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俱乐部的路在脚下_体育论文

体育俱乐部的路在脚下_体育论文

体育俱乐部路在脚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俱乐部论文,脚下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曾几何时,体育俱乐部对我们大多数国人来讲,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和延伸,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体育俱乐部犹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虽然历经风雨,但她以顽强的生命力蓬勃发展,正如一轮朝阳,已经从东方地平线冉冉升起。

体育俱乐部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为了了解我国体育俱乐部的现状,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1998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对体育俱乐部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体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关于我国体育俱乐部情况的调查报告》。

悄然出现的热点

体育俱乐部最早起源于欧洲,已有200年的历史。18世纪初, 欧洲的一些国家先后出现了板球、高尔夫球、滑雪、赛马等项目的体育俱乐部,但它与社会的接触十分有限,只属于王公贵族、巨商富豪从事健身和消遣的场所。随着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它现在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欧洲,有9个国家体育俱乐部会员总数占国家人口总数的20%以上, 其中丹麦、芬兰已占40%以上。在法国,有16万个体育俱乐部,1200万会员;在德国,有8.5万个俱乐部,2500万会员,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 可见一斑。本世纪初,随着西方体育的传入,体育俱乐部也被引入我国,在上海、广州、香港等大城市陆续出现了社团性质的体育俱乐部,也开展一些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但这些俱乐部大多是上层社会休闲、娱乐和交往的场所,与广大百姓的生活相去甚远。建国后,我国创办了一批由国家拨款和直接管理的体育俱乐部,但它是计划经济下的事业单位,与现代体育俱乐部性质不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体育开始出现投资社会化、经营企业化、场馆市场化、体育用品大众化、无形资产商业化的趋势,为体育俱乐部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奠定了基础。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类型的俱乐部不断涌现,体育俱乐部的数量和会员人数急剧增加,俱乐部开展的运动项目不断拓展,俱乐部产业化、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仅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在足协登记注册的业余足球俱乐部有40个,保龄球协会有60个团体会员俱乐部,信鸽协会有20个俱乐部,汽车协会拥有7 个卡丁车俱乐部。

在众多体育俱乐部中,职业体育俱乐部实力雄厚,独领风骚。其中的足球职业俱乐部发展得最早、最快、最多。成立于1992年的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不断加大职业化改革步伐,内部组织体系日趋完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各种赛事成绩突出,成为中外闻名的营垒。与此同时,上海申花、大连万达、青岛海牛等俱乐部也是威名远扬,广为青睐。

群众性的健身俱乐部在体育俱乐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活动形式更是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其中,既包括民间传统健身项目,也包括竞技体育项目。建立于1985年的天津海河长跑俱乐部由最初的十几人已壮大到600余人,项目由单一的长跑发展到铁人三项(自行车、 游泳与登山)等,建立了7个分部,成员遍及全市各区县、各基层。 多年来他们自筹资金参加国内外各类长跑比赛,成绩突出,受到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肯定。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体育俱乐部中的朝气蓬勃的主力军。它在开展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对青少年进行体育专业教育和训练。目前我国此类俱乐部或相关学校2万余个,参加训练和接受教育的有600多万人。广西北海中学在树立“体育兴校”的新观念中,通过按项目、特长、身体素质组建不同类型的体育俱乐部,探索出体育教学的新途径。

不可忽视的亮点

无可讳言,体育俱乐部在我国出现,比西方发达国家滞后了一个多世纪,但是,仅就它短暂的历程来看,就已经显现出耀眼的光辉。目前,体育俱乐部已渗透到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各个方面,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体育改革的深入,体育俱乐部社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投资办体育俱乐部的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也有个人,这些投资办体育的形式弥补了国家办体育的不足,提高了全社会参与体育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了多元化发展体育的格局。

实践证明,体育俱乐部具有很强的体育功能和教育功能。开展健身的各种体育俱乐部,为各种层次、各种年龄的广大群众增强体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改善心理状态提供了有利条件,人们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锻炼,生病少了,医疗费用少了,工作、学习精力充沛了,丰富了文化生活,养成了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据有关部门反映,在俱乐部成员中,听信李洪志歪理邪说,上法轮功贼船的几乎难以找到。各种职业体育俱乐部对促进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和培养体育后备力量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国安足球队连续几年在全国重大比赛中名列前茅,并一举战胜世界劲旅意大利AC米兰队、英格兰阿森纳队、巴西弗拉门戈队和格雷米奥队。名不见经传的哈尔滨龙华篮球俱乐部女子篮球队多次代表国家出访参赛,曾荣获前苏联远东地区及泰国国际女篮邀请赛第一名,还向多个国家级女篮队输送了几十名运动员。此外,体育俱乐部对发扬团队精神、协作互助精神和为社会服务精神,特别对培养青少年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敢拼搏的优良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体育俱乐部的运作,还使很多人惊奇地发现它具有强劲的经济功能,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显著。据调查,1997年我国城市家庭收入12%用于运动休闲消费,1998年我国体育消费的总额达到1400亿元人民币,北京市1998年体育经营场所已达5000家, 年营业额6亿多元,向国家上缴税金7800万元。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体育项目开展了高水平职业俱乐部联赛,市场火爆,盛况屡现,仅1998年足、篮、排三大球职业联赛,现场观众超过700万人,吸引群众消费2亿元,同时也带动了电视广告业的兴旺。

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新的增长点,许多企业家审时度势,毅然投巨资用于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种明智之举:体育产业的资本利润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资本利润率,体育俱乐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可以通过商业运作盈利,拓宽财源。国安足球俱乐部自正式归属中信国安总公司后,资产已增至1亿元,年营业额已达3000~5000万元。 同时为中信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此外,体育俱乐部还具有融资作用。目前,我国已有两家具有体育产业性质的公司股票上市,其中的中体产业公司上市后已融资4.5亿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体育俱乐部是新兴的产业组织,它的发展壮大必然对人才市场提出新的需求,这无疑可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使大批闲散人员转岗或重新上岗,并使众多优秀人才增加了大显身手的机遇。

此外,同世界上许多体育俱乐部相比,我国的体育俱乐部包括群众自发组织的健身俱乐部,有其独具的中国特色,这就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讲求社会效益。北国疆城齐齐哈尔市长跑爱心协会,现有各行各业会员600余名,成立几年来, 已先后组织“齐齐哈尔——香港”和“齐齐哈尔——澳门”迎回归象征性长跑活动,激发了长跑协会会员以及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除此外,他们积极参加抗洪灾、为孤残退休职工和下岗职工送温暖,资助贫困学生就学,维护社会治安,营造“爱心林”,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受到广泛好评。

并不陌生的难点

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体育俱乐部在我国兴办也遇到了许多拦路虎,而且其中的主要难题对我们来说是熟悉的,或者是司空见惯的。

多头管理,体制不顺。在我国已有的体育俱乐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政府策划,并在政府领导者的亲自干预下,找企业出来投资办起来的,这种拉郎配的做法,很难保证双方志趣相投,感情融洽。时日不长,“分居”、“离异”者不在少数。同时,到底谁是体育俱乐部的婆婆,也难以弄清。仅就审批注册来说,有的由当地体委办理,有的由有关体育协会办理,有的由民政部门办理,有的由工商部门办理,有的则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不办理任何审批注册手续,有的地方相关部门把体育俱乐部当成奶油蛋糕,有利可图时则分而食之,无利可图时则拒之千里。

概念模糊,无章可循。对于体育俱乐部这个提法,很多人早已接触,并经常挂在嘴边。但如果要问什么是真正的体育俱乐部,则很多人将难以准确界定。实际上,正是由于这个概念模糊,才使一些人忽视了对体育俱乐部相关理论的研究,进而影响到体育俱乐部有关法规和制度的建立。从国外看,体育俱乐部不是体育院校等教育组织,也不是体育协会,体育运动委员会等体育管理组织,而是属于一种由社会兴办的开展体育活动的基层组织。搞清这一点,十分重要。同时,国外对每个俱乐部的宗旨、组织机构、监督管理、经费审计以及会员的权利义务等都有详细的规定,从而使体育俱乐部得以在法制轨道上运作。十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法规或条例出台。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缺乏必要的法制保障和监督,势必使我们经营陷入盲目性与随意性之中。

“输血”有限,“造血”不足。我国绝大多数体育俱乐部在兴办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资金紧缺这个大老难问题,职业俱乐部更是难上加难。一个普通的足球职业俱乐部正常运行,每年需要上千万元的投入,而一个企业由于实力和市场风险的限制,很难保证长期提供足够的资金;同时,作为国家来讲,百业待兴,举步维艰,更难以像有些经济发达国家那样为某些体育俱乐部提供50%以上的财政支持。“输血”有限,自然影响到俱乐部的“造血”功能。一些俱乐部虽有一定的门票、广告等收入,但由于需要支付昂贵的场租费、保安费(有的每场达30万元),加上支付教练员、运动员、高额酬金(有的一人年酬金高达几十万元、上百万元),弄得捉襟见肘,借债度日,苦不堪言。

场馆缺乏,有门难进。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到1995年,我国共有体育场地60.5万个,人均面积仅为0.65平方米,与很多国家相比,差距极大。同时,现有场地67%又集中在各类学校,而这些场地与设施的大门基本没有向社会开放。一部分公共体育场馆也长期处于酣睡状态,又没有进行有效的产业开发。有的场馆虽已对外开放,但收费过高,官商气十足,使大多收入较低的群众想进而不能进,敢怨而不敢言。

急功近利,舍长取短。一些地方不顾自身特点和客观条件,盲目追求市场效应,纷纷建立热门项目的俱乐部,结果是投资大、支出多、回报低,有的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悔之不迭。业内人士指出,按我国的国情和具体条件,我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不是少而精,而是多而杂。与此同时,好多土壤肥沃特别是带有强烈民族特色且有发展前景的体育运动项目却被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

必将来临的沸点

体育俱乐部在兴办中尽管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它现在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前景十分广阔而壮丽。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群众性的体育工作,并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全面部署。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内容。他曾指出:“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最终离不开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也离不开人的体质。不仅要有好的体质,而且要有很好的脑力,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朱镕基总理在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论述经济发展要扩大内需时指出,要积极引导居民增加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旅游等消费,拓宽服务性领域。这是《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在重要位置提到体育消费这个概念,说明了我国政府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的《体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关于体育俱乐部情况的调查报告》上明确批示:“群众性的体育健身组织最好由社区来推动、管理、指导(包括群众自发组织的),并将此作为社区的一项职能来抓。对专业性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式组织,要按有关法规加强管理,督其依法营运,促其健康发展,法规不完善的要进一步完善,并要认真依法管理。”

今年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转发了这份调查报告,并在转发通知中称这份报告“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报告,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运动项目管理单位加强体育俱乐部的研究、管理,引导其健康、快速发展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今年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体育界委员对体育俱乐部的调研和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应作进一步的调查和研讨。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研究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和发展问题,今年6 月,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体育界部分委员,应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南华体育会会长洪祖杭先生的邀请,赴香港对南华体育会进行了考察。委员们认为,香港南华体育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体育团体,它在开展大众体育、健身和科学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内地体育界学习和借鉴。

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级体委作为体育俱乐部的业务主管部门,对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和管理十分重视。国家体育总局从一开始就把体育俱乐部作为推动体育改革,推动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重要形式加以引导、鼓励和支持,并在体育俱乐部管理上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为了贯彻落实李岚清同志批示精神,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体育俱乐部发展和加强体育俱乐部管理的意见》,并形成了《体育俱乐部管理暂行规定》(讨论稿)。

体育俱乐部在我国的兴起,也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及时抓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对国内各类体育俱乐部的现状作了全面调查研究,并考察了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作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对我国发展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管理法规、方针政策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1999年11月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国家体育总局在江苏南京联合举办体育俱乐部管理研讨会。此次会议是在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适应体育改革和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亲临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体育俱乐部的兴办和发展寄予了厚望,他指出,体育不仅增强人的体格,更重要的是增强人格;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既要注重数量,又要注重质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协、体育主管部门和体育俱乐部的100 多名代表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对体育俱乐部的前景表达了坚定的信心。

是的,我们都应充满这样的信心:不久的将来,我国必将出现大办体育俱乐部的热潮,体育产业必将出现兴旺发达、长盛不衰的势头,中国也必将由一个人口大国变成独具特色的高水平的体育大国!

标签:;  ;  ;  

体育俱乐部的路在脚下_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