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济南市长清区五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一种常见的神经急危症,具有进展快、疾病急等特点,并且患者病死率与致残率也较高。所以临床上应该及时寻找一种有效方式来避免损伤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将其死亡率降低,生活质量提高。随着神经外科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指征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扩展。现阶段,临床上通常会主张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且已经有研究显示,相对于规范化的内科治疗,规范化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手术目的、指征、方法等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324-01
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一种常见的高血压晚期急重症,因为患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高血压状态,其动脉壁强度和弹性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其血管内皮也遭到损伤,进而引发该疾病出现[1]。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及病残率均较高,是临床医疗上较难处理的顽症之一,伴随着医疗卫生科技的发展及外科技术的精确,手术的死亡率有过去的50%降到目前的20%左右[2]。
1.发病机理与分级
1.1 发病机理 其发病机理目前有四种学说:(1)血小管儿的玻璃样变和纤维样变,局灶性出血,缺血或坏死而致出血。(2)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3)脑动脉硬化缺少弹力层,容易出血。(4)脑血管周围有VICHOW-RCBIN间隙,易发生痉挛。
1.2 分级 临床上分为五级:Ⅰ级:清醒或嗜睡;Ⅱ级:嗜睡或朦胧;Ⅲ级:浅昏迷,瞳孔,等大或不等大,不完全性偏瘫;Ⅳ级:中度昏迷,完全性偏瘫,瞳孔等大或不等大;Ⅴ级:深昏迷,完全性偏瘫,去大脑强直,双侧瞳孔散大。好,发部位:55%在壳核(外囊区),50%在脑叶的皮层下白质内,10%在丘脑,10%在桥脑,10%在小球半脑内,发生在延髓和中脑的原发性出血极为少见。
2.外科治疗
2.1 手术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将脑内血肿清除,将颅内压降低,将血肿周围组织压力减轻,促使脑血流循环得到改善,将继发性脑水肿减轻,促使脑缺血低氧得到改善,恢复受压神经元,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恶性循环打破,对脑神经功能进行保护,进而将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降低,将其生存质量提高[3-4]。
2.2 手术的适应性及禁忌症 (1)浅部位的出血,如皮层下,壳核及小脑等。(2)出血量大,脑半球>30ml,小脑>10ml,即有手术指望。(3)出血后病情进展缓慢,入院后中度昏迷者,应积极手术而进展迅猛深昏迷者少考虑手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有严重心、肺、肾等脏器损害者,不宜手术。(5)出血后,病情迅猛深昏迷着,少考虑手术。(6)Ⅰ级者,家属要求积极可手术,Ⅱ、Ⅲ、Ⅳ级是手术的适应者,Ⅴ级尽量不手术。(7)年龄大于七十者,少考虑手术。(8)丘脑、脑干部的少考虑手术[5]。
2.3 手术时机 现阶段,临床上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选择上的争议较多,将其手术时间作为依据,可以分为早期(出血后24小时)、超早期(出血后6小时)、延期(出血2天以后),其中以早期及超早期为最好效果。研究显示,在脑出血发生以后,它会进行动态化发展,在三十分钟之内便会有血肿形成,6~7小时之内便会有脑水肿继发,并且同时会促使血肿周围脑组织出现坏死现象,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该现象的严重程度也会越高,到最后会发展成为不可逆的损害。也有学者表示,相对于脑出血本身,脑出血之后继发的脑水肿更加严重,所以临床上应该将患者血肿尽快清除,以此来减轻其对脑组织的压迫和损害,对患者脑功能恢复进行有效促进。在出血6小时内对患者进行超早期手术治疗,能够将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减轻,对脑疝和脑水肿进行预防,将继发性脑损伤减轻。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因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起病后的3~6小时之内,其血肿会以较快的速度发生变化,所以出血6小时之后再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会更高[6]。
2.4 手术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1)开颅清除血肿;(2)小骨窗清除血肿;(3)脑室外引流;(4)立体定向,CT引导穿刺抽吸;(5)血肿腔激酶溶化后引流。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人的一般状况出血的程度而定。一般出血量大,中线结构位移超一厘米,可考虑开颅清除血肿。出血量不大,不重要部位,可考虑立体定位,CT引导穿刺抽吸。?分病例可采取小骨窗式。对于有脑室出血和右脑室者采用脑室穿刺。
2.5 术后处理 ⑴内科用药方法,目前有三学派:一种是传统的甘露醇疗法,另一种是近几年来推行的大剂量激素疗法;还有一种是目前研究的FCMCK法。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FCMCK法为优,值得研究。⑵血压的控制:一般用足了脱水剂后血压明显高者(24/15kpa)才考虑用降压药。一般可将血压维持在(20.3~21.3/12~13)kpa或人血压的三分之二。⑶并发症的预防。主要防治以下几种常见的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应激性溃疡,呃逆。
2.6 术后效果评定 功能恢复用日常生活(ADL)来体现,ADL-1,完全恢复日常生活。ADL-2,恢复部分日常生活独立进行家庭活动。ADL-3,家庭生活需要她人帮助。ADL-4卧床不起,但神志清。ADL-5植物人,大脑功能丧失。
3.结语
HICH是一种全身性病理改变的疾病,治疗是一个综合过程,药物及手术的处理仅仅是一个对症治疗,不是病因治疗。目前有的学者采用切断交感神经节的方法治疗高血压,效果不肯定,还正在研究中,研究一种病因处理的治疗方法是降低此病发病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永辉.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J].医疗装备,2016,29(10):198-198,199.
[2]零东海.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5):158-159.
[3]唐志清.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239-240.
[4]孙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J].医疗装备,2016,29(9):178-179.
[5]阮清锋.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2):4073-4074.
[6]马士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7,7(13):9-10.
论文作者:刘德有1,马德军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脑出血论文; 高血压论文; 手术论文; 血肿论文; 患者论文; 外科论文; 进展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