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10000
摘要:作为我国中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心血管对于老年人群健康保证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就我国心血管内科当前的治疗现状来讲,在护理当面还存在诸多需要防范的不安全因素,会给整个护理效果带来严重影响。对此,相关医疗机构应给予充分重视与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更科学有效的防范思路。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思路
心血管是一种临床发病率、危险性相对较高的疾病,且并且通常都比较复杂,发病与病情发展往往都比较急,在入院治疗后,若在内科护理中出现护理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其病情便极易受到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陷入不同程度的危险之中,因此,为了更好的控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对于其内科护理可能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应给予全面分析,并不断加强有效防范思路的探究与实施。
1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首先,在医院管理方面。现阶段,很多医疗机构在管理上都未制定出严格的管理制度,尤其是护士交接班上,不论是其制度的执行,还是监督力度上都有待完善提升,这也是引发内科护理产生一系列不安全因素的主要原因。如,在忽视交接班中,若未针对患者的当前的具体情况做出清楚交代,就很容易会在用药提醒方面引发诸多不安全因素。同时,病房环境也是一系列不安全因素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若病房地面过于光滑,患者在行走时就很容易出现滑到等不安全事件,总之对于这些因素各医疗机构都要做出认真、全面的分析总结,从而探究出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1]。
其次,在护理操作方面。经过相关调查显示,由于护理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而引发的不安全事件占据很大比例,也是引发心血管内科护理产生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临床治疗经常会需要用到较多种类的心血管疾病药物,且在名称方面也比较复杂,很容易出现记忆混淆的情况,在实践调查中,就有很多危险事件的发生是因为护士在给患者换药时出现错误而产生的。在实际护理中,护理人员若未对患者用药做出仔细检查、未严格按照药物处方计量来进行配制,或者是由于粗心弄错患者的用药计量等都会导致患者陷入危险的境地,必须要给予充分重视;另一方面,患者在静滴过程中,若速度过快很容易对其心脏造成负担,并引发高血压等一些威胁患者健康的状况,且若不及时纠正极易引发更严重的事故[2]。
最后,在患者自身方面。除了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外,患者不按照医嘱来配合治疗也是引发一系列不安全因素的原因之一。很多患者由于还未产生较为明显的症状,或者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不够明显,会导致这类患者经常忽视自身病情的发展规律,出现独立离开病房,病或者是不遵照医嘱休息作息不规律等。再加上心血管问题经常会出现随时发作的情况,且病情发展都很快,极易给患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以此,在治疗护理中,除了要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与休息环境外,还应做好患者工作,引导其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
2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防范思路探究
2.1构建完善的护理规章制度
各项护理工作要想真正实现高效、有序的落实,往往都离不开完善规章制度的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各医疗机构应结合自身具体条件,以及心血管内科护理特点,来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如,工作流程、责任制度,以及交班巡查等相关制度,加大执行力度,以此来充分体现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管理上的制度化、规范化特点。另外,全体护理人员必须要充分明确自身岗位职责,严格按照标准交接班制度,以及分级护理等相关制度来进行一系列操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进一步提升自我,或者是积极帮助他人,以此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3]。
另外,还应注重人文管理。人文管理的对象不仅是指患者,各医疗机构还应积极为护理工作人员构建优良的工作环境,真正从各方面给予其关心与帮助,及时帮助其消除各种困难与苦闷,使其能够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与患者建立和谐关系,以此来尽可能避免由于护理人员的不良情绪而引发的一系列医疗事故。
2.2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应注重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心血管内科的相关领导应定期组织护理工作人员参与专题讲座的学习,为其普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并严格执行,避免一系列医疗纠纷事件的产生,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可以将相应护理文书作为司法举证证物。所以,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护理文书规定的各项标准来进行操作,并对患者各时期的病情做出真实、全面且正确的记录,严谨出现书写潦草的现象,若出现必须要给予严惩。另外,还应注重安全意识的增强,在实践工作中,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医疗安全事故的产生,必须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来进行护理操作。
其次,应不断强化专业培训。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基础护理知识,还要对呼吸机等医疗器械进行熟练操作,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且可以高效、独立的完成每一项护理工作[4]。同时,对于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也要给予足够重视,以此来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能够真正的关心患者,从而为做好患者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3做好心血管患者的工作
对护理工作中可能与患者相关的不安全因素做出及时总结,并针对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沟通交流,帮助患者及时消除存在的各种负面心理,适当加大健康宣教力度,以此来鼓励更多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从而及时察觉、报告治疗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来讲,往往都很难达到治愈,普遍都需要进行长期治疗,或者是处于反复发作的状态,进而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负担。对此,护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应积极引导患者真正参与整个护理过程,并从心理层面来引导其对疾病的本质、特点做出深入准确的理解,以此来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以此来构建理想的行为模式。另外,对于患者出现的一系列不良情绪,应做到及时发现与护理,尽可能的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给患者治疗过程带来的消极影响[5]。
2.4注重护理环境的不断完善
出了护理水平、制度等方面来讲,护理环境的好坏,对心血管患者治疗、护理效果的高低也有着重要影响,而不完善的护理环境也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患者护理的不安全性,因此,对于护理环境的优化,相关医疗机构也要给予足够重视。对此,可以定期安排专业人员,对护理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因素做出全面分析与规避,尽可能的控制每间病房的人数,以此来为患者治疗中的休息提供有力保障。另外,护理人员也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安全事件的环境因素做出有效防范,如,尽可能保持病房地面的干燥等。
结语:综上所述,各医疗机构应充分认识到在护理方面,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可能会给心血管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实践护理中,应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大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度,而相关护理人员也应通过不断学习,积累更丰富的护理技能,进一步规范自身的护理操作行为,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一系列不安全因素的产生,以此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林智欢.解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下刊),2012,22(12):5117-5117..
[2] 贾莉莉.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6,22(27):96-97.
[3] 阎斌,李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4,(7):274-275.
[4] 祁华.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应对措施[J].家庭医药,2016,(7):240-240.
[5] 李磊.安全防范措施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8):107-108.
论文作者:韩宁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患者论文; 心血管论文; 内科论文; 不安全因素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医疗机构论文; 环境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