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宏观经济形势对股市的影响_经济论文

1998年宏观经济形势对股市的影响_经济论文

九八年宏观经济形势对股市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股市论文,九八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期沪深股市在一系列实质性利好消息刺激下放量走高,市场逐渐由弱走强。但股市的中后期走势如何?这一问题仍然是投资者所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基本面,从影响股市的决定因素——宏观经济形势等相关角度进行探讨。

一、经济运行周期是支撑股市稳定向上的基石

经济周期指一国经济发展轨迹有规律性地呈现收缩、底谷、回升、高胀四个阶段交替出现的现象,它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运行的常态,同时也是决定股市走势的基本因素之一。伴随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明显。1993年是一轮经济周期的波峰。从该年7月份开始的以整顿金融秩序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经过时滞,从1994年初进入本轮经济期的起点——收缩阶段。与1998年—1993年度周期相比,本轮经济周期具有时间长、波幅小的特点。为什么如此?原因在于新一轮的宏观调控改变了以往“急刹车”的手段,而代之以“软着陆”的做法。

急刹车是一种用突变、严厉的措施改变经济运行趋势、抑制经济过热的手段,它具有见效快、经济震荡剧烈的特点。回顾1989年开始的“治理整顿”政策便能清晰地认识到这点。针对1998年的经济过热,国家实施了严厉的整顿,一是从根本入手——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二是从遏制动力入手——紧缩银根和信贷。

急刹车的确有效地抑制了经济过热,但也带来了负面效应:例如1988年1月我国工业增长率为24.9%,而到了1990年则降至冰点以下:-6.06%,工业企业出现严重“三角债”问题,而消费品市场上则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罕见“市场疲软”现象。

软着陆顾名思议是一种温和的、渐进式的宏观调控手段,它具有时间长、经济震荡小的特点,是在吸收了急刹车经验教训基础上总结出的有效抑制经济过热的方式。我们从1994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变动和各年经济增长幅度两项指标进行考察:第一项指标1994年为30.4%(若用急刹车则该指标为负数),1995年为17.5%,1996年为14.8%,1997年为10.1%;第二项指标1994年为12.6%,1995年为10.5%,1996年为9.6%,1997年为8.8%。1997年到1998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不低于8%,则意味着软着陆成功,经济周期的底部形成,因此从1997年我国经济运行由底谷转向回升将成为必然。

这一必然性也充分体现在1998年的宏观调控目标和内容上:适度地扩大国内需求,主要是提高基础产业、高科技、房地产业的需求,保持不低于8%的较高经济增长率,不超过3%-5%的较低通货膨胀率。为此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不低于1997年,银根松紧适度,信贷规模将增加16800亿元,并第四次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以上实质性调控内容将在1998年下半年起作用,预计经济增长率在9.5%左右,全年实际达到9%,物价继续在低位运行。如没有其它的突变事件,上升阶段将持续2-3年,2000年或2001年将是本轮周期的波峰。

股市是经济状况变化的晴雨表,而其特有的敏感性则常在经济变动的前半年到一年左右时间中反映出来。因此,1992年上证指数首创1558.95点,是对1993年经济主峰的反映,股市在1994、1995年的整体低迷则是对本轮经济周期经济收缩的真实反映,而1997年5月份的行情则是对本轮经济周期的惯性反映(认为1998年是经济的高胀年),后经市场修正,沪市在1200点,深成指在3900点左右才是对本轮周期经济上升阶段的真实反映。因此,较高经济增长率、较低通货膨胀率则是支撑股市中后期稳定向上的基石。

二、当前社会经济问题的存在制约股市飚升

1993年至1997年我国国民经济在成功实现软着陆基础上,保持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这为我国股市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国经济是否已完全进入良性的运行轨道?答案显然是“否”。那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否构成我国股市上升道路中的利空因素?显然,这种疑虑和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当前国企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4年全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亏损额为1341.36亿元,比1993年增长1.1倍,平均每年递增20.4%;仅1997年全部工业产品库存就高达近6千亿元。而做为我国经济中流砥柱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情况更令人忧虑,普遍缺乏活力,亏损面高达40%以上已成为共识,国企问题经过几年来的积累,已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总和矛盾。第一,产业结构趋同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1993-1997年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从总体上看是积极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但仍有值得重视的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产业结构趋同。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显示,1995年全国有29个省生产电视机,23个省生产电冰箱和洗衣机,20多个省同时生产同类的纺织、塑料、氮肥、自行车与轿车、化纤等产品。目前东、中、西部工业结构相似率达93.5%。结构趋同必然带来结构性矛盾,其表现是企业技术产业升级进步迟缓,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随着市场需求的饱和,由产业拥挤而导致的产品过剩、库存增加、开工不足、资源浪费、企业盈利下降问题必然会削弱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后劲,直至导致企业亏损。产业结构趋同根源于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第二,失业、下岗人员增加。据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组织的国内130位专家问卷调查,认为我国实际失业率在5-8%的人占36.4%,认为在8-10%的占27.3%;有25%的人认为实际失业率在10%以上,只有10.2%的人认为在3.5%。而这些估计还不包括众多的下岗和在岗不开资的隐蔽性失业。按照国际通行的说法,一国失业率高于12%即为恶性失业。考虑到近期的政府机构精减、企业重组等情况,我国已接近了恶性失业率的警戒线。失业、下岗人员的增加必然导致居民收入下降。三是金融风险。本世纪末震撼世界的金融风暴和金融风险此起彼伏,先有墨西哥金融风暴,后有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事件,接踵而来的是东南亚及日本、韩国的金融危机。在这场风波中中国虽免受冲击,但没有发生危机不等于没有危机因素。目前我国也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当然这一* 险不是来自于外汇短缺和国际游资冲击,而是来自于我国银行资产的不安全性。同样来自于130位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金融资产的坏帐率较高,有44.7%的专家认为坏帐率在20-30%之间,也有35.5%的专家认为在30%以上。可见,银行不良资产是我国发生金融风险最主要的因素。事实上日本、韩国的金融危机之根源正在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直接根源于国企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各业对银行贷款间接融资方式的过度依赖,80%的负债率直接同政策性贷款有关。虽然近期政府出台了以发行2700亿元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和500亿元拨改贷转资本金、核销400亿企业不良贷款的措施,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金融机构的不稳定状况。这一点也将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我国企业将面临不利的国际竞争的压力增大。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日益临近,国企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而竞争的领域主要在于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谁先发展和掌握,谁将执世界经济之牛耳。而我国在信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尚处于初级和起步阶段,例如就计算机行业来讲,我国的任何一家企业同美国的微软、英特尔、德尔电脑相比毫无竞争力。目前美国以

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40-50%,极大地带动了美国九十年代以来的经济扩张,就连日本等国也已处于劣势,可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我国股市的上升仍存在压力和阻力,因而是影响股市中长期走势的不利因素。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制约股市飚升。

标签:;  ;  ;  ;  ;  ;  ;  

1998年宏观经济形势对股市的影响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