后,根据景区战略发展的需要,制定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 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D]. 李玉保. 西安理工大学. 2004
[2]. 枣庄市城市转型中的旅游规划开发战略对策研究[D]. 檀瑾. 山东大学. 2009
[3]. 县域旅游发展战略制定的理论探讨与实践[D]. 徐荣民. 贵州师范大学. 2008
[4]. 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研究[D]. 黄国清. 山东大学. 2008
[5]. 枣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李莉. 山东大学. 2011
[6]. 基于SWOT分析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J]. 李玉保.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0
[7]. 枣庄城市转型背景下旅游业发展路径与对策分析[D]. 张硕. 山东大学. 2013
[8]. 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发展战略研究[D]. 许强.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9]. 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选择问题研究[D]. 戴义. 兰州商学院. 2012
[10]. 山东冠世榴园景区发展战略研究[D]. 刘振学. 山东大学. 2012
标签:旅游论文; 红色旅游论文; 中国枣庄论文; 旅游产业论文; 旅游开发论文; 城市选择论文; 旅游规划论文; 经济论文; 枣庄政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