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三节低杠上支撑的感与悟
王连强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棠城分校 210000
一、精心构思,求不同
第一节课听的是双语小学刘欢老师的课,从她的在课堂上,我看到了刘老师的敬业、精心、尽责。刘老师是一位刚刚工作不久的老师,我从她的场地器材的布置上可以看出,她为了上好这节课是下了很多功夫的。她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低杠上杠支撑的动作(学校的适合三四年级学生的低杠较少),能够确保学生较多安全有效的练习次数,在网上购买了低杠(7架)。
课的一开始刘老师结合主教材,编排了几节操动作很新颖,又配上了具有动感的音乐。刘老师音乐一放,动感的音乐、新颖的动作一下就把学生的心抓住了。当然,再好的音乐,再新颖的操,也只是每节课的铺垫。每节课的精彩之处是在主教材的教学,刘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低杠上杠支撑的动作,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教学。刘老师用自己本人的示范图片配上动作要领,分别贴在了七张小垫子并放在学生练习时,一抬头就看到的位置。刘老师的这个做法很好,这样可以提醒学生怎样做才是标准的动作,这样可以省掉了很多讲解的时间。刘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动作要领,还准备了人手一份的动作要领的字条,并带领学生诵读了三遍。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刘老师讲解示范也很到位。刘老师的器材是在网上购买的,下面的两根支柱不是很稳,她为了能够让学生安全有序练习。她采用五人一组,其中一人练习,两人稳住两根支柱,其他两人站一前一后保护,然后再轮流交换练习。
纵观整节课,应该是很成功的一节课。从器材的准备,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组织都很科学合理。整个教学流程很流畅,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如刘老师的韵律操音乐很动感,操也编得很新颖。
二、调节课堂气氛,求不同
第二节课听的是程桥小学王杨老师的课,她的课堂很具有活力,王老师采用螺旋跑伴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接着王老师用了节奏性比较强的搏击操,让课堂真正地活了起来了。在主教材的教学,能做到稳步推进,辅助练习设计合理。为了能够让学生知道上杠支撑时手臂支撑的感觉,同时结合课课练,因此王老师把辅助练习设计为俯卧撑,这样的设计很巧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孩子们很快地学会了低杆上杠支撑的动作。王老师为让学生们知道并掌握上杠支撑时杠贴腹,她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了即时贴,贴在腹部,上杠时迅速手臂伸直,杠紧贴即时贴的位置(腹部)。
王老师能够有较多的练习次数,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6个组,每组5个人。这样的分组很合理也很科学。体育技能主要是靠身体练习去完成的,只有多练习,学生才会能学会动作掌握技能。
王老师的这节课,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亮点很多,如王老师对课堂气氛的调控能力很强。她的激情的语言,一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在整节课中总是能听到她对学生说“你能行”、“你真棒”一些鼓励的语言。
美中总有不足,我觉得王老师在教学上杠支撑的这一教学内容,用分步教学法是有待商榷的。低杆上杠支撑动作是一气呵成的,如果采用分步教学的话,就不能让学生建立一次性完成的概念。就会让学生错误地认为,这个动作不是一次完成的,上杠以后需要调整的。学生学习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老师给出是错误的动作,以后想改就会很困难。
三、大胆创新,求不同
第三节课是金牛湖小学宋金凤老师的课,宋老师的课很高、大、上。听了她的课,让我困扰已久的 “如何借助多媒体进行体育教学”的问题找到了答案。
课的一开始宋老师用视频(一)出示了课堂常规及上课的要求,并带领学生诵读两遍。让学生知道自己上课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宋老师为了让学生提前感知上杠绷脚面的动作,在热身跑中添加了前踢腿跑,并要求学绷脚面。
宋老师出示视频(二)是奥运会上中国单杠体操运动员夺冠的比赛场景。宋老师一边指导学生观看,一边进行介绍讲解,孩子们观看得很认真。孩子们看完视频以后,好像都很振奋,都憋着一股劲。宋老师因势利导说:“想不想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体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赛为国争光?”学生齐声说:“想。”宋老师说:“好,希望老师在以后上课,放的是你们的为国争光的视频,今天我们从最基础的上杠支撑学起。”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所在,如果没有视频播放奥运会上中国单杠体操运动员夺冠的比赛场景,就凭老师的介绍练习上杠支撑如何如何重要,我想学生们一定没有那么容易就能够明白理解。
宋老师出示视频(三)上杠支撑的动作要领——“两臂撑直腹贴杠,双脚并拢头抬起”及动作图片。带领学生齐读了三遍,并对照图片讲解了动作的练习方法。学生很快地知道了上杠支撑的练习方法。
四、我的构想,异中求同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论文作者:王连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7月总第1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学生论文; 动作论文; 老师论文; 刘老师论文; 王老师论文; 的是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2017年7月总第1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