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界首中西医结合医院 功能科 541306)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6例不同时期入院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2016年2月~2017年8月)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此次研究的患者采取腹部超声和引道超声的方法进行病情的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给予患者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此次研究的66例患者中经过病理诊断,均确诊为子宫腺肌病,其中有31例患者为合并巧克力囊肿,有15例为合并子宫肌瘤,有20例患者确诊为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采取腹部超声诊断的方式有44例患者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漏诊的患者为4例,被误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为18例,经腹部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66.67%,;采取阴式超声诊断的方式有58例患者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漏诊的患者为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为7例,经阴式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87.88%,经过两种诊断方式的对比,采取腹部超声诊断要显著小于采取阴式超声诊断的方式,表明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阴式超声诊断的方式进行检查,不但增加对子宫腺肌症诊断的准确率提高,还能够大大的减少漏诊或者误诊的情况发生,两者之间相对比,其显著与腹部超声的检查结果,在实际的临床当中可以作为一个首选的检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积极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腹部超声;阴道超声;子宫腺肌病;临床价值
在临床妇科当中子宫腺肌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且在良性病变的范围之内,绝大部分会在女性患者的子宫肌层内发生,与此同时拥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患者也是此病的一个高发人群,主要是集中在经产妇中,且年龄范围在30~45岁之间,通常合并子宫腺肌瘤,它与子宫肌瘤,这两种疾病在临床症状的表现上还有声像图上都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1】,因此基于这种原因下很容易发生误诊的情况,经过有关的研究表明【2】,现阶段,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每年都在呈现上涨的趋势发展,这不管是对于患者的生活健康及生育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于子宫腺肌症患者而言,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采用超声进行诊断,不但简单无创,而且还具有经济实惠方面的优势,在临床上有着较多的应用。此次的研究以子宫腺肌症患者为对象,探讨采用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的66例患者均为子宫腺肌病,且患者均已婚,年龄28-49岁,平均(36.5±5.5)岁,其中已生育的患者有58例,未生育的患者有8例,患者的病程为1~14年,平均(7.8±3.2)岁;有50例患者采取全子宫切除术,10例患者采取子宫腺肌瘤病剔除术,有剖宫产史以及人流史的患者为52例,其中14例患者有剖宫产史。此次所研究的患者中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痛经或者是月经量过多甚至不育等症状。
1.2检查方法 此次的研究对象中采用的超声诊断仪器为PHILIPHD15多普勒以及阿罗卡。设置腹部超声探头的频率为2.5-5.0MHz,设置为阴式超声探头的频率为4-8MHz。
针对腹部超声的检查方法
①在确定行检查之前,需要告知患者做好留尿的准备,检查时需要注意要让膀胱在一个适度充盈的状态中再行检查,并让患者进行平卧位的方式进行检查;
②采用腹部超声在患者行检查,并多个切面的对患者的下腹部进行纵切或者是横切的扫查,对患者的子宫形态大小及位置、双侧卵巢区域及盆腔组织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
针对经阴式超声检查方法
①在确定行检查之前,需要告知患者要做好对膀胱排空的准备,对膀胱进行采取并截石位,然后将耦合剂或者是避孕套采用被覆的方式在阴道探头上,在患者的阴道近宫颈外口将其置入其中,对患者的子宫形态大小及位置,探查子宫肌层厚度,内膜以及双卵巢区域 等情况进行纵切、横切或者是斜切方向进行详细的探查。针对过于肥胖的患者,在行检查时可对患者的下腹部进行轻轻的按压作双会诊探查或者嘱患者抬高臀部进行探查,这样能够显著的让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
1.3超声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标准
①子宫形态饱满,子宫底圆钝、呈球形状。
②子宫肌层增厚,前后壁常呈不对称增厚,多为后壁增厚明显,或仅表现为后壁或前壁的明显增厚,常致内膜线弓形前移或者后移。
③受累低肌层回声增强,明显不均,见紊乱的点状或条索状强回声,间以蜂窝状样小低回声区,有时也可见散在的小无回声区,仅数毫米;后方常伴有放射状或 “栅栏状”细条淡声影。
④子宫腺肌瘤回声较肌瘤回声强,边界不清。
⑤CDFI:子宫壁肌层间较正常状态血流丰富,多呈星点状,放射状分布。频谱呈高速高阻,RI>0.5。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以统计学SPSS22.0软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结果检验用t值表示;计数数据用例数(百分数)[n(%)]表示,用卡方值(2)对数据结果进行检验,当P<0.05显示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此次研究的66例患者中经过临床症状及部分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子宫腺肌病,其中有15例患者为合并巧克力囊肿,有31例为合并子宫肌瘤,有20例患者确诊为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采取腹部超声诊断的方式有44例患者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漏诊的患者为4例,被误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为18例,经腹部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66.67%,;采取阴式超声诊断的方式有58例患者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漏诊的患者为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为7例,经阴式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87.88%,经过两种诊断方式的对比,采取腹部超声诊断要显著小于采取阴式超声诊断的方式,表明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符合率对比[n(%)]
3讨论
子宫腺肌病属于临床妇科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子宫腺肌病多见于30-45岁的妇女,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痛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不育。妇科检查时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质地较硬,有时压痛。子宫腺肌瘤的局部结节触诊也较硬。子宫腺肌病主要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它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即1、多次妊娠及分娩、人流、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2、高水平雌激素、孕激素促进内膜向肌层生长。3、妊娠子宫显著增大,产后快速缩小,将子宫内膜卷入子宫壁肌层内。也就说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在超声中主要有三种表现:1、弥漫型子宫腺肌症。2、子宫腺肌瘤。3、子宫腺肌病常合并卵巢内异症。较多集中在经产妇中【3-5】。
此次研究的66例患者中经过病理诊断,均确诊为子宫腺肌病,其中有15例患者为合并巧克力囊肿,有31例为合并子宫肌瘤,有20例患者确诊为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采取腹部超声诊断的方式有44例患者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漏诊的患者为4例,被误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为18例,经腹部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66.67%,;采取阴式超声诊断的方式有58例患者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漏诊的患者为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为7例,经阴式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87.88%,经过两种诊断方式的对比,采取腹部超声诊断要显著小于采取阴式超声诊断的方式,表明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合上述内容可知,人们都说超声是妇科的眼睛,它经济实惠,操作简单,可重复,无创,可对治疗后效果跟踪。根据超声声像图表现,结合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超声可对大多数子宫腺肌症作出判断,特别是对典型声像图表现的弥漫性子宫腺肌症超声完全可以作出较明确的诊断。尤其是阴超(TVUS)能清楚观察子宫内部回声结构,有利于发现微小的囊性病灶,且CDFI观察也优于经腹超声,尤其是对过度肥伴、术后盆腔脏器黏连所致的解剖结构不清或肠胀气等患者,采用此法检查更值。不但增加对子宫腺肌症诊断的准确率提高,还能够大大的减少漏诊或者是误诊的情况发生,两者之间相对比,其显著与腹部超声的检查结果,在实际的临床当中可以作为一个首选的检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积极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许莉华,严玮,张薏.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6,25(5):48-50.
[2]冯涛,陈群英.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1):115-117.
[3]张俊义.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检查在子宫肌腺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1):2130-2132.
[4]张伟,李倩,王凤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鉴别诊断[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8):1145-1147.
[5]王礼贤,杨漪,刘伟伟,等.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在子宫腺肌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6,25(3):243-247.
论文作者:俞艳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超声论文; 子宫论文; 患者论文; 腹部论文; 方式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阴道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