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企业以降本增效为主的基建纳税筹划管理论文_张雷,马计亮,张仁辉

(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 山东枣庄 277103)

摘要: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上大压小”项目2×660MW扩建机组,是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建设的重点能源项目,也是华电集团首台28MP/600℃/620℃高效超超临界抽凝供热机组,具有效率高、能耗低、环保排放优等特点。两台机组先后于2016年11月、2017年7月建成投产。项目启动以来,十里泉电厂紧紧围绕“数标杆、保行优、创鲁班”的工程建设总目标,按照“三同领先”和“精建”的工作要求和“主动创新、精益求精”的工作思路,精心开展“四个策划”,细心抓好施工组织,全力打造“造价相对合理、指标相对优先、区域竞争力相对最强”的标杆机组。通过不懈努力,大胆创新,项目先后荣获各类奖项7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7项,工法14项,QC成果22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优秀设计奖3项,并荣获“2018年度中国电力行业优质工程奖”、“鲁班奖”。

关键字:纳税;降本;增效

一、前言

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以下简称十电)于2014年12月开工建设两台66万千瓦煤电机组,并分别于2016年11月17日、2017年7月13日相继投产运营。期间,为响应集团公司“做实”“强基”经营发展要求,十电在经营工作中探索改革方向、创新管理手段,运用抵税、减税、免税等财税优惠政策,对税法政策研究、制度标准修订、流程设计、概算梳理拆分、税额免抵备案、过程节点操控、分析考核兑现等各环节精细管控,推行火电企业基建纳税筹划事前统筹、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创新管理。历经四个会计年度的实践与应用,最终抵减应交增值税3.755亿元、免抵企业所得税900万元、减少固定资产增资额3.755亿元,实现火电企业基建项目低成本投产的节本增效成果。

二、实施背景

(一)企业面临的经营和发展压力

近十年,原煤价格高居不下、基数内电量和上网电价同步下降,火电企业的盈利空间日趋狭窄,对于处在发展转型期的十电来说,从基建工程的源头纳税筹划管理抓起,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倡导创新工作理念,解决企业经营工作存在的难题,全面降本增效,健全完善一套现代化的成本约束管理机制势在必行。目前,十电存量固定资产净值15.68亿元,年折旧额2.06亿元,占年度营业成本15.1%。基建成本构成资产原值,资产原值在整个运营期间的均摊形成折旧费,项目低成本投运可以成就企业较低的折旧成本。

图一 基建成本影响利润示意图

图二 基建纳税筹划现实难点示意图

(二)基建纳税筹划存在难题

十电纳税筹划管理存在难题一:近20年十电未建设过大型项目,参建人员首次接触大型基建项目建设与管理,对何谓纳税筹划、筹划目的、重点难点、基本流程、效益目标没有清晰的概念理解,即,需要做什么?难题二:项目投资高、税额大、税目多、工期长、参建广、人员多、环节杂,诸多因素对纳税筹划整体工作中权责分配、政策研究、效益计算、合同谈判、节点控制、抵税时点影响深重,即,如何做?难题三:经济业务繁杂。工程建设期间,累计涉及增值税类合同1100项、所得税类专用设备合同150项、无合同重复性业务,如:住宿、办公、运输、招待、会务等数千次,在缺少精专财税人才情况下,进行基建纳税筹划节本增效是一项很大的考验。

三、实施过程

十电基建纳税筹划效益目标

1.强基全过程管控,提高基建纳税筹划工作统筹能力。

2.推广财税政策宣贯,储备系统性筹税人才。

3.筹备“甲供材”抵“增值税”,策划“专用设备“抵“所得税”,抓实“经常性”业务,确保节税效益花落全盘。

十电以充分实现“节本增效”为目标,精准解析基建项目涉税业务特点,设计最佳实施路径,分以下五个层次进行实施。

1.理解纳税筹划“精神”,建立工作“网络机构”;

2.定位“精专”政策研究,实现“融会贯通”;

3.树立“长效”大局理念,制定“实施方案”;

4.实行“岗责”双定安排,坚守“一岗双责”;

5.实施“节点”奖惩双控,做到“管控有方”。

(一)建立“网络机构”

以党委厂部为中心,建立一张辐射参建方的“网络机构”,设立中心组和攻坚组。中心组负责全局把控、指引方向,确立目标、审批计划、监督实施、批准考核;攻坚组包括财务部、工程技经部、工程建设部、物资公司、百丞税务公司,负责研究政策、精算效益、设计方案、融汇运用、结果分析、提报考核。工作“网络机构”如下列示:

图三 纳税筹划工作网络机构示意图

(二)打造“专业队伍”

纳税筹划是基于对税法政策精准理解的能动运用,必须做到“严谨钻研、精准运用、应抵尽抵”,才能彻底吃透政策,挖掘出效益。为此,十电前后开展十多次密集式“精专”培训,从“零基础”理解“国、税、法”概念,消化“靠、准、理”政策,形成“干、行、成”作风。同时,建立QQ群、设立答疑热线,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难点、疑点,进行即时沟通,树立全员纳税筹划零概念思维,做到专岗人员100%把握政策。

(三)制定“实施方案”

基建建设跨期4年,期间,整项工作跨部门、跨专业,为保证整个工作节点环环相扣无遗漏,十电广泛收资积累经验,组织攻坚组反复论证各项税种筹划效益目标、中心工作、流程节点、保障措施和部门分工各项要素,精准设计实施方案,反复论证,优化形成滚动的《基建纳税筹划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建立了《基建纳税筹划管理标准》,以保障实施效益。

(四)定位“一岗双责”

1.部门职责。各攻坚分组之间建立合理的流程衔接,按各自权责准备相关资料,保证合同、技术资料、发票等符合税法要求,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财务部是纳税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纳税事务的组织、协调、筹划、申报、奖励与考核,具体包括:

——制定纳税筹划管理办法,设计、优化涉税业务流程。

——制定纳税筹划工作方案,牵头推进方案有效执行。

——汇总资料,办理专用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备案。

——组织协调装置性材料拆分,参与合同谈判。

——编制基建纳税筹划工作考核方案。

(2)工程建设部负责签订技术协议书。按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梳理专用设备清单(2008年度,以下简称“目录”,见附件)的要求规范技术协议书中的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性能参数和能效标准,提供设备使用工艺流程图;拆分安装装置性材料甲供范围。

(3)工程技经部负责负责组织工程建设部、物资公司、中标单位、财务部、税务师事务所完成安装合同中装置性材料委托采购合同谈判。

(4)物资公司负责专用设备合同签订及装置性拆分材料的采购工作。确保开具的专用设备发票(清单)中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性能参数和能效标准均与合同及技术协议书一致,并提供设备测试报告、出厂合格证等资料。登记专用设备、装置性材料采购及领用台账。

(5)生产设备技术部配合提供专用设备投用照片。

部门职责分工如下图列示:

图四 专用设备抵“所得税”纳税筹划分工流程示意图 图五 甲供材抵“增值税”纳税筹划分工流程示意图

2.岗位定责。承接部门职责,按照机、电、炉、热控、化环、燃灰、土建专业细分配备专责岗位,每一专业设置A岗、B岗,每一岗位担负基建现场建设工作的同时负责该专业范围内的纳税筹划工作,A岗负责专业难点把握和审核、B岗负责基础资料收集整理;B岗向A岗负责,A岗向攻坚组负责,攻坚组向中心组负责,层层有权责、权责有管控。

(五)进行节点权责双控

在中心组的战略指导下,攻坚组各司其职紧抓流程节点,进行权责双控,做到每一项经济业务精准定位、税种归类,整个建设期重点筹划“甲供材”及“专用设备”抵税业务,抓实“筹谋效益”;把关经常性业务原始资料,稳抓“常规效益”。所有基建涉税业务关联到免抵退税收优惠条款上,实现节税效益合法化。

(1)专业协同,运用“装置性材料”全额甲供抵减增值税

增值税法中规定企业的“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在销项税既定前提下,“当期进项税额”越大,企业应纳税额越小,“甲供材”纳税筹划是将传统建安乙供装置性材料100%转换为甲供,原“零进项税额”转化为“全额进项税”。

工程建设部对概算进行专业分类,将所有装置性材料从主体施工概算中分离,编写不含装置性材料价格的主体施工技术协议。工程技经部编写合同初稿,汇同工程建设部、财务部和供应商开展竞争性谈判。由于工程减少了施工方近三分之一的施工量,各施工方拒绝接受装置性材料全额甲供条款。为取得该项政策效益,十电基建纳税筹划攻坚组前后多次赴济南、北京到电建公司省公司、总公司进行合同洽谈,成功签订三大主体施工合同。合同签订后,物资公司根据需求计划开展材料采购供应;财务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据以验证抵税。

(2)政策研究,运用“专用设备”抵免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四条:企业购置并实际投入使用符合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四大目录的专用设备,可以按投资额10%比例实行税额减免。

十电工程建设部按专业组织研究该条款政策,梳理基建设备概算,将所有设备同四大目录对照,逐一筛选,将能靠上目录的设备,形成清单,编写技术协议、清单,经专业签字确认,形成初稿,清单中每一设备均标注专责人,全程负责;财务部牵头组织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进行技术论证,敲定专用设备清单和技术协议,确保预采购设备能够得到税法政策支撑;拟采购专用设备清单定稿后,工程建设部编写招标技术协议书,物资公司会同财务部同供应商开展合同竞争性谈判,100%取得设备供应商认可,在合同中形成设备供应条款;物资公司严格把关合同执行,完成采购、入库验收、交付施工方安装、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资金支付等环节;财务部将专用设备购买、安装及投入运行所有资料收集齐备,完成备案抵税。

政策具体运用可见下表描述:

表1 政策运用表

(3)其他经济业务抵税

整个基建期,十电除了重点筹划甲供材抵增值税、专用设备抵所得税外,对常规经济业务严把质量关,全面实现涉税经济业务“应抵尽抵”。

——物资采购、建安、设计、咨询、质检、审计、监理、住宿、通讯、租赁、运输等常规性经济业务,源头控制,签订合同时即明确开票事宜,约定税目及税率,整个过程攻坚组把关各个环节,依照合同约定合法实现原始票据取得,入账验证抵减增值税。

四、实施效果

管理效益

在基建建设全过程中,十电通过对纳税筹划管理工作完整系统的探索、研究、确立、推行、考核,建立了一支素质过硬、执行力强的专业筹税队伍,形成了一套节点清晰、要素齐全的纳税筹划模板,为今后企业基建、小型基建、技改等项目建设纳税筹划工作提供了参考,为集团公司兄弟单位基建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经济效益

十电两台66万千瓦火电机组建设跨期四年,纳税筹划效益达7611.97万元(其中,抵减企业所得税900万元,节约工程成本6711.97万元),常规效益达30840.87万元(全额节约工程成本)。基建项目减少转固额37552.84万元,以投产后固定资产年综合折旧率4.9%计算,数十年的运营期间,每年可节约成本1840.89万元,实现长期经营效益最大化。实施效果展示如下:

表2 实施效果展示表

参考文献

[1]高学明.火电项目建设期税务筹划的切入点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5(5)

[2]高金平.税务筹划谋略百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1).

[3]赵少峰.浅谈煤炭企业基建期税务筹划[J].中国总会计师,2013(6).

[4]闫军芳.“营改增”税改下基建企业的税务筹划[J].财经界,2013(35).

[5]周晓彤.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成本的税务影响[J].新财经(理论版),2013(11).

作者简介

张雷(1978-),男,山东枣庄,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副总经理,工程师;

马计亮(1975-),男,山东枣庄,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企划部主任,助理工程师;

张仁辉(1976-),男,山东枣庄,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人力资源部主任,工程师;

论文作者:张雷,马计亮,张仁辉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  ;  ;  ;  ;  ;  ;  ;  

火电企业以降本增效为主的基建纳税筹划管理论文_张雷,马计亮,张仁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