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长玲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内分泌科;山东淄博255400)
摘 要:目的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需要的人性化服务和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05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研究组(n=5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服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6.4%,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为78.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时,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人性化服务;应用价值
前言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其主要表现是血糖的缓慢升高。现代人的生活条件稳步提升,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2]。糖尿病并发症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危害,为此,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一定要重视并发症的预防与减少,以此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除了给予药物治疗外,还要重视护理工作的展开,这样才可以促使患者尽快康复。本文通过对我院2013 年7 月至2015 年6 月期间收治的105 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一百多名患者作为本文章的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研究组(n=55)。对照组50 例患者中,女性患者24 例,男性患者26 例;年龄在40~7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3±3.2)岁;病程在1~14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5±2.6)年。研究组55 例患者中,女性患者25 例,男性患者30 例;年龄在40~7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7±3.4)岁;病程在1~15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5±2.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用药指导。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时候,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保证胰岛素注射时间、剂量符合实际要求,并且在注射30 分钟后进餐。在注射胰岛素之后,护理人员需要按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尤其是首次用药患者,从而第一时间发现过敏反应、局部反应及低血糖症状等[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患者出现心慌、疲乏无力、大汗淋漓、饥饿、面色苍白等症状,可以适当饮用糖水,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告知医生,予以有效处理。在出院前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培训工作,让其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保证患者用药及时、准确;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用药的一些注意事项,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可靠保障。(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血糖、体重、尿糖的自我监测方法,从而对自身饮食予以严格控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以蔬菜类食物为主。为了保证患者营养均衡,有效控制病情,不仅要对主食予以控制,还要对鱼、蛋、油、肉等副食摄入予以严格控制,适当增加蔬菜类食物的摄入,尽量食用低盐食物,并且注意少食多餐[4]。(3)运动护理。运动是促使糖尿病患者快速康复的重要途径。运动能够有效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强化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从而有效降低血糖,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为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指导患者循序渐进的开展运动,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对加快患者康复有着积极意义。通常情况下,建议患者在餐后1~2 个小时后做一些运动,如散步、慢走、打太极等,每次坚持30~60 分钟,保证运动量及强度不会超出身体承受范围,不要过度劳累。
1.3 评价指标
(1)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低于7.2mmol/L,餐后2 小时血糖水平低于8.3 mmol/L,或者两者血糖水平降低30% 以上;有效,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低于8.3 mmol/L,餐后2 小时血糖水平低于10.0 mmol/L,或者两者血糖水平降低10~29%;无效,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餐后2 小时血糖水平降低10% 以下或者没有任何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2)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予以调查分析,判定标准为:总分为60 分,非常满意:51~60 分,满意:30~50 分。不满意:<30 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 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3)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对患者生活质量予以评定,其主要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这4 个维度,总分为20 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予以χ2 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予以t 检验,若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5.4%,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为79.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并称为全球3 大慢性疾病,到现今为止还没有找到理想的治疗方法。糖尿病主要受到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常见临床症状有多食、多饮、多尿、体质量减轻等。因为糖尿病会导致蛋白质、水电解质、脂肪等长时间处于代谢紊乱状态,大多数患者均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显示,全球患有糖尿病的人数至少达到了1.5 亿人,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问题。
结束语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6.4%,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糖尿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时,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贺丽.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4, (13): 56-56.
[2] 马沛, 温宗闯. 浅析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2): 183.
[3] 汪烈兵, 刘新平, 张建荣, 等.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J].求医问药( 学术版), 2012, 10(08): 144-145.
论文作者:尹长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满意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血糖论文; 对照组论文; 意义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