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陈子昂对《楚辞》的认识和继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楚辞论文,试论论文,陈子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310(2002)05-0075-02
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以他的《修竹篇序》为理论纲领的。由于在《修竹篇序》中陈子昂只是强调诗歌创作要恢复“风雅”传统而没有提到《楚辞》,论者也就大多忽视了陈子昂对于《楚辞》的态度,使得陈子昂对《楚辞》的认识,以及在创作中对《楚辞》的继承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就陈子昂对《楚辞》的认识和继承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我们来看这篇序文: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可以看出,陈子昂在批判齐梁浮靡诗风的同时,所推崇的是“建安文学”和“正始之音”。我们可以从陈子昂对于“建安文学”和“正始之音”赞美中,来推知他对于《楚辞》的基本态度。我们知道,不管是“建安文学”,还是“正始之音”,它们都受到了《楚辞》的深刻影响。“建安”作家基本上都受到了屈原的影响,尤其是其代表作家曹植,无论是在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方面,还是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运用上,曹植对屈原都有明显的继承。“正始文学”的作家们同样也受到了屈原的影响,这一点在其代表作家阮籍身上的表现也更为突出。从屈原到阮籍,再到陈子昂,他们之间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
坤乾易位之时,猰貐磨牙之日,偶语弃市,道路以目,历考唐人诸集,亦有片章只语寄怀兴废,如子昂之感愤幽郁、涕泗被面下者乎?故知屈、阮之嗣音,杜陵之先导,心迹与狄、宋同符,文行掩沈、杜而上。[1]
陈沆称陈子昂的作品为“屈、阮之嗣音”,是很有道理的。他看到了屈原、阮籍和陈子昂之间在创作上的继承关系;更为重要的是,陈沆还注意到了屈原、阮籍和陈子昂在创作上的继承是由于他们相似的政治遭遇。屈原、曹植、阮籍、陈子昂,都有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这正是他们在文学创作上能够相继承的真正原因。从屈原到曹植,再到阮籍,他们在创作精神上是相继承的。陈子昂赞美“建安文学”和“正始之音”,他对于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应该也是推崇的。这一点,我们可以在陈子昂的作品中找到证明:
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感遇》其三十)
清光委衾枕,遥思属湘沅。空帘隔星汉,犹梦感精魂。(《月夜有怀》)
陈子昂在诗中不仅赞美了屈原的人格,而且引屈原为同调,以屈原纯洁高尚、坚贞不屈的美德来激励自己,表达了对屈原崇高的敬意。可以看出,陈子昂对屈原还是有正确认识的。这一点在初唐还是难能可贵的。初唐文人皆是从儒家传统的诗教观出发来反对齐梁浮靡文风的。这在反对浮靡文风、补救时弊方面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这也很容易影响到他们对屈原的认识。在反对齐梁浮靡诗风方面,王勃和陈子昂是一致的;但在对屈原的认识上,他们二人却有明显的不同。王勃认为齐梁浮靡诗风的源头是《楚辞》,王勃在《上吏部裴侍郎启》中就说过“屈宋导浇源于前,枚马张淫风于后”的话,他认为是屈原、宋玉开了浇薄之风的源头。然而,王勃自己的创作也还是受到了《楚辞》的影响。陈子昂与王勃不同,陈子昂在作品中不仅没有说过任何贬低屈原的话,而且还表达了对屈原的崇敬。但是,陈子昂毕竟还不是象提倡《诗经》的“风雅”传统那样来直接推崇《楚辞》,因而,他对于《楚辞》的态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对于《楚辞》的正确认识对初唐文坛也就基本上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这也是导致后来的论者对于陈子昂对《楚辞》的态度有所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陈子昂虽然对于屈原和《楚辞》也有正确的认识,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对屈原“发愤抒情”的创作精神也有着自觉的继承,但在他的诗歌理论主张中他毕竟没有明确表示过对《楚辞》的推崇,也还是有着时代的局限性。
接下来我们对陈子昂在创作中对于《楚辞》继承情况的具体考察,也将进一步证明陈子昂对于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是非常重视的。在陈子昂的那些著名作品中,我们几乎都可以看到《楚辞》对他的深刻影响。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2]为国事而忧虑,为自己所受的不公遭遇而怨愤,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使屈原作品有了强烈的抒情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因此,“怨情”的抒发就成了屈原作品的显著特色。陈子昂也不愿只做一名普通的文士,他渴望能为国效力,“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其三十五),希望自己能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建功立业。然而,他不仅得不到武周统治集团的重用,竟还屡遭迫害。陈子昂和屈原相似的人生遭遇,使他的创作无论是在所表现的内容方面,还是在表现手法方面,都有着对屈原的明显继承。
前面已经说过,相似的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是屈原、曹植、阮籍和陈子昂在文学创作上能够相继承的主要原因。所以,怀才不遇的“怨情”抒发,也就成了陈子昂在创作中对屈原作品内容继承的一个重要方面。怀才不遇的“怨情”抒发是陈子昂作品表现的一个主要内容,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就是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二个字,语言质朴苍劲,格调沉郁雄浑,洗尽六朝铅华,深刻地传达了一个才能杰出、胸怀壮志的知识分子生不逢时的悲怆感慨,唱出了盛唐诗歌的序曲。屈原的《远游》中有“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阮籍的《咏怀》其三十二中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可以看出,阮籍是受到了屈原的影响;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显然又是受到了屈原和阮籍的启发与影响。
屈原在作品中经常借古人之事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文王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离骚》),开创了咏史抒怀的先例,成为咏史诗的源头,对后世影响很大。在陈子昂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这一内容,“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郭隗》),“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燕昭王》)。可以看出,在借咏史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方面,陈子昂也受到了屈原的影响。
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云:“《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3]王逸在这里指出了《离骚》善用比兴的特点。屈原辞继承了《诗经》的创作经验,又有了巨大的发展。屈原辞的比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系统性和象征性的性质。形成了屈原独特的“香草美人”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陈子昂在创作中继承了这一表现方法,“香草美人”式的比兴象征在陈子昂的作品中大量出现。我们先来看他的《感遇》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运用“香草美人”式的比兴象征手法。名为咏兰,实为自慨。托意于幽谷芳草,以兰若花繁叶茂却无人欣赏来比喻自己的才不被重用;借兰若在秋风中摇落凋零,来象征诗人的壮志未酬和理想的幻灭。通过咏兰若,抒发了诗人美好理想无法实现的苦闷、忧伤的情怀。
我们再来看陈子昂的《感遇》其三十一:“可怜瑶台树,灼灼佳人姿。碧华映朱实,攀折青春时。岂不盛光宠,荣君白玉墀!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很明显,这首诗也运用了“香草美人”式的比兴象征手法。由于运用了“香草美人”式的比兴象征手法,使诗人的心志表达显得委婉含蓄,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此外,还有《观荆玉篇》、《修竹篇》、《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彩树歌》以及《感遇》其二十三等,也都运用了“香草美人”式的比兴象征手法。
屈原的《国殇》是屈原为哀悼为国阵亡的将士而作的。陈于昂的《国殇文》也是哀悼卫国将士的,其明显是对屈原《国殇》的模仿,下面摘引《国殇文》中的一部分:
矢石既尽白日颓,主将已死士卒哀。徒手奋呼谁救哉?含愤沉怒志未回。杀气凝兮苍云暮,虎豹栗兮殇魂惧,殇魂惧兮可奈何?恨非其死兮弃山阿。血流骨积殪荒楚,思归道远不得语。降不戮兮北不诛,殁不赏兮功不图。岂力士之未徇,诚师律之见孤。重曰:壮士虽死精魂用,凶丑尔雠不可纵。我闻强死能厉灾,古有结草抗杜回。苟前失之未远,倘冥雠之在哉。呜呼魂兮念归来。
我们可以看出,陈子昂的《国殇文》就是用“楚辞体”来写的,所表现的内容和屈原的《国殇》也基本上是一致的。《国殇文》中的一些句子也是直接化用《国荡》中的句子,如《国荡》中有“魂魄毅兮为鬼雄”,《国殇文》中有“壮士虽死精魂用”,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是很明显的。
陈子昂直接用“楚辞体”来写的作品还有《春台引》所以看出陈子昂的《春台引》在意境、格调和语言等方面都明显受到了《楚辞》的影响。
陈子昂的创作受《楚辞》影响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对《楚辞》语句的化用,从前面我们对陈子昂受到《楚辞》影响的作品所作的分析中,就可以感觉到这一点。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几个例子来。如《离骚》中有“恐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陈子昂的(《感遇》)其七有“众芳委时晦,鸣悲耳”;《九章·抽思》中有“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陈子昂的《宿空舲峡青树村浦》有“忆作千金子,宁知九逝魂”;《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陈子昂的《群公集毕氏林亭》有“渔父爱沧江”。
从以上对陈子昂在创作中对《楚辞》继承情况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楚辞》对陈子昂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也可以证明陈子昂对于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是非常重视的。
总之,陈子昂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使他对屈原的认识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一些文人。正因为陈子昂对于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有着正确的认识,使得他在创作中能够自觉学习和借鉴《楚辞》,这也是陈子昂的文学创作能够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收稿日期:200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