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得合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老城区发展空间不足,功能滞后,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在此背景下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等为目的的产业新城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新城已初具规模,但是在新城发展过程中,过度的重视了量的集聚,进驻的产业类型五花八门,品质良莠不齐,企业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导致产业新城功能单一,形象较差。近年来,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成为现阶段各地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本文以济南市智能装备城主干路和核心区的城市设计为例,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新城的更新规划进行探索思考。
关键字: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新城 城市更新
1、智能装备城现状认知
(1)区位优势明显
智能装备城位于济南市绕城高速东环线以东5公里,距老城区约20公里,西距高新区中心区14公里,北距遥墙机场26公里,东距章丘中心区约20公里。是当前济南市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之一。
(2)景观资源丰富,但尚未充分利用
智能装备城现状景观资源较为丰富,杨家河从中央核心穿过并贯穿全区,西入口有圈层式的围子山连绵青山,然而优质的景观资源均未与两条城市主干道融合,未能显山露水!
(3)现状产业基础良好,但缺乏公共设施及“现代服务业配套”
现状产业基础良好,已聚集大量知名企业,然而作为引领科技创新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没有建立,且基本的公共配套设施尚且缺乏,严重制约长足发展。
2、规划总体定位
(1)全国“工业4.0”示范区
在中国,“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目的在于更好的落实工业4.0,升级“中国智造”。本次设计,以《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为指导,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将智能装备城打造成为国家级“工业4.0”示范区。
(2)智慧城市典范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3)产城融合的示范区
依托济南市五大板块和“两城两谷”建设,结合“五三一”行动计划,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中心加快推进园区提升与整治改造,开展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的亮点规划、精品设计,通过整体形态设计更直观、精准的引进、引导项目的空间落地。
(4)工业科普旅游区先行者
总体鸟瞰图
工业科普旅游是在专设的特定场所开辟旅游功能区供游客参观游览,并通过相关的博物馆、展览厅,配备专职导游员对各种科学技术现象进行现场讲解,邀请专家举办专场的科普性知识讲座,多方面为游客提供专业知识。本次设计通过在工厂区域内预留开放空间,将绿化用地作为科普展示空间,同时通过步行道路和有轨电车将整个规划区的开放空间全部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使工业区最终达到“每个工厂都是一个小游园,每个区域都是一个主题公园”的目标。
3、城市更新策略
(1)复合开发
从用地布局、建筑功能两方面入手,植入多元城市功能、复合立体开发使用,各种功能融合混搭、功能复合,打造安全高效、职住均衡,持续24小时活力的智能装备城核心区。
用地布局:布置商务办公、商业、康体娱乐、居住、工业、文化展示、生态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区域,通过城市道路、水系、公园、步行网络等要素的穿插,让其既相互独立又整体合一。
建筑功能:提出高端商务与底层商业,SOHO公寓和商务办公混合搭配,功能复合开发;建筑综合体中商业、办公、居住、娱乐等多种功能在水平和垂直空间上的高度融合。
(2)紧凑布局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理念和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
遵循“窄马路、密路网、街区制”的规划理念,在不改变整体框架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城市支路,提高道路网密度,优化交通流线与布局形态,提升机动车通行效率及步行可达性。
核心区总平面图
核心区鸟瞰图
(3)文化植入
提炼地域文化特质,布局文化休闲设施,将传统的民俗文化特色与现代文化演艺相结合,丰富地方文化内涵。
济南作为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提供了丰厚而优秀的思想和文化资源。
在规划区内布局文化博览、演艺等功能,加强文化推介,提升文化认同,通过举办盛大庆典、文化博览等活动,弘扬龙山文化、民间工艺、民俗、民间活动等非物质文化,展现济南地区的地方文化魅力。
(4)生态低碳
采用清洁能源、低碳出行、循环经济的绿色发展模式,引入绿色环保、海绵城市、生态建筑等设计理念。
在核心区建设过程中,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生产方式,引入生态建筑的理念,通过政策引导和规划建设,落实清洁能源、低碳出行、循环经济的“绿色发展”理念。
(5)多维交通
以“TOD”开发模式为指引,打造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车行、慢行为一体的多维立体交通体系。
4、产业转型升级思路
(1)产业智能化、服务智能化
规划引入智能化理念,大力发展智能化产业,逐步取缔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企业,同时通过物联网的打造,实现产业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
(2)产城融合,功能融合
智能装备城不再是传统的工业集聚区,而是融合了城市功能的产业新城。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3)生态工业、生态人文
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智能装备城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与传统的“设计——生产——使用——废弃”生产方式不同,生态工业园区遵循的是“回收——再利用——设计——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它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式,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料,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同时利用智能装备城内优越的自然条件,提升整个园区的环境质量,打造花园式工业区。
(4)产业集聚、服务集聚
规划按照产业集聚、服务集聚的原则形成七个主题功能区。分别是装备制造业园区、综合产业园区、现代智能制造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国际研学培训区、现代商业文娱服务区、现代宜居生活区。
5、城市设计理念
(1)重构城市核心
规划在西侧和中心位置打造城市核心,通过功能的丰富完善和环境的刻画,提升智能装备城的整体形象。
(2)整合空间形态
通过对智能装备城的空间整合,形成十字双轴,一脉相连;双核联动,七区融合的空间结构。
(3)引领景观塑造
通过水脉绿廊将两条十字轴在中央交汇处进行链接、融合,串联核心空间节点,塑造有序的城市空间,提升核心空间品质,引领城市景观的塑造。
(4)提升多元服务
规划通过多功能的植入,丰富智能装备城的城市功能,同时提升现有服务职能,打造多元服务的产业新城。
6、结语
随着土地资源日渐紧张、土地政策开始收紧,城市的空间、土地要求更为高效集约利用,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的土地开发模式已经无法延续。产业新城建设开发也受到了各种利益相关方的关注,面对“时空”的变化,一些高耗企业关停、传统工业外迁、老旧园区升级等等一些措施使得一些产业园区空间面临着重新的洗牌,走上转型的道路。近年来,济南以《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为指导,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智能装备城是落实济南东部制造业2025战略的桥头堡。
参考文献
1、陆媛.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城市开发区土地再开发规划策略研究,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2014;
2、魏利, 王玉光. 浅议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及规划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1);
3、王璇, 史同建. 我国产业园区的类型、特点及管理模式分析[J]. 商, 2012(18);
4、徐晶. 产业升级背景下东莞小城镇空间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5、赖玉莹. 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整治研究与应用[D].江西农业大学,2013;
6、王雪娇,胡亮,赵楠. 日本北九州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协同发展,刊于《城市建设》,2016年第七期。
作者简介:李红昌 男 广州得合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论文作者:李红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产业论文; 城市论文; 功能论文; 装备论文; 智能论文; 文化论文; 工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