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53000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然后对建筑环保节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本文对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设计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节能环保
1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原则
1.1 整体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应遵循的首要原则便是整体设计原则,设计师要将气候条件、文化精神、经济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不能只重视局部而忽略了整体的设计。例如,为了应付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设计理念,只在建筑中设置极少数量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等行为,这种过于形式化的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无法充分体现节能设计的优势。因此只有注重整体的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设计,才能促进节能设计更加完善,为人们提供真正的绿色生活环境。
1.2 因地制宜原则
设计师在进行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时,要将建设区域的整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个体建筑工程项目互相结合,并要对地方的各种条件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分析,其中主要包含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人文精神、地方文化等。
1.3 生态原则
设计师要遵循的生态原则,便是要将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人文设计理念与生态科学互相融合,并当做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设计的基础。在生态型原则中主要包含对自然条件的适应、为自然环境提供保护等。设计师可通过蓄热设计大幅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并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增加件数围护节能的热工性,还可以对各种能源、资源充分利用。例如太阳能、风能、水利能等,只有让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将这些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在建设过程中,才能不对周边环境造成过于严重的影响。
1.4 以人为本原则
人作为社会与建筑使用主体,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设计核心理念便是要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绿色的生活环境。因此,设计师在进行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师要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强调环保节能、人的主观居住舒适程度。在设计时,应尽量采用新型的建筑节能施工材料,利用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隔热性能不断提升,增加室内的温度舒适程度。另外,还可以利用地热能等各种新能源取代取暖、降温。
2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2.1 建筑选址及平面布局
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是实现建筑节能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要求建筑师从建筑物选址布局、功能分区、建筑物和道路布局走向、建筑物方位朝向、建筑体型、建筑间距、夏冬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进行建筑节能研究,以提高节能效果。比如在方案设计平面布置中,连廊的形式、开间进深的尺度、建筑层高、体形系数等,对建筑的直接能耗有较大影响。设计中也同时应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气候特征,重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如光照,雨水,绿化,地形等),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建筑对设备的依赖,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
2.2 建筑外维护结构保温
在建筑的维护结构中,墙体传热约占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的 30%,屋面结构传热约占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的 10%,门窗传热约占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的 2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做好建筑的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不仅是改善室内热环境的需要,也是建筑的节能要求。
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其选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能耗,但是单通过墙体一般难于满足建筑节能需要,我们通常选用适当的外墙保温材料以大幅度提高热工性能。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外保温复合墙体。外墙保温措施的应用不仅可以在冬季有效的阻止室内热量流失,也可以在夏季有效的避免太阳光辐射导致室内温度上升,因此可以有效的减轻人工设备的负荷,从而降低建筑的能耗,因此大力推广建筑物外墙保温技术措施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太阳对建筑物的辐射作用,屋面所受的影响最大,屋面常采取的技术措施是采用保温材料进行隔热,这种方法简单便捷,造价低。根据防水材料与保温材料的位置关系,屋面做法分为正置式和倒置式两种,正置式屋面因防水层在上方,容易受到气温热胀冷缩的影响和日光紫外线的影响而产生老化、开裂,对屋面的防水很不利。倒置式屋面是指保温层位于防水层上方的保温屋面,因防水层在保温层下部,避免了热胀冷缩以及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的开裂和老化。屋面屋顶保温材料的选择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也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
外门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其中传热损失为 1/3,冷风渗透为 1/3,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我们通常可以通过调整住宅窗墙比、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改善住宅门窗的保温性能、设置“温度阻尼区”等方式来提高门窗的节能效率。
2.3 室内环境
绿色建筑的一大特点是尽可能进行自然采光、优化自然通风设计,多方位的进行优化与系统整合。将多方面的使用功能有机地进行整合与完善,科学系统的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一般性建筑中大约 50% 的能耗用于通过采暖、供冷通风和采光来创造舒适的人工室内环境。空调系统的能耗主要有为供给空气处理设备冷量和热量的冷热源能耗,如压缩式制冷机耗电,以及为给房间送风和输送空调循环水,风机和水泵所消耗的电能两个方面。因此减少冷热源的能耗是综合性系统节能的关键,通常可采用合理降低系统设计负荷以及控制新风量与降低室内温湿度设计标准来达到目的。
2.4 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是一种理想的能源,一旦太阳能成为被广泛利用的能源,它将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问题,同时能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应用太阳能资源,发展太阳能建筑技术将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师起着统领、协调各专业的作用,将其它专业、工种、技术协调配合起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建筑设计与太阳能应用技术巧妙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美的生态建筑体系。
应用太阳能技术建筑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利用集热器、管道、风机等设备来收集太阳能,并通过热媒将热量输送至建筑物内,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比较高,也便于统一管理和使用,可用于集中采暖、热水供应。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是不需要专门的集热器、热交换器、水泵等设备,只是单纯的通过建筑自身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适当的选用建筑材料,巧妙处理建筑的空间和形体,合理的建筑构造措施等设计手段使建筑物自然地应用太阳能,比如通过通过减小体形系数来减少建筑的散热量,通过增加南向面积来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调整阳光房、露台与主体建筑的布置关系来达到冬季保温,夏季防暑降温的效果等。
2.5 雨水收集和中水系统的利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满足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有一定的要求,非传统水源主要是指雨水,生活用水回收处理后的再生水,主要用于景观、绿化、冲厕等。绿色建筑雨水主要来源于屋面、道路、绿地三种汇流介质,雨水利用技术可分为雨水收集技术和雨水渗透技术两类。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应当结合所在区域总体水资源和水环境规划,采取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将不同用途的供水分为直饮水、生活用水、生活杂用水三类。除利用市政供水外,应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回收后使用。
2.6 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新材料、新技术也不断发展,在建筑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提升了工程效率和质量,我们应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结合实际的项目,合理的应用。建筑工程中对新材料的应用主要有空心砖、地暖专用管、复合防水材料、保温材料等。新技术的应用主要有节能技术、节水技术、节地技术等。
3结语
加强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在设计的每个环节的质量保障都要做好。在未来的发展中,绿色建筑将会成为发展趋势,也是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优势的重要保障,掌握了节能设计的方法以及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在实际中加以应用。通过此次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研究分析,希望能有助于具体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曹伟.浅谈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联系[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16.
[2]李晓琳.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J].黑龙江科学,2015,06:96-97.
论文作者:彭高桓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7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屋面论文; 节能论文; 太阳能论文; 原则论文; 保温材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