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

上海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上海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稳妥解决上海率先建制的几个问题

1.思想观念的统一问题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支柱之一的企业制度,其创新的理论和做法与以前的企业改革措施有何关系?到底如何实施公司化改造?公司化改造是否又是新一轮的企业改革,能否解决企业深层次的问题,真正把企业搞活?以及由此而涉及的企业产权、法人地位、组织体制、领导关系、经营责权、用工分配、管理制度以及与国际接轨等方面,会有哪一些变化影响等等,这些问题不可回避也不容忽视地摆在大家的面前,要求从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和实践中求得答案。

2.政企分开的探索问题

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模式造成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情况十分严重,政府既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又是资产经营的管理者,企业处于政府附属物的地位,无力也无法承担法人权利。因此,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是企业制度创新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否则,企业机制转换、公司化改造等等只是一句空话。但是,政企分开,涉及政府机构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人员的精简分流,利益格局调整范围很大,这是一个很难逾越又必须逾越的障碍。目前在实践中已发现,企业的公司化改造进程一方面可以促进政企分开的加快,另一方面政企分开的滞后性恰恰又极大地阻碍着企业制度的创新改革。

3.国资公司与企业的关系问题

相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国资委的关系而言,处理好前者与基层企业的关系尤为关键。其核心问题是正确界定国资公司的职责范围与权限,譬如如何明确管理国有资产与管理国资代表的具体内容、资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的界限、国资公司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等。对于尚未纳入或本系统尚未建立国资管理体系的试点单位来说,还有一个如何明确企业国有资产委托授权人的问题。理顺国资体制中第二、第三层次之间关系的焦点,是决不能把国资公司演化成企业的“婆婆”,重新向企业收权、走上行政性公司管理的老路把企业搞死。其次应探索国资委托授权过程中的规范程序问题,如如何选择国资代表、如何明确其责权利并运用合同方式进行委托授权、如何确定企业资产的授权范围、如何界定产权以及委托确认社会中介机构清核、评估国有资产等。

4.企业领导体制的规范化问题

首先是目前企业内部实行的“三句话”体制如何向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等互相制约的公司体制转变?企业取消行政级别、董事会、监事会的选择制、总经理的聘任制等如何切实执行?企业包括现有的股份制企业如何真正确立董事会的权威、规范企业领导机构运行?其次是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定位与作用发挥问题,这里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与董事会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如何有机结合?二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究竟定位在董事会还是监事会?三是如定位在监事会,党组织如何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再次,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今后将要逐步地发展国有资产产权代表和经理厂长市场。在这种人才市场机制发生作用之后,如何体现“党管干部”的原则?特别是在中外合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中,这个问题会更加突出,应当如何衔接?原有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需作哪些改革?都需要有突破、有拓展的思路和措施。

5.企业面对的压力问题

现在不少国有企业历史包袱很重,长期超负荷运转,设备陈旧、工艺老化、产品落后、税负沉重、负债严重、资金紧张,造成企业长期综合投入率低、人均装备率低、劳动生产率低、效益产出率低等局面,企业难有活力。国有大中型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比例逐年下降,仅占企业全部流动资金的10%,企业所用流动资金绝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企业承担银行利息的压力不断加大。近几年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过猛,以及企业间的资金相互拖欠,新的三角债的重新出现,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困难程度。加上政府职能转换的滞后,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和企业经营自主权尚未真正落实,部门管理、部门所有的限制及各种摊派还相当严重,企业无法真正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上述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与改革不到位的新矛盾,不仅有碍于经营活动和市场竞争,也给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造、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加大了难度。

6.社会配套措施的滞后问题

企业富余人员推向社会难,被兼并企业的职工安置难,是目前困扰企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健全。在传统计划体制的作用下政企不分使政府与企业职能错位,国营企业长期担负的大量社会职能仍然难以剥离,企业包罗万象办社会,成为企业发展生产的沉重负担。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富余人员既要从生产岗位上退下,又要企业自行消化吸收;同时大量的退休职工与在职职工的医药费用的支出,不少企业已难以承受。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滞后阻碍了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而健全这一体制又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

7.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形成问题

按照公司制的要求,绝大部分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将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但国有全资企业如何吸纳非国有资金,把部分或全部国有股份转让出去,这不但受到观念上、理论上、政策上的制约,而且还受到行业、部门、地方利益的种种阻隔。相对来说,与外方实行合资、合作,似乎已得到大家的认可,而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实行股份合作制、出售、租赁等等改革措施的实行客观上还存在着不少阻力。同时,资产产权的流通尚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也是造成企业投资多元化形成难的一个原因。

8.产权代表和经营者的激励问题

国有资产产权代表和企业经营者的报酬与奖惩,能否真正实行与资产的保值增殖以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挂钩,与企业职工的工资相分离,同样有待于改革的进一步探索深化。

二、对上海率先建制的几点建议

1.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加强调研

作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在大力宣传、深入学习企业制度创新和公司制改造的有关理论与政策的同时,切实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改革试点探索,在实践中统一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顾全大局,克服利益调整中不正确思想的干扰,真正适应企业制度改革从放权让利向制度创新的转换要求。

2.从实际出发,抓准突破口

有的可以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着手,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的可以以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的可以以组建大集团、大企业为重点,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有的可以以积极引进外资、利用外资,组建高起点的中外合资企业为捷径,带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国有资产管理中“清”、同“管”与“收”的关系。已得到授权或将获得授权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把“家底”搞清,切实做好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等工作。

3.按规范要求探索企业领导体制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公司制的企业领导体制,并按公司制的要求规范运作。因此,在理顺产权关系、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的过程中,要重点理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经营公司与被委托授权企业的关系。明确各自职责,明确企业国有资产代表。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企业领导机构,同时正确处理好企业党政关系等。要搞好现有企业领导体制向公司制的转轨,委派得力干部充实企业领导班子,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措施,也是尽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关键条件。当务之急是大胆选派一批既能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府的精神,又熟悉经济、精通业务、能驾驭市场经济的党员干部,去充实国有资产管理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的领导班子,同时,对观念陈旧、打不开局面、难以真正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少数领导班子和个别干部,要采取果断措施予以调整,确保试点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高起点、高标准地顺利进行。

4.处理企业历史老帐,尽快推出配套措施

根据国务院有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配套措施和上海的实际状况,加快制定并推出上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配套措施,包括财政、金融、计划、投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以及政府职能转换等各方面的改革配套,是试点启动的必要前提。要采取诸如“贷改投”、“债改股”等注入资本金或冲销银行呆帐、挂帐仃息等办法解决企业历史老帐,在平均税负的基础上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同时要尽快推出包括退休养老、失业、医疗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及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包括在试点中探索企业内部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剥离企业中非生产性的单位和人员,切实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

上海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