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检验价值分析论文_詹红英1,姜骁2

1.简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四川简阳 641400;2.资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 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目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检验价值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35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同期抽选35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静脉血,并以Spss17.0统计学分析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肌酸激酶同工酶、血小板压积、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心肌肌钙蛋白I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cTn-I、CK-MB、RDW指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MPV、PLT、PCT指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指标中的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的增高可以反映出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其临床诊治、预后均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血液检验;冠心病;临床价值

近年来,冠心病发生率逐渐增高,其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阻塞而发生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该病的发生与抽烟、喝酒等因素有关。据报道,本病患者抢救时间被延长60min,其病死率会增高1.5%[1]。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治对冠心病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事实,本文对我院冠心病患者血液指标检测进行分析,以便患者得到早期诊治,减少病死率,提高预后,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内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5人(观察组)与同期35例体检健康人员(对照组)。观察组均与WHO 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血液疾病等情况在外,由20例男患者、15例女患者组成;年龄分布在40-75岁之间,平均为(57.5±5.8)岁;病程为0.5-5年,平均为(2.8±0.8)年。对照组由18例男性、17例女性组成;年龄分布在45-70岁之间,平均为(57.5±4.2)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分布、性别结构、病程长短等方面的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强。

1.2 方法

观察组由医护人员在清晨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的2ml静脉血,即凝固血、EDTA抗凝血,然后分别采用SEMENS ADVIS 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EMENS ADVIA Centaur XP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均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及质控物,对血液中的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Ⅰ、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进行检测。所有标本均在采血后2h内完成检测,其目的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液检验指标情况。

血液各项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

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MPV为7.0-12.5fl;PLT为(100-300)*109/L;PCT为0.105%-0.275%;RDW为11.6%-13.7;CK-MB为0-24u/L;cTnI为0.000-0.034g/L[2]。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以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两组血液检验指标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MPV、PLT、PCT指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cTn-I、CK-MB、RDW指标方面有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3.讨论

目前,冠心病已成为当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直接堵塞管腔内血液流动,最终造成心肌处于缺血状态而丧失正常生理功能,严重时会发生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生命。据报道,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60min内未得到有效治疗,病死率约为30%。因此,应积极做好冠心病患者的检查与预防工作,减少病死率,提高预后。

近些年,我国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指标结果,可以快速诊断出冠心病,在缩短患者病程的同时还可以帮助患者得到及时诊治。经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液检查指标,可以发现血小板各项参数变化、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两者能够反映出患者预后情况,有研究表明:血液检测指标中RDW水平上升对冠心病患者预后有一定负性影响[3]。当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RDW≥13.1%,其再次发生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的概率高于RDW<13.1%的ACS患者[4,5]。血液红细胞宽度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冠心病患者发病期间,血管变窄的出现会导致心肌缺氧,同时炎症因子的增加会引发再灌注损伤,因此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越高,提示患者预后越差。而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MPV、PLT、PCT指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由于组间指标随着病情变化而变化;病情较重者参数无明显差异。

心肌梗死的发生会损伤心肌细胞,并且会持续出现缺血坏死情况,特异性心肌标志物进入血液,而身体健康者经血液检测会发现心肌肌钙蛋白I含量较低,经大量临床研究提出,心肌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反应心肌受损程度的重要指标,前者是一种血清标志物,主要用于表示心肌细胞缺血性损伤程度,若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含量很高,提示患者心肌存在损伤。一般来说,本病患者心肌梗死常常发生时间为4-7h的时候会出现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增高现象,并且其会在心肌梗死发生8-23h时达到顶峰,是一项诊断心肌梗死项的最佳血清指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冠心病)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心肌肌钙蛋白的含量均较对照组(健康人员)增高,差异显著(p<0.05),和苏云福[6]相关研究结果相符,说明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程度不同,可以考虑将血液检验作为评估患者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检测指标。

综上所述,通过血液检验的实施可以有效诊断出冠心病,有助于患者得到快速的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提高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杰敏.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用于冠心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4):41-43.

[2]王玲玲.血液检验指标对冠心病患者检测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7):60-61.

[3]余洁玲.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测指标的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7):1613-1614.

[4]袁舟亮,徐元宏等.几种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06):684-686.

[5]罗方举.贫血鉴别中血液检验的临床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7):1447-1449.

[6]苏云福.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2-3.

论文作者:詹红英1,姜骁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  ;  ;  ;  ;  ;  ;  ;  

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检验价值分析论文_詹红英1,姜骁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