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曹迪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曹迪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基建后勤处 重庆 404100

摘要:建筑业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大.小质量问题已经到了不可轻视的地步,它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稳定。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其原因,充分认识其危害性,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以及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行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理,从根本上消除建筑质量问题。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施工技术

1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1.1换填垫层法

换填垫层法适用于处理各类浅层软弱地基。当在建筑范围内上层软弱土较薄,则可采用全部置换处理。对于较深厚的软弱土层,当仅用垫层局部置换上层软弱土时,下卧软弱土层在荷载下的长期变形依然很大。例如,对较深厚的淤泥或淤泥质土类软弱地基,采用垫层仅置换上层软土后,通常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但不能解决由于深层土质软弱而造成地基变形量大对上部建筑物产生的有害影响;或者对于体形复杂、整体刚度差、或对差异变形敏感的建筑,均不应采用浅层局部置换的处理方法。对于建筑范围内局部存在松填土、暗沟、暗塘、大古墓或拆除旧基础后的坑穴,均可采用换填法进行地基处理。在这种局部的换填处理中,保持建筑地基整体变形均匀是换填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开挖基坑后,利用分层回填夯压,也可处理较深的软弱土层。但换填基坑过深,常因地下水位高,需要采用降水措施;坑壁放坡占地面积大或边坡需要支护;因此易引起邻近地面、管网、道路与建筑的沉降变形破坏;再则施工土方量大、弃土多等因素,常使处理工程费用增高、工期拖长、对环境的影响增大等。

1.2强夯法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强夯和强夯置换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1.3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即指给地基预先施加荷载,为加速地基中水分的排出速率,同时在地基中设置竖向和横向的排水通道,使得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强度逐步提高的方法。该法常用于解决软粘土地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可使地基的沉降在加载预压期间基本完成或大部分完成,使建筑物在使用期间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和沉降差。同时,可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实际上,排水固结法是由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共同组合而成的。排水系统是一种手段,如没有加压系统,孔隙中的水没有压力差就不会自然排出,地基也就得不到加固。如果只增加固结压力,不缩短土层的排水距离,则不能在预压期间尽快地完成设计所要求的沉降量,强度不能及时提高,加载也不能顺利进行。通过计算确定回填的堆载计划、地基处理分区和施工要求,既经济合理,又满足了施工工期的要求。

2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存在问题

根据笔者所从事的工作经验得知,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普遍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是房屋建筑中的整体质量偏低。这个原因是有多方面的,比如说一些施工企业的质量监督和管理机制不健全专业技术的施工人员缺乏,导致对规范、规程、质量标准贯彻不到位产生的。再比如说还有砌体结构、地面工程、暖卫工程存在的问题等。

其次是房屋建筑中管理方法的不当导致。这些年来笔者总结得出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在设备技术、经济、管理三个方面。有些施工方在传统上比较侧重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而在其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很少注意。现在的施工方大部分是以包代管,管理制度也不完善,导致出现安全问题。这是普遍存在的,更应该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和改进。

3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强效措施

说起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措施,它涉及到很多方面:可能是设计、地形、地质,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设施等,这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工程施工的质量。对此,笔者总结几点行文如下。

3.1 做好施工制度规范。在具体施工中,我们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比如说,施工质量责任制以及事故报告处理等相关的制度,同时也要让这些制度落到实处,使其能发挥真正的监督施工质量的作用。

3.2要从核心要素以人为本角度考虑。在房屋施工过程中,人是作为最基础最基本的要素存在的。它不但是操作者,同时也是组织者。既是质量的保障,又是工程出产不合格或者工程事故的源头。因此,在整个质量控制工作中要以"人"这个最基本要素为核心,明确了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的各自权限和职责,把施工质量责任制落到实处。

3.3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这一环节也很重要。在施工材料控制中,最主要的就是检测施工时所需要的原材料,建筑构件以及施工设备等的质量。对于这一点,我们要建立完善的材料送检制度,对那些具有正规质量保证书的材料,也不能掉以轻心,要一视同仁的进行必要的检测,用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而相比那些质量书不齐全的产品,则更应该追查清楚,确保"三无产品"以及不合格的材料走不进施工现场。

3.4不定期的优化施工技术。所谓不定期的优化施工技术,就是增强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想要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采取符合施工要求的质量标准、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一般来说,虽然采取先进的工艺会带来较高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但同时也会提高项目投资。

3.5要有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根据现在的施工方来看,存在着施工和管理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对钢筋或混凝土工程的基本常识还不清楚,就仓促上岗。因此必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人,明确责任。

3.6加强质量监督,做好验收工作。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项目监理机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监理人员,督促现场监理人员认真履行各自监理职责。加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提升施工现场监理质量。严防“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在验收的过程中,验收单位千万不可马虎、大意,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标准,认真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地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不少技术还实现了与国际接轨。而随着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不少新技术被研发出来,并积极的使用到现代房屋建筑建设中,施工单位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向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推动着我国建筑行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付刚,孙跃生.房屋建筑施工中安全技术措施的重要性探讨[J].今日财富(下旬刊),2010(04).

[2]王宗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防治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7.

[3]杜清卫.浅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0(6),290-292.

论文作者:曹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  ;  ;  ;  ;  ;  ;  ;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曹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