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_尚春华,李晨洋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453000

【摘 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价值以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患者的住院号先后顺序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选取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入组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其中试验组患者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研究表明,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变化情况更占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治疗时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CPAP呼吸机;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166-0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是由于患者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这也是引发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且胎龄越小其发病率则越高[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往主要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方案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是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且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为了增加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选取部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患者的住院号先后顺序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选取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所有患者均达到《实用新生儿》学规定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对照组含有男性和女性患儿分别34例和18例;患儿胎龄28-35周,平均31.8±1.9周;出生时间(1-9)d,平均出生时间 (3.3±0.6)d;早产儿体重(1400-2500)g,平均(1600±185)g。试验组含有男性和女性患儿分别35例和24例;患儿胎龄27-35周,平均31.7±2.1周;出生时间(1-7)d,平均出生时间 (3.4±0.5)d;早产儿体重(1500-2600)g,平均(1610±189)g。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一般资料(胎龄、男女构成比例、病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

所有患儿出生后立即给予保暖、抗感染、补充营养防止低血糖及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措施.其中试验组患者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120mg/支 注册证号H20080428 Chiesi Farmaceutici S.p.A.)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案治疗,具体为:常规进行气管插管,然后彻底清除气道内分泌,通过气管按照100mg/kg滴注肺表面活性物质,然后去除气管插管,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机器设定为自主呼吸定时模式,氧流量设定为10L/min,呼吸末压力调整为5cmH2O。而对照组患者则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常规机械通气方案治疗,其中呼吸机参数按照教科书进行初始设定,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调整。肺表面活性物质用量同试验组。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情况并做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表明,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变化情况更占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常是由于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造成肺泡出现进行性萎缩以及肺的顺应性降低导致,主要表现为患者进行性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临床上死亡率相对较高[3]。补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用方法,肺表面活性物质通过减少肺泡表面张力,舒张或预防肺泡出现萎缩,增加肺通气功能,是针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的主要治疗措施[4]。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够使患者的肺泡在呼吸末仍处于开放状态,这样能够提高患者的肺换气,增加SaO2,从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和传统的机械通气相比,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够减少对气道损伤,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如气胸、呼吸机肺炎等的发生率。胥洪娟等在其报道中曾指出[5],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案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这个此次研究结果相一致。在提高治疗措施的同时,也要重视护理服务,通过治疗期间完善药物准备、给药过程中熟练配合医师操作、用药后为患者做好保暖措施,定期进行气道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6]。总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治疗时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宇明.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2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7,4(2):64-65.

[2]蔡荣英, 李惠卿, 洪瑜玲. 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7):160-161.

[3]陈爱锋,胡小薇,彭素近.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199-200.

[4]魏华文,潘敏仪,蒙来成.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J].广东医学,2001, 22(11):1069-1070.

[5]Baroutis G,Kaleyias J,Liarou T,et al. Comparison of three treatment regimens of natural surfactant preparations i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Eur J Pediatr,2004,163 (4):476-480.

[6]胥洪娟,郑达,黄润忠.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5):420-422.

论文作者:尚春华,李晨洋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  ;  ;  ;  ;  ;  ;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论文_尚春华,李晨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