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改革_文学论文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改革_文学论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笔谈——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变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谈论文,教学改革论文,现代文学论文,中国论文,课程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变革

温儒敏(北大中文系教授)

十多年来,我断断续续为本科生上过好几轮“中国现代文学”课,其中甘苦,愿意和大家交流。现当代文学是中文系的基础课,各大学上课的情况可能不大一样,但也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我觉得教学改革必须重视这些问题。

首先,是课时大为减少。在五六十年代,所谓厚今薄古,要为革命“立史”,现代文学课的地位很高,课时很多,普遍都有200课时以上,甚至和古代文学不相上下。到上个世纪80年代,北大中文系从现代分出一个当代教研室,现代与当代是2门课,现代部分减少,当代部分单独出来,加起来也还有二百多课时。那是真正当成“史”来讲的,可以讲得很细。这些年来,各种公共课、通识课增加,加上双休日等因素,基础课的课时不断递减。北大目前现代文学课只剩下72课时,加上当代52课时,共124课时,约等于过去的一半。课时减少这么多,整个课程的格局和内容、讲法当然也要变通。

第二,是学生情况的变化。以前中文系是热门的系,一般考上的都喜欢文学,中学阶段就已经读过不少作品与专业方面的书,有较高的语文基础,到了大学接触现代文学课(一般都是在一年级就开现代文学课,现在亦如此),就马上接得上去。现在情况变了,考上中文系的学生大多数不再是第一志愿,而且受应试教育的约束,中学阶段读的作品不多,甚至语文还不大能过关,踏进大学就要上现代文学,会比较困难。而且为了今后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许多学生要选修其他院系的课程,甚至是第二学位的辅修专业,学校也鼓励这样做。有些学生还要考“托福”、考这个“级”那个“本”的,精力分散,“专业意识”不像以前那样明确,也不那么专心。现代文学课显然比以前不好上了。要改革,就要充分考虑到现在学生普遍的知识结构与水平,要想办法吸引他们,让同学们有兴趣,这就得花上更多力气。

第三,是本科定位的调整。以前大学本科就是培养专门人才,现在不同了,大学教育越来越大众化,本科强调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到研究生阶段才突出专业。北大中文系以前专业划分比较细,大学生一上来就分文学、汉语和古文献三个专业,不同专业的现当代文学课时与讲法有区别,文学专业的这门课比较细一点,课时也多一点。这两年又改革了。中文系招生不再分专业,一二年级的课程全部打通,而且加上许多“专书导读”课,诸如论语、孟子之类,三年级才分专业,许多专业课就都挪到研究生阶段去了。据我所知,很多兄弟院校中文系早就不分专业了。这样,在低年级开设的现当代文学,就不能不适应这种变化需求,适当淡化专业性,多往素质教育、通识教育靠。在整个中文系课程体系中,现当代文学课程如何适应当前中文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这门课的功能是否应当有所调整,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四,是教学理论资源的变化。以前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所依持的理论很是单一,现在则非常丰富,简直是五花八门。这固然可以活跃思维,使课程增加了活力,用什么方法理论进入似乎都可以,但也可能消解作为基础性课程必要的知识稳定性。这种情况在当代文学教学中可能更突出。相对于中文系其他一些基础课,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古代文学、文献学等等,现当代文学显得学术规范不够。这当然跟课程性质有关,但如何既借鉴和利用新的理论资源,把那些比较能得到学界认可的研究成果转化、融会到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中,又遵循必要的学术规范,保持教学内容相对的稳定,也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针对上述这些情况,现当代文学课程必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就北大的情况而言,这里很自由,不会去统一课程的教案,每位老师的讲法可能不太相同,但也都在努力适应社会变迁。这些年来,北大中文系的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实行改革,主要做了这样一些尝试:

一、本科基础课淡化“史”的线索,突出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的分析。甚至连课程的名称也改了,把“现代文学史”改为“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从五六十年代到80年代,这门课很注重“史”的勾勒,强调所谓文学史“规律”的掌握以及对文学性质的判定,思潮、论争讲得很多。那时思想观念的灌输远比文学审美能力的训练更要受到重视。现在则把后者提升到突出的位置。这可能比较适合低年级大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更适合时代的需求。我在80年代中期讲现代文学史课,大概三分之一的课时讲思潮、论争和文学史知识,三分之一讲流派与各种文体的发展变化,三分之一讲重点作家。现在则变为用二分之一课时讲代表性作家,其中有10位作家专章讲述,即分别用2个以上的课时,他们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艾青、张爱玲、赵树理;另外还有大约15位比较著名的作家也分别用1个课时来讲述。这样,作家作品的讲释就用了全部课时的一半。剩下的课时中又还有一小半讲流派和文体,也还离不开作家作品分析。除了五四新文学运动、左翼文学思潮和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等内容用几个专门的课时讲述,其他文学史现象和知识大都穿插结合到各个作家作品的讲析中。这样,虽然课时已经大为减少,但内容比较集中,重点突出,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对主要作家的特色、贡献和地位有较深入的了解,也可以把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嬗变的线索大致串起来,获得一个“史”的印象。当代文学的情况则稍有不同,因为历史距离不远,本来“史”的线索就不突出,评论的份量会比较重。北大的当代文学课程有意稍微强调“史”的份量,特别是对50年代文学现象的历史分析,近来得到重视。

二、把文学感受与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北大老师这方面的做法不尽相同,但多数老师上课都会强调读作品和分析作品。现在的诱惑太多,学生都很忙,作品是越读越少。我们给学生开课之前,都会为学生开一份必读书目,其中大部分是作品,少量是研究论作。这几年开出的书单篇目还不及80年代篇目数量的一半,但事实上同学们还是读不完的。所以我们干脆把阅读量再适当减少,突出重点,严格要求,并把是否读过主要的作品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讲解,注意结合学生阅读印象和问题来分析作品,侧重发掘与培育学生对文学的感受力和分析评判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要改变。我曾在课上增加学生主讲或者讨论的方式,效果不错,能够很好地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比如讲到曹禺《雷雨》时,我就曾经布置学生在精读作品的基础上,思考一个似乎很难有现成答案、却又能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问题:“《雷雨》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要求同学们预先写好发言稿,选出某些代表性观点在班上发表,然后讨论。大家都有很高的热情,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又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作品。后来,《中华读书报》还专门报导了课上讨论的各种观点。我认为现当代文学课还是要立足于“文学”。这个领域虽然不像古典文学那样,有大量经过历史沉淀的非常精美耐读的作品,但也不能不重视文学分析,特别是现代特点的审美分析。现在研究界有“文化热”趋向,要特别注意不能把现当代文学史讲成文化史、思想史。

三、强化写作训练,把前面所说的能力培养落实在笔头上。这样,现当代文学这门基础课可以更踏实一些。我一般在开课之初就布置一次小论文,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并有针对性地转变学生中学阶段那种应试式的学习方式,逐步往文学课以及论文训练的方面转。课程中间还要写一、二次小论文,都有一些讲评。期末考试的题目也都类似小论文,是能够发挥多数学生的水平的。这样,就力图把这门课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近年来我们还强调所有基础课都要更多地布置学生写小论文,并努力把平时上课的小论文、学年论文以及毕业论文这几个环节尽量贯穿起来。中文系的学生培养有什么特点?和其他文科专业比较有什么更“强项”的地方?我看就是“语言文学”的能力,包括文学感受力和评判力,而这一切还要落实到写作的综合能力训练上。中文系不一定能培养作家,但应当能培养“写家”,就是“笔杆子”。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最好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这样就可能事半功倍。

四、基础课与专题选修课的组合建设。现当代文学基础课一般都是在低年级开的,那时还没有上过文学理论和古典文学一类课程,如何充分考虑低年级同学的知识结构水平来讲授,让他们对这门课有兴趣,能获益,又逐步转变应试式学习方法,这是现当代文学基础课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其实本科基础课并不容易上好,长期以来北大中文系都是请有经验的老师来上现当代文学基础课的。其次,我们正在注意基础课与专题选修课的衔接。如主要作家作品研究、鲁迅研究、思潮流派研究、文体研究、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以及学术史等等,这几个方面都要开出一些课来。现在北大中文系的选修课是比较丰富的,每学年大概都开出近百门,其中现当代文学的就有十多门。但也不是没有问题。老师开专题课主要立足于自己近期的研究,而不一定是根据教学计划的需要,难免因人设课,缺少统筹。有些老师的专著出版了,觉得没有必要讲了,这门课就不再开了。而且多数专题课都是研究性很强、很专的,比较适合研究生,事实上主要也是面向研究生的,对本科生来说,可能太专深。我认为有些课可以让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共选,有些课则应当专门考虑本科生。如何设计一些主要面对本科生的专题选修课,和基础课有更密切的衔接,又能够在学习方法与学术眼光上给三四年级同学多一些指导,看来还应当多下点功夫。

应当承认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的确有老化、僵化、不适应时代的问题,包括学风浮泛,都应当引起注意,切实加以解决。现在各种学术会议和活动很多,各种量化指标也“逼”着大家用更多的精力去争课题,搞科研,教学的本分工作反而可能关注少了。同一学科不同学校的老师如果能够多一些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会有利于推进这门课的改革。

我想这也是北大学报组织这次笔谈的意图。

标签:;  ;  ;  ;  ;  ;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改革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