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水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灌溉就成为必然存在的一个条件。但是,在灌溉的过程中,不合理的灌溉模式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也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消耗,这样严重影响了农业行业的发展。若想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一定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灌溉技术,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在降低水资源消耗的同时,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这样不仅从农民的角度,还是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1导言
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其作用就是提升单位面积内水源的利用效率,在节水思想的大范围铺展开来,也促进了节水灌溉技术的不断完善,并且在实际的运用中极大的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2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2.1微灌式节水灌溉技术
微灌式节水灌溉技术是近年来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具体来说,就是先通过提前将灌水器和灌水管道布置好,尽可能的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灌溉网络系统,农作物健康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支持,将这些水分通过管道均匀的分配到农作物种植的所在土壤当中,尽可能的利用最少的水来保障农作物根部的土壤湿润程度,保障农作物可以摄入到足够维持其健康生长的水分。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节水灌溉技术来说,微灌式节水灌溉技术具有其明显的优势,首先,微灌式灌溉中的灌溉网络系统可以直接将水分输送至农作物仅仅湿润农作物的根部土壤部分,水源会直接被农作物的根部吸收,水资源的使用发挥到了其最大的功效,彻底打破了传统灌溉模式中水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发生损耗的问题。其次,我们前面提到过,微灌式灌溉主要是通过管道来实现灌溉,因此,通常情况下,有关人员只需要在总开关处进行控制即可,无需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一方面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了工作的效率。最后,在灌溉网络系统当中,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可以完美实现对于农作物生长情况的了解,并结合不同时期的情况,适当适时合理的向农作物传送水分,为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供一份合理性的保障。
2.2渠道防渗漏技术
渠道防渗漏技术是对传统灌溉技术的改进,能够有效减少渠道灌溉中的水资源浪费。在农田灌溉中,大部分渠道都是人工开挖的,水资源会出现渗漏以及泄露的问题,不仅影响灌溉效率,还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增加农田灌溉成本。在水利工程中,渠道防渗漏技术就是以石块、混凝土为材料对渠道进行铺垫,还可以采用砖衬砌、塑料薄膜以及沥青护面等手段对渠道进行改进,进而有效弥补传统灌溉的渗漏问题。此外,还需要对渠道做好维护和管理,进而确保渠道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3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采用管道的形式,利用口径比较小的喷头把水均匀喷洒在农作物上,这种技术可以在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的条件下,增大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目前,喷灌技术发展很快,逐渐趋于成熟,已在大多数地区普遍使用,并把它与步行式灌溉技术相结合,在提高水利用率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与传统的“大水满灌”相比,可节水30%~50%以上。
2.4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喷灌技术主要是农用机械与喷灌设施的有效结合,通过农用机械运载喷灌设备在田间进行移动式喷灌,该技术在极度缺水的地区应用较多。步行式喷灌技术促进了节水理念在农用机械设备中的渗透,在水利工程方面也可以通过引进配套的农业设施,进一步促进节水灌溉措施的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雨水集蓄收集的主要是雨水,很多干旱地区没有河流、湖泊可以利用,所以只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和工程的建设在雨季的时候将雨水收集起来,然后在农田需要灌溉的时候,将所收集的雨水输送至农田中。一般来说,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我国西北较干旱的地区,在南方等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则没有使用的必要。这种灌溉方式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3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施工技术措施分析
3.1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各地区在选择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也就说需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如种植农作物类型、农田土质状况等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以避免由灌溉技术选择不当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造成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另外对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选择技术含量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技术、喷灌技术等。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成本较低的节水灌溉技术也应当进行一定范围的推广,如膜垄沟灌技术在实践应用中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农田水资源供应,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3.2因地制宜,统筹发展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后期还需要配备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这都需要有经济支持,所以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节水灌溉方式。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可先选择投入和维护成本低的地下输水管道灌溉等的方式;在经济水平较好的地区,如果资金充足,可以选择节水效果好、劳动强度弱的微灌和高效的滴灌技术等灌溉方式。
3.3实现节约水资源和配水过程的结合
在水利灌溉作业中,输水管道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灌溉技术日渐发展的今天,输水系统逐渐朝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灌溉渠道防渗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浇筑混凝土保护层、开外渠道是重要构成部分,在当前技术水平下,这些施工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自动化。鉴于此,在今后的配水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应用来保证整个调控和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实现对精确输水控制。另外,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方面有着相当成熟的经验,尤其是农业灌溉方面有着独特的方式方法。但是这些技术较为落后,故而在今后的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工作中,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保留传统灌溉技术中的应用优势,并以此为依托汲取先进灌溉技术所存在的优势,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结合地区农业发展情况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农业发展实情的灌溉方案,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扎实的基础。
3.4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节水意识
首先,要在群众中树立起水资源紧缺的危机意识,宣传发展节水灌溉对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其次,帮助农户算好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后所带来的直接利益和长远收益账,同时可在灌溉条件差的地区由政府出资建设示范工程,交由农户使用,让农户在省时、省力、省投入的同时实现增产增收,在一定范围内起到一个示范带头作用,其他农户也可从中以较低的成本学习有关技术。
4结论
总之,传统的灌溉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现代化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不仅经济效益无法提升,也增加水资源的消耗,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因此,需要从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水资源优化配置、灌溉技术的使用等方面,对节水灌溉技术在水利工程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其主要目的就是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降低水资源的消耗,有利于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元高.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居舍,2017(36):38.
[2]辛华锋,贾连香.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珠江水运,2017(01):86-87.
[3]张军.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6(02):294-295.
[4]李洪明.关于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8):209.
论文作者:邱坤1,崔伟方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技术论文; 节水灌溉论文; 水资源论文; 农作物论文; 渠道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地区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