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问题与措施论文_朱运来

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问题与措施论文_朱运来

西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建筑桩基础工程的质量是工程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工程质量的好坏。本文主要从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具体阐述,并针对这些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为其今后的质量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建筑桩基础是一种古老的基础型式。桩基础施工技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现在,无论是桩基材料和桩基类型,或者是桩工机械和施工方法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现代化基础工程体系。在某些情况下,采用桩基可以大量减少施工现场工作量和材料的消耗。众所周知,桩基础是将上部荷载传递给桩侧和桩底端以下的土(或岩)层,采用挖、钻孔等非挤土方法而成的桩,在成孔过程中将土排除孔外,桩孔周围土的性质并无改善。桩支承于坚硬的(基岩、密实的卵砾石层)或较硬的(硬塑粘性土、中密砂等)持力层,具有很高的竖向单桩承载力或群桩承载力,足以承担高层建筑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偏心荷载)。桩基具有很大的竖向单桩刚度(端承桩)或群刚度(摩擦桩),在自重或相邻荷载影响下,不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并确保建筑物的倾斜不超过允许范围。凭借巨大的单桩侧向刚度(大直径桩)或群桩基础的侧向刚度及其整体抗倾覆能力,抵御由于风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与力矩荷载,保证高层建筑的抗倾覆稳定性。

1建筑桩基础施工工程的概述

建筑桩基础工程,作为一种建筑领域的基础工程,是结合了基桩与桩顶部中的承台,利用桩端中的支撑情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高承台桩基,就是指桩身的上半部分与承台的底部全部都位于地面之上。而另一个部分是低承台桩基,它与高承台桩基相反。它是指桩身全部处于地下,直接接触的是承台在地面上与土体连接。高承台桩基是采用就地钻石这种方法在施工现场进行作业。而低承台桩在施工的现场首先先采用静压的方式,然后用水冲沉入,不断的锤基敲打,让其一直处于振动之中,慢慢的打进土地之中。

2建筑桩基础存在的问题

建筑桩基础这项工程的有效利用,不仅能够将竖向荷载转移到建筑物的土层之中,还能有效的利用这一竖向荷载,使其在抵御一些外在的不可抗力,例如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时候发挥作用。避免了一些豆腐渣工程,比如说,建筑物会出现坍塌,或者有倾斜的现象的出现。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增加了地面建筑物的稳定性,抗震性,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带来了保障,减少了不必要的额外的工程项目开支。

如果建筑桩基础存在问题,也就是整栋大楼存在的危险。地基动则房屋倒塌,建筑坍塌。因此,我们要足够重视建筑桩所存在的问题。建筑桩一般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设计方面存在问题;二是导管方面存在问题;三是在质量上和管理上存在问题。下面我们就以上述三个在桩基础存在问题展开详细讨论。

首先,在设计方面问题上,往往一些毫不起眼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我们经常忽视天气变幻,冷暖交替带来的热胀冷缩效应对桩基础的破坏。不同桩身的受力程度不同,收到的冷胀力度不同,对整个建筑都是有影响的。受到的张力和拉力对桩身整体容易造成空洞现象,甚至会使得桩基断裂,危害上层建筑。在此应该说明以往的工程设计人员,只重视常规设计,生搬硬套,完全不考虑不同的环境对地基受力方向不同有潜在影响。不懂得因地制宜,只是墨守成规。加上我们在选择钢筋设计结构时,分布的不合理,不论是过密还是过稀,都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在导管方面所引起的问题也不应该忽视。在整个工程作业中,导管问题的存在以及它所带来的威胁主要是体现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在施工人员错误的作业下使得导管挂住钢筋,从而导致导管街头断裂;或者是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从而导致的导管街头断裂,不论是两者中的那一种都会是导管脱离混凝土,从而引起建筑桩基础断裂,发生危险。在灌筑混凝土时,导管低埋入混凝土中,导管下端为封闭状态,而导管上部四周均要承受井孔内泥浆的压力。另外,导管下端封闭,首次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内原有的空气没有办法排出,从而要承受混凝土下落时引起的气压。为了避免导管被压扁或者是导管的接头漏水,漏气等问题出现,我们应该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水压或者气压压力过大。因此,我们在混凝土浇筑时,一定要提前检查做好充足的准备。必要时,还应该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比如说导管的承压能力测试,导管试接,以及进行水密实验,以保建筑桩工程无误。

最后一点,也是普遍存在的一点,就是建筑桩基础在质量上还有管理上的问题。质量上无非指的是材料和技术。在材料运送的途中,不免有些损耗,这些问题比如像混凝土出现离析,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原材料的供应商在工作中偷工减料,缺乏应有的振捣,使得混凝土比例失调,混合不够。这一问题的存在在以后施工质量上就会出现蜂窝现象,造成建筑物外身出现裂缝。另外,支模时模板缝隙不严密也会造成蜂窝现象,它直接带来的危害就是造成水泥沙浆的流失。这种偷工减料的现象,长时间的存在就会对建筑桩基础施工质量带来损失,影响工程建设设施。另外,在管理上,监工人员的监管监督力度不够,还有施工作业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这些因素也会对建筑桩基础设施工程带来消极影响,使得断桩现象频频发生,返工次数的不断增多,不仅浪费原材料,而且对工程预算是一种损耗,还降低了劳动生产效率,百害而无一例。

3 处理措施

3.1 补送结合法

当打桩采用分节连接,逐根沉入时,差的接桩可能发生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此时可采用送补结合法。首先是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其次,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打的整桩可承受地震荷载。

3.2 补桩法

可采用下述两种的任一种:①桩基承台前补桩。当桩距较小时,可采用先钻孔,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②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补静压桩。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结构承受静压桩的施工反力,设施简单,操作方便,不延长工期。

3.3 纠偏法

桩身倾斜,但未断裂,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

3.4 复合地基法

此法是利用桩土共同作用的原理,对地基作适当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更有效地分担桩基的荷载。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承台下做换土地基。在桩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换成砂石填层分层夯填,然后再在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②桩间增设水泥土桩。当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在桩间土中干喷水泥形成水泥土桩的方法,形成复合地基基础。

4 结论

我国桩基础施工技术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客观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距。因此应加强对于桩基础施工技术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改进,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同时在具体施工时要加强监管,防止不应有的偏差和失误产生,从而提升桩基础施工管理水平。桩基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应及时通过业主、监理与设计部门联系,按设计部门的设计修改通知或会议纪要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彭圣浩.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朱运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  ;  ;  ;  ;  ;  ;  ;  

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问题与措施论文_朱运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