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凤凰县三拱桥乡卫生院 中医内科 416200
【摘 要】目的 探讨健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十二指肠炎疗效观察及短期随访评价。方法 选择收治的慢性胃、十二指肠炎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阿莫西林和硫糖铝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胃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通过随访了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十二指肠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胃;十二指肠炎;中医治疗;临床效果
慢性胃、十二指肠炎是临床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因,幽门螺旋杆菌(Hp)是慢性胃、十二指肠炎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慢性胃、十二指肠炎的发病率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1]。笔者运用自拟健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十二指肠炎30例,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慢性胃、十二指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有明显的胃病症状及体征,且经纤维胃镜检查及胃液分析,治疗前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肠胃病学》[2]中相关标准。根据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本文观察组为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5.1±6.9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6个月,平均病程4.27±2.27年;其中浅表性胃炎(含伴十二指肠炎)22例;肥厚性胃炎(含伴十二指肠炎)2例;单纯性十二指肠炎6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4.5±6.7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5个月,平均病程4.16±2.34年。其中浅表性胃炎(含伴十二指肠炎)25例;肥厚性胃炎(含伴十二指肠炎)3例;单纯性十二指肠炎2例。中医辨证分型以《中医内科学》(2007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为分类依据规范,本文观察组里脾胃虚寒5例;肝气犯胃7例;寒邪客胃3例;湿热中阻例2;饮食停滞4例;瘀血停胃6例;胃阴亏耗3例。本文对照组里脾胃虚寒6例;肝气犯胃8例;寒邪客胃6例;湿热中阻3例;饮食停滞2例;瘀血停胃3例;胃阴亏耗2例。两组病例在人口学资料、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病例基线分布均衡,组间可比性良好。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凡符合诊断标准且愿意配合本方案治疗者,方可纳入。①符合慢性胃、十二指肠炎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对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积极配合。排除标准:①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②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肝硬化失代偿期;④凡未按规定服药或不配合医生观察而影响结果可信性判断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胶囊,1粒(0.25g)/次,每6~8小时/次,1日剂量不超过16g,同时给予硫糖铝1g/次,3~4次/d,饭前1h服用。观察组:给予健胃汤基本方为主,根据具体证候及伴随的阳性指标加减投药。基本方:黄连4g,木香6g,枳壳6g,半夏10g,苍术10g,川朴6g,陈皮6g,元胡10g,田七3g,白芍10g,党参15g,茯苓15g,砂仁6g,甘草3g。每天1剂(复煎),水煎剂100ml,每日2次,早晚饭后温服,配合饮食治疗。脾胃虚寒加(制)附子、干姜;肝气犯胃加香附、柴胡;寒邪客胃加高良姜、吴茱萸、乌药;饮食停滞加山楂、神曲、莱菔子;胃阴亏耗加沙参、麦冬、玉竹。
1.4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拟定。以纤镜粘膜征象变化判定其标准。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粘膜慢性炎症基本消失及其他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水平则判定为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粘膜炎症较治疗前减轻及内镜复查示十二指肠粘膜充血水肿、点状糜烂、结节增生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则判定为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但改善不明显,内镜复查示十二指肠粘膜病变减轻或范围缩小则判定为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改善,粘膜炎症无变化或加重及内镜复查示十二指肠粘膜无变化则判定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c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与十二指肠炎症状相似,且两者常同时存在,如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消化不良、饱胀、嗳气等。慢性胃、十二指肠炎临床多见,如治疗不当,则疗效不显,为此,应当认真分析病情变化,根据寒热虚实,慎重用药,否则,则可加重病情。健胃汤由平胃散、香连丸、六君子汤、芍药甘草汤化裁而来,又加入具有活血祛瘀止痛的元胡、田七,全方以理气和胃、健脾祛湿、活血止痛为主导,党参具补血、生津、补脾胃;茯苓健脾和胃;苍术补脾益胃;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陈皮具理气、运脾、调中快膈之力,顾护脾胃;半夏助脾胃升降、消积化痰;白芍柔肝养血敛阴、生肌止痛;柴胡、枳壳行气宽中、砂仁以疏肝、和胃、理气;元胡活血行气;田七以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生新;木香降逆止呕、化湿和胃;其中,黄连具有清胃热及燥湿作用,又可平抑方中温燥药的偏性。全方药物同用,共奏扶正祛邪,健脾益气,理气止痛之功效。脾胃虚寒加制附子、干姜温中散寒;肝气犯胃加香附、柴胡疏肝行气、和血止痛;胃阴不足加沙参、麦冬益胃、养阴、生津;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益气健脾中药能调节胃泌素分泌功能,调节胃蛋白酶活力水平,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4]。结合临床表现认真审病求因,辩证治疗效果良好。总之,应始终依疾病各阶段病情不同而采用相应方药,辩证加减,邪盛者应以法邪为急;虚证应以补虚为先;若虚实夹杂,当扶正法邪,并根据正邪盛衰,或以扶正为主,兼以法邪,或以法邪为主,兼以扶正。治疗原则应以急则治其标,缓则重治其本为要,做到标本兼顾,标本有别。临床观察表明,对慢性胃、十二指肠炎患者临证加减健胃汤,服用期间未见任何毒性反应,且疗效确切。治疗时,要注意平时的调养。饮食宜清淡,柔软而富营养,少食多餐,戒烟酒,畅情志,提高抗病能力,做到防治并举,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刘清伟.胃必治治疗慢性胃十二指肠炎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7(05).
[2]李乾构.中医胃肠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429-430.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129.
[4]刘文忠,郑雄,董全江,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1998,18(14):204-206.
论文作者:吴杰兵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肠炎论文; 疗效论文; 脾胃论文; 粘膜论文; 汤加论文; 统计学论文; 体征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