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对现代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决定了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培养护理专业技能,还要重视对护生关键能力的培养。通识教育是培养关键能力的一种途径,本文通过护理关键能力和通识教育的辨析,探讨如何通过通识教育培养高职护生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关键能力 通识教育 护理 职业教育
护理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了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两个方面,高职护理院校对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课程的改革更为重视,相较之下,对于关键能力和通识教育则重视度偏低,研究起步较晚。然而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病人为中心”,决定了护理人员仅有精湛的护理技能不再能满足现代护理的要求。高职护理在培养护理人才时,不仅要培养良好的护理专业知识技能,还应提高如学习适应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这样的护理关键能力。而这些能力需要专业课程之外的方法进行培养,通识教育就是其中一条途径。
一、护理关键能力的内涵
关键能力最早由德国社会教育家梅腾斯(Mertens)于1974年提出,他将其定义为: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也有不同国家学者称之为 “核心能力”、“通用能力”、“关键技能”等。关键能力具有相通性和可转换性,存在于一切职业中,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如自我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洞察反思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等,都属于关键能力,总的来说,关键能力是一种跨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越来越明显,护理模式也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这些发展特征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的关键能力培养也日益得到教育界的重视。我国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在2003年联合颁布《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提出护士应具备的一般能力(即关键能力)为:沟通能力、健康评估的能力、进行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护理人员较强的关键能力对护理工作的开展有着相当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能使护士能取得病人更好的配合与理解;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帮助护士观察到病人身体的细微变化,从而帮助医生更好地治疗诊断。所以,加强对护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议题。
二、通识教育与关键能力培养
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概念,它着眼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外的个人综合素质培养。从教育的目的来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应该是相伴相生,甚至可以相互融合的教育内容。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无论层次与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理应就包含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
以高职护理教育为例,护理是一门典型的技术应用型学科,工作内容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所以高职护理教育中,需要通过专业教育培养学生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技能,以保证对病人健康准确的护理;而护理的工作对象是病人,护理过程是一个时刻在变化的动态过程,加上护理人员承担病人生命健康的责任的同时也担负了巨大的压力,这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以外的综合素质,也就是关键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就决定了护生培养中需要重视通识课程,如开展人际沟通、心理健康这类的通识课程,都是在护理实际工作中可以直接用到的能力,而音乐、美术、语言类的通识课程,虽然对护理工作没有直接的帮助,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情商和人文素养,这些都可能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生涯规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基于护理关键能力培养的通识教育改革途径
1.通识课程与护理专业对接
针对学生对于通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强的情况,我们加强通识课程与专业的关联性,有针对性地将一些通识课程内容与护理人才培养的目的及护理实际工作问题相对接,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强调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处理医患纠纷法律依据;某些通识课程甚至可以与专业课程进行统整,比如《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对于高职护生而言,这么课程重点是学习如何与同行、患者及其亲属交流,那么可以将其统整到《基础护理学》中,在基础护理的实践课中,模拟真实护理情境,教授护理技能的同时教学生如何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这样的统整方式不但能引起学生对于通识课程的重视,更能达到提高综合能力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课程统整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统整的方式、如何统整都需要进行大量研究验证,这也是后续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
2.加强认识,设置科学的通识课程体系
通识课程体系并不是硬性框架,通识课程的体系建设也不是一个照抄照搬它人模式的过程,设置科学的通识课程体系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加强学校的决策者和教师对通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的了解,以防止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而设置通识课程的情况。当教育者对通识教育有了全面的认识,也就自然能够了解需要通过通识课程达到何种目的,从而设置一个科学的通识课程体系。
通识课程的设置要结合教育目的,也要观照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比如对于高职护理院校而言,就可以加强关于沟通能力、人文关怀、思想道德、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能够培养护生与患者病患及家属的沟通能力,培养对患者的关爱与责任心,了解社会学与心理学,更容易帮助护生建立同情心,更好地进行人文关怀,真正实现“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另一方面,根据地方经济和发展的需要,也可以开设一些特色的通识课程,比如说,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是少数民族聚集区,护理对象可能有外国人或者是某个少数民族人居多,那么对于这些地方的高职护理院校的通识课程中,就可以考虑设置一些语言类的通识课程,第二门外语,或者是少数民族的语言,帮助护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更好地与护理对象沟通。
另外,通识课程体系应该设置多种类型和方式,课程体系包括必修、选修以及一些自由参与的非正式课程,而教育方式可以是课堂教学,可以是网络远程课堂,也可以是社会实践。如上述的语言类通识课程,就可以以语言夏令营的形式进行。
3.将通识教育融入校园活动与文化建设
通识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专业课程不同,很多个人素质其实不一定需要依赖课堂教学,整个学校的氛围、教师的言行、同学间的关系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些素质的形成。这也就意味着,通识教育其实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这一块,相反的,纯粹的课堂理论的通识教育往往还不一定能够达到培养的效果。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将通识教育融入到校园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中来。
对于高职护理院校来说,举行授帽仪式,护理职业风采大赛等这些校园活动,增加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到福利院等爱心机构,进行义工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和下乡,进行卫生教育和一些简单的健康检查,既将专业用到了实践,又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这些活动都是通识教育的过程,也培养了护生的关键能力。再如在校园氛围的营造上,医卫类专业需要整洁严谨作风,那么在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很多细节都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比如宿舍教室的整洁,教学区域的轻声细语,实验服的穿戴规则等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小细节的也能算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而且往往还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萍 高职药学类专业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与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6),168-169。
[2]王章安 黄宝芹 韦艳华 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62-564。
[3]彭振宇 论高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职教论坛, 2012, (1),23-26。
论文作者:郭 婧 李 庆(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3
标签:能力论文; 关键论文; 课程论文; 高职论文; 专业论文; 目的论文; 技能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