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关键技术_黄河论文

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关键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河论文,关键技术论文,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中图法》F403

1 建设黄河经济带是21 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重点北移西进的必然趋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是从南向北推进、从东向西扩展。“七五”至“八五”10a间,相继形成沿海开放带、 珠江商贸带和长江产业带。下个世纪初期,经济发展将加快北移西进,推延到黄河经济带,构成中国特色的沿海、沿江、沿河三大经济发展核心带,奠立了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因此说,建设黄河经济带是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重点北移西进的必然趋势。

黄河经济带以黄河流域为主体,东起黄、渤海,西至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徐州市、连云港市)、河南(北部10个地、市)、山西、陕西(秦岭北7个地市)、 内蒙古(西七盟市)、宁夏、甘肃和青海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含853 个县级行政区。总面积246.3×10[4]km[2],占全国总面积的25.7%。1994年总人口3.24×10[8],占全国26.9%;耕地面积3148.7×10[4]hm[2] ,占全国33.2%;国内生产总值21114.2×10[8]元,占全国22%;工业总产值22467.4×10[8]元,占全国28.7%。黄河经济带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资源探明储量6500×10[8]t以上,占全国探明总量65.7%,集中于晋、陕、蒙、宁、豫5省区。石油探明储量近50×10[8]t,占全国43.1%, 主要集中于华北平原及渤海海域,陕北和陇东也有相当储量。天然气探明储量达4171×10[8]m[3],占全国70.1%,主要分布于陕甘宁盆地 和黄河三角洲。水能资源不及长江产业带和珠江商贸带丰富,主要集中于黄河上游及中游河段。铁矿石探明储量136.8×10[8]t, 占全国27.1%,分布于冀东、晋中和包头等地。铝土矿保有储量8.87×10[8]t,占全国41.7%,集中于山西和河南,两省铝土矿储量分别排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和第二位。柴达木盆地钾盐工业储量占全国98%以上,氯化镁占全国100 %。包头的稀土占全国97%。河西走廊的镍、蛭石、铁矾土、石膏占全国的68%、95.7%、86.2%、85.7%。此外,铜、铅、锌、锰、金、硫铁矿及多种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在全国也具有一定地位。因此,它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产业带的又一经济发展战略地带,也是勾画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蓝图中最困难而又最浓重光彩的一笔,舍此实现不了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表1是我国珠江商贸带、 长江产业带和黄河经济带的基本状况(1994),它反映出黄河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突出地位与作用。图1是中国珠江商贸带、长江产业带、 黄河经济带位置图。

图1 中国珠江商贸带、长江产业带、黄河经济带位置图

Fig.1 Location of Zhujiang trade and commercial zone,Yangtze River Industrial zone and Yellow River economic zone

表1是三大经济带划分的依据。从表1中可以看出,珠江商贸带1994年对外贸易总额为3230.8×10[8]美元, 而黄河经济带和长江产业带二带之和仅1000×10[8]美元左右,是其3倍,突出了商贸的特点,故称之为商贸带;长江产业带中,国内生产总值居三者之首,达18770.5×10[8]元人民币,尤其工业产值为33675.7×10[8]元人民币,是黄河经济带和珠江商贸带二者之和,故以第二产业突出为其特点,故称产业带;而黄河经济带的以外贸易和工业总产值都相对不明显,没有表现出特色,故维持经济带说法,以示区别。

表1 黄河、长江、珠江三大经济带基本情况表(1994年)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three economic zonesof the Yellow River,Yangtze River and Zhujiang (1994)

指标单位全国总计* 三带合计

省、市、区

县级单位个

28452229

%100 78.3

面积 ×10[4]km[2]960

500.58

%100 52.1

人口 ×10[8]人12.04810.23

%100 84.9

耕地面积 ×10[4]hm[2] 9490.7 7049

%

100 74.3

国内生产 ×10[8]元

54993.8 47326.1

%

100 86.1

工业总产 ×10[8]元

78406.5 67173.6

%

100 85.7

对外贸易 ×10[8]美元 4537.5

4261.4

%

100 93.9

指标黄河经济带 长江产业带珠江商贸带

省、市 京、津、冀、晋 沪、浙、苏( 除

粤、桂、滇( 除

、区鲁、内蒙古西四 徐连两市) 、皖、 昭通地区) 、黔六

盟,陕(除陕南) 赣、鄂、湘、豫

盘水、兴义两地区

、甘、宁、青、豫

南七地市、陕南、 、香港、澳门

北地区、苏( 除、

川、滇、昭通

连)、黔(除六兴)

县级853

1023 353

30 36 12.4

面积 246.3 175.58 78.7

25.7

18.3 8.2

人口

3.24

5.41 1.58

26.9

44.9 13.1

耕地 3148.7 3121.8778.4

33.2

32.9 8.2

国内生 12111.218770.5 16444.4

22

34.1 29.9

工业总 22467.4 33675.7 11030.6

28.7 43 14.1

对外贸

538.7

492.1

3230.8

11.910.8 71.2

2 建设黄河经济带是其12 省市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与客观需要

黄河经济带以铁路为骨干的综合运输网框架已具规模,京包、包兰铁路干线经多次改造和升级,运输能力大增,大秦电气化专用铁路的建成,更强化了北通道煤炭东运能力。南通道陇海、兰新线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备承担黄河经济带南部东、中、西地区之间的物资运输,而且可使我国及东亚地区及欧洲各国的经贸往来更加便捷。黄河经济带中部的神木—黄骅港铁路建设已列入国家计划,中卫—青岛铁路线的东段已通车至山西柳林,中卫至柳林段正在规划设计中。全国电力系统发展总体战略要求华北电网与西北电网实现联网,随着黄河上游水电梯级的开发和晋、陕火电、水电基地的建设,以黄河上游为西起点、经晋、陕到环渤海的北线“西电东送”格局不久将会形成。

陕甘宁天然气通过管道东送北京、天津的工程已于1997年完工,南送西安、西送银川的工程已在规划之中。预计21世纪初,黄河经济带东、中、西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在全国宏观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愈显重要。黄河经济带向东可与东亚国际市场对接,向西可与中亚、西亚及欧洲各国开展经贸合作。黄河经济带建设是促进我国中、西部开发、缩小东、西部发展地区差距的战略举措。当前,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速度与收入差距扩大且与日俱增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忧虑,已成为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如果任其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早在1992年初,小平同志针对地区经济的巨大反差指出:“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些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现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战略任务。黄河经济带横穿我国东、中、西地区,含西北4个省区,并通过铁路线与新疆和西藏联系方便,在促进西部地区发展方面优于长江产业带。黄河经济带的建设对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的地区差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 黄河经济带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3.1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黄河经济带12个省市区内,除北京、天津两市外,经济的高速增长,大多以过度耗费自然资源和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的。甘肃尼羊河、黑河地区的荒漠化,山西、陕西煤炭生产基地的环境污染,内蒙古西部的大气污染,河南、山东、江苏3省的水污染都相当严重。 可以肯定地说,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对于生态环境的损害,已经超过了其本身所能承受的压力,环境对于环境发展所起的负作用,正在逐渐加大,使得这12省市区只有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黄河经济带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属于环境脆弱带。发展经济必须照顾生态效益,否则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反而有害于经济的发展。各省市区虽然都制定了“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但省市区之间的协调发展、12省市区整体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如何面对东亚经济环挑战等机遇问题,都希望国家在21世纪初期有一个总揽全局的考虑,也就是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3.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问题

由于自然与社会、现实与历史等多种原因,黄河经济带经济发展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梯度变化。形成地势高的经济最不发达,地势中等则经济发展居中,而地势低的经济较发达,它与长江产业带、珠江商贸带一起,反映出我国经济又一巨大差异即中国不仅存在东、中、西部经济差异,而且存在平原—高原—山区垂向上的经济差异。无论水平上的东、中、西部经济差异,还是垂向上的平原—高原—山区经济差异在黄河经济带内均十分明显。东部的环渤海地区,也就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5省市是黄河经济带的龙头, 其中山东和江苏两省经济总量位于全国第一、二位。中间的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宁夏5省区经济总量约占黄河经济带的30%, 而西部的甘肃和青海两省所占不及10%。青海的盐矿、甘肃的有色金属和粮食、棉花、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的煤炭和金属矿产、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等都输向东部和全国乃至出口,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这些能源—原材料输出大省并没有因此而富起来。相反,东、中、西、平原、高原、山区经济差异不是在缩小,而是在加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造成较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利害冲突”,严重阻碍黄河经济带的整体发展,而且会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宁。因此,国家在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中地区差异加大时,必须注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问题。

3.3 黄河经济带的水问题

黄河经济带水问题,一是缺水,二是洪涝。据不完全统计,全经济带内缺水150×10[8]m[3]/a,通过节水可获得100×10[8]m[3]/a,仍缺水50×10[8]m[3]/a,而且随着人口增大和生产发展缺量仍会加大。最显著的特征是近10a来,黄河下游年年断流,且断流时间和长度逐年在增长,1996年断流时间超过150d,断距超过700km。1997 年断流累计达200d以上,下游全部断流。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防治一直是国家心腑大患。黄河河床逐年抬高,悬河威胁四邻八省。这种重于堵截的预防方式,终有一天会由于堵截极限的突破而造成黄河决口,而决口时水势一定很大,水势大则决口损失大,因此应及早进行疏导工程建设,防患于未然。全经济带内不仅城市缺水、工业缺水,而且浪费水最严重的农业也整体上缺水,水越来越成为制约黄河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图2 黄河流域500 a来干旱、洪涝走势示意图

Fig.2 Trend of drought ,flood and waterlogging of theYellow River drainage basin over the last 500 years

图3 黄河流域近10 a来干旱、洪涝走势示意图

Fig.3 Trend of drought,flood and waterlogging of theYellow River drainage basin in recent 10-odd years

图2表明黄河流域正处于干旱年低谷和即将回升之时。图3表明涝情与旱情相影相随,大旱之年必是大涝之年,其人字型走势基本形成。因此,解决黄河经济带内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外部调水问题已成为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否则,黄河变成内陆河不再是神话,而是在10a之内就可能出现的事实。

3.4 黄河经济带的灾害环境问题

黄河经济带灾害环境十分突出。由于开发能源、建立大型火力发电站和高耗能工业所带来的大气污染,由于开发矿产资源和原材料基础工业的发展,固体废弃物堆放增长量有增无减,不仅侵占了土地,而且污染了水系。由于暴雨成灾造成的土壤侵蚀,由于长期干旱而形成的土地荒漠化。全经济带的灾害环境除干旱与洪涝灾害外,最严重的就是荒漠化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也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面积占整个国土的1/3,而黄河经济带荒漠化占全国荒漠化的一半左右。由于风蚀荒漠化的危害,全国有1300×10[4]hm[2]以上农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黄河经济带就占1000×10[4]hm[2]左右;全国有近1×10[8]hm[2]草场退化,黄河经济带就占3000×10[4]hm[2]以上;黄河经济带内有数以千计水利设施、300km以上铁路和数千公里公路受风沙威胁。因水蚀引起的荒漠化,其危害也极为严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43×10[4]km[2]。由于不合理灌溉等原因,我国盐碱耕地已达6600×10[4]hm[2],在内蒙古河套和宁夏平原,土壤次生盐积化仍在发展,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粮食产量降低。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00×10[8]~300×10[8]元人民币,而黄河经济带荒漠化重灾区,其损失量占全国损失量的80%以上。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全国荒漠化防治工作,国务院多次召开防治荒漠化工作会议。在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签署后,又成立了林业部、外交部,包括中国科学院在内的16部委组成的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国执委会。黄河经济带内的荒漠化已经与干旱、洪涝并行的三大重灾之一。

3.5 资源开发中的低值产出问题

黄河经济带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西部自然资源明显优于东部,而社会资源又是东部明显优于西部。西部自然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起了较大作用,但与东部相比,仍然是一个低值产出问题。无论山西的煤炭运出,还是陕西天然气输运京津,或是金川有色金属产出,投资效益明显偏低,而缺能源的东部省区经济却高速高效发展。在资源开发中低层次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西部无不竞相开发煤炭资源,无不搞煤转电,电搞高耗能工业,生产硅铁、铁合金等,受制于后继加工业的控制,价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盈利的不多,亏本的占大多数,传统的以资源为核心的资源开发战略从一开始就受制于人,所获取的经济发展大多以高耗资源和损害环境为代价。

鉴于以上5个重大问题,都不是12个省市区自身能够解决的, 都需要在全经济带内,乃至全国高度上加以认识与解决。因此,黄河经济带12省市区都迫切要求国家能在21世纪初期就对经济带内全局性的问题进行通盘考虑,提出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方略。

4 战略研究与关键技术的主要内容

4.1 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战略

Ⅰ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支撑体系;Ⅱ黄河经济带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运转仿真体系;Ⅲ黄河经济带的经济区划和主导产业群的空间布局;Ⅳ黄河经济带水问题及其解决办法;Ⅴ黄河经济带灾害环境整治;Ⅵ黄河经济带在中国及东亚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Ⅶ黄河经济带资源开发与经济技术优势互初问题及其对策;Ⅷ黄河经济带人口、民族、社会进步问题及其对策。

4.2 关键技术

4.2.1 经济管理中的技术

Ⅰ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与信息工程技术;Ⅱ区域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管理工程技术

4.2.2 资源开发中的技术 Ⅰ引长入黄工程的综合技术; Ⅱ资源高效利用与价值倍增技术;Ⅲ钾盐长距离高角度水运技术;Ⅳ中原油田、胜利油田、齐鲁石化地下水库勘查与建设技术;Ⅴ沙水灌溉节约技术

4.2.3 环境整治中的技术 Ⅰ断流与决口的治理与防治技术; Ⅱ能源-原材料清洁生产技术;Ⅲ荒漠化综合治理技术

收稿日期:1998-07-08;收到修改稿日期:1998-09-18。

标签:;  ;  ;  ;  ;  ;  ;  ;  

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关键技术_黄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