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论文_于文德

甘肃大禹节水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摘要:水利信息化就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对水利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传输以及处理,进而促进水利工程效能的提升。如果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可以对水利信息化技术予以科学的运用,那么将会在水资源利用、环境监测以及防汛减灾等相关工作中展现出巨大的作用。文章对水利信息化在灌区节水灌溉之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分析了灌区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以及优化策略,旨在为促进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

1信息化农田水利系统的构成

1.1水情监测系统

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即时通信技术、数字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多个方面。信息化农田水利系统应用了多项信息技术,实现了对于农作物种植区域的水情监测系统。尤其在地下水监测中,可以精准与实时了解地下水情的变化情况,并可以实时采集地下水情的相关信息,当地下水位过低时会及时发出预警,促进相关单位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为农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动态的数据分析。

1.2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即时通信技术与视频监控系统的传输通道,将相关数据信息及时传输给信息管理后台。信息化农田水利系统的后台管理者,通过监视频监控系统远程下达命令,控制摄像头的方向、角度等,从而获得不同角度的图像信息,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1.3气象监测系统

气象监测系统作为新信息化农田水利系统的一部分,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准确的气象信息,测录的气象信息也更加全面,包含气压、雨量、风速、风向、太阳辐射量以及土壤温度等诸多常规的气象要素,气象信息十分全面,并具有非常强的地域针对性。

1.4节水灌溉系统

传统的农作物生长主要采用大水漫溉的方式进行浇水,水资源迅速渗透与流失,不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水灌溉系统是信息化农田水利系统中开发最早的一项内容,能够根据农作物不同种植阶段的用水量需求,合理调节灌溉水量,并保持供水的持续性。

2水利信息化在灌区节水灌溉中的作用

2.1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和技术支持

面广、线长以及点多等属于灌区工程的特点,同时南北方灌区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南方灌区存在着洪水组合恶劣以及暴雨雨量超长等特点;北方灌区则存在着暴雨突发性强,区域性显著等特点。现阶段,大部分灌区依然运用电话信息传送以及人工监测等较为落后的方式,在数据传输精准性以及及时性等方面难以满足现代化发展要求。通过对灌区信息化系统的科学构建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在出现特大暴雨以及洪涝、干旱等灾害时,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所具备的特性更为显著。并且,要想落实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需要科学的信息化技术做支撑。现阶段水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现代水利建设之中结合国家与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总体部署,将机制灵活、政策研究以及制度创新作为基础,构建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能够准确及时掌握工情水情,增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此为灌区工程抗旱、防汛、指挥调度等,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和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2.2完善管理工作,更新工作观念

将信息化技术用用到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可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具体如下:a.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运用到灌区节水灌溉信息化体系中,来快速收集信息、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分配,并且要实时监督控制。这样方可确保随时了解水情,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这样才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达到量化管理的目标。计算结果精确,消费透明化,效益达到平衡.这样不仅可以监督人们节约用水实际情况还可以增强用水主动性,最主要避免发生水事纠纷。b.通过信号化系统中对局域网的运用,可以为灌区人员创造更多学习机会,让他们掌握新型技术,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工作观念还可以推动新型灌区的研究和运用。

2.3提高工作效率

在传统的节水灌溉中,通常都是人工的方式,这样的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速度过慢,虽然完成了节水灌溉,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但是有了信息化技术之后就会截然不同,这种截然不同体现在工作效率的快速提高上,因为信息化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来控制喷水量,从而更好的完成相应的工作,不会造成太多的浪费,这相对于人工控制而言,更加的简单,可以节约大量的劳动力。

3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

3.1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建设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信息化系统主要涉及两个功能,即数据信息收集与动态管理功能、管理调度功能,具体如图 1 所示。

为了能够确保以上功能的实现,需构建出完善的节水灌溉水利信息化系统,具体分为以下几部分建设工作:1)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此系统通过图像采集以及数字视频等相关技术全面收集灌区渠道、气候以及农田等情况,并运用现代传输技术对信息进行实时精准传输。其次,监测系统可以全方位监控各点的日常运作与突发状况。2)水资源调度系统。此系统主要对灌区水资源数据进行分析,诸如灌区水量、作物特点以及用水规律等,构建数学模型对建议灌溉量进行计算,以便于制定出科学的调度决策。其次,还可以通过对水流的监测,根据用时统计以及输送传感,对灌溉量进行实时计算,对水资源的输出进行精确的控制,节约灌区水资源。3)管理控制系统。水资源调度决策、管理控制需要保证整个信息化灌溉系统正常、稳定的运转,以控制系统中各项工程设备的操作以及对灌区险情的预报,支撑整个水利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4)系统数据库与通信网络。以上系统功能的实现,均需要将基础信息平台的构建作为立足点。科学的系统数据库能够有效地保证信息的提取与传输,而冗余技术应在特殊情况中能进行备份切换。其次,通信网络能够对灌区中各项数据进行迅速地传输与共享。

3.2拓宽工作覆盖面

我国在经济水平方面存在着地区差异大的特点,部分地区经济水平还十分的落后。影响了我国对水利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及运用,水利信息化技术现阶段主要运用于城市绿化设备之中,通常也只能够在经济发达区域的农村进行推广。现阶段我们要做好的是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信息化覆盖面,让更多的地区能够享受到水利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便利。

3.3节水灌溉系统的具体应用

节水灌溉系统包含区域控制柜、土壤水分变送器、供水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分路控制器等多个部分。当信息化农田水利系统检测到土壤湿度低于一定范围数值后,自动启动节水灌溉系统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水源的精准配送,满足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求,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了灌溉管理的有效性。智能化农业生产高效精准用水软件能够全面监测机井的供水状态、电量使用、IC 卡信息费等,能够有效提高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率。

结束语

调度合理、用水精确是灌溉渠节水灌溉信息系统的功能特点。不断优化的管理方式和输水条件,使供水的定量化顺利实现,从而促进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同时管理成本减少了,效率提高了。但需注意的是,灌溉信息化系统在实施时切不可操之过急,需稳扎稳打,将基础打牢,严格遵守要灌溉管理和工程管理的各项标准。结合本各地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灌溉方案,把信息化作为主要方向,对过去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走具有地区自身特色的现代化灌溉之路。

参考文献:

[1]郭泽生.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水利信息化的应用分析[J].乡村科技,2017(34):89-90.

[2]郑文刚,吴文彪,刘蔓虹.农业信息节水技术 助力设施农业的发展[J].蔬菜,2017(07):4-9.

[3]袁艳阳.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4):207.

[4]盛德民.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探究[J].江西建材,2016(24):118+121.

[5]王家凤.水库灌区节水灌溉信息化管理探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10):68-69.

论文作者:于文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

标签:;  ;  ;  ;  ;  ;  ;  ;  

论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论文_于文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