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 李健华 张剑波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444200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要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就必须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
一、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教会学生如何克服人生中遇到的困难;《背影》这篇散文,就教育学生要理解父母、关爱父母。一些描写山水风光的诗歌,诸如《望岳》、《三峡》等,也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敬畏自然》,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至于说明文,如《苏州园林》,看似平淡无奇,但稍加琢磨就能发现其中也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像独具慧眼的伯乐,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从课文的题目、人物、事件、文眼、意境、中心以及背景材料中挖掘出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德育素材。
二、在学生的口诵心悟中进行德育教育
好的朗诵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诵读、思考、感悟,这样可能会收到比单纯讲解更好的效果。
例如《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桂林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便会浮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文章的优美词句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从而能够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与做人处事是相通的,从育人的角度而言,作文求真,更能唤起学生对生活与社会的责任和良知。作文教学就应该以此为契机,引导培养学生崇高的人格、正直的精神、坦荡的胸怀和纯洁的情操。因此,在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全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说真话,抒真情,把作文和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教师在批阅中也能及时了解学生情感发展的脉搏,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更有利于德育教育。
四、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体现德育教育
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抓住生活这一话题,用“说”搭起生活和语文教学的桥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学生中的“早恋”现象,讨论中学生为什么存在这种现象,对我们学生有怎样的危害性;当大家知道台湾搞“3.20”公投一事,你又有什么样的看法……通过自由发言,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讨论、明是非,辨美丑,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这样,既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磨炼思想、陶冶情操,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去说话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去磨练自己的感悟力、思辨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巩固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把语文课上的品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的良好品德体现在生活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人。所以。除了激发学生情感、动之以情以外,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导之以行。
如学习了《一定要争气》后,笔者引导学生奋发学习建设四化的本领;学习了《寒号鸟》,则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办事不拖拉的良好习惯。把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效果是显著的。
六、在拓展中进行德育渗透
拓展渗透可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推荐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诸多方面的积累,更有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可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自读课本及针对中学生列出的必读书籍,使学生通过阅读鉴赏得到自我教育,了解到应该珍惜目前所有,善待身边的人和事。
二是开展专题活动。
要善于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增强德育渗透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空洞的理论,干燥乏味的说教,既倒学生的胃口,也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质疑、去感悟,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也容易接受那些好思想、好道理。因此,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开展话题讨论、专题辩论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谈感想、写作文,生动活泼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总之,语文课的德育教育应当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点一滴地渗入学生的心田,浸润学生的灵魂。这种渗透的过程,就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要透过一字一词、一句一段、一篇一单元的教学,透过听说读写的每一项训练,细水长流地去进行德育教育。
论文作者:李健华 张剑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思想论文; 德育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8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