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经济学常识复习的三个关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论文,常识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学习的经济学常识,既是提高中学生素质的基本常识,又是高考的要点常识。参加高考的同学和辅导高考的政治老师,对这部分常识必须把握三个关键:第一是把握知识体系,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第二是把握提高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第三是把握重点、难点、热点,注重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这三个关键又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整体。驾驭高中经济学常识,既要站在高山山巅鸟瞰全局,又要深入微观快速正确解答每一道具体问题。
一、把握知识体系,注重知识内在联系
国家教委高考说明中规定,经济学常识高考范围有八个项目,这八个项目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商品经济,即指第一个项目,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它的要点有:商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价值量;货币的产生;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纸币和通货膨胀;价值规律内容;价值规律的作用,共8个要点。
第二部分,是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它指第二个项目,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其要点有:资本原始积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资本主义工资。它还指第三个项目,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其要点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垄断的产生及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这两个项目,共有13个要点。
第三部分,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着重讲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包括5个项目,即第四至第八个项目,第四个项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其要点有: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生产力状况决定所有制结构。第五个项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要点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六个项目,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其要点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调整和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发展第三产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第七个项目,我国的分配和消费,其要点有: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分配;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生活消费及其作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消费要与国情相适应。第八个项目,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其要点有: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对外贸易;对外资金交流和技术交流;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开放,内陆开放。以上第五至第八个项目,共有要点35个。
以上的知识体系中,共有知识要点,8+13+35=56(个)。这56个要点每年都有一定的调整,要注意看每年高考前公布的当年的考试说明,作为平时复习来说,最好这些知识要点都复习到,坚持全面复习,而且对于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实际意义。要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要在理解上多下功夫。比如,价值规律有三要素:价值、价格、供求。对三个概念不仅要知道其定义,而且要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其联系是:价值决定价格,价格表现价值,受价值约束;价格与供求互相影响,不是互相决定;价值和供求没有直接联系,只能通过价格相互联系。从经济学常识的总体上看,还要把握住,重点是第三部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但是,对第一部分商品经济和第二部分资本主义经济也不可忽视,是把握好第三部分的基础。
二、把握提高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提能力方面,先按经济常识知识体系,精选5个例题,具体说明能力问题:
例1.不定项选择题: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辩证关系是( )
A、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之中 C、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所共有,使用价值是商品非特有,价值是商品又特有 D、商品交换双方中任何一方,都不能占有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占有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或价值;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
答案:A、B、C、D。
简析:“辩证关系”包括区别与联系。A与B是正确地阐述了商品二因素的联系;C中讲“共有”是正确表述联系,讲“非特有”、“又特有”是讲区别,而讲得正确;D正确地说明,商品二因素的区别。此题检测辩证地分析与认别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例2.辩析题:有人认为:“赚钱就是低价进,高价出,扣除各种费用,余额为正数。”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案: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因而是错误的。根据价值规律,赚钱的含义应该从两方面来认识:第一方面,从生产上看,必须为社会提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社会价值、个别劳动时间形成个别价值。所谓赚钱就是在商品生产中提高劳动生产率,某个企业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价值减去个别价值,扣除各费用,余额为正数。第二方面,从交换上看,正如题目中所说。但是,题目中忽略了第一方面,陷入了片面性,而且第一方面是主要的。
简析:我国在改革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等原因,出现了大量“皮包公司”,没有生产劳动产品的实体企业,从而造成一些地区投机倒把泛滥,这与对赚钱含义理解的片面有直接关系。此题检测对联系实际中重大基本概念全面理解的能力。
例3.论述题:为什么说大量的不等价交换的现象,深刻地表现了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的本质呢?
答案:价值规律的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经常上下波动的现象,或以价值为轴心价格上下浮动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一方面,由于供求影响价格,当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另一方面,由于价值决定价格,价值制约价格,再加上价格也影响供求,所以,价格又不能无限背离价值,所以,价格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明人们交换中绝大多数交换是价格与价值不等的交换。这种现象所以表现了(反映了)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的本质,是因为:
第一,从长时间来看,比如一年、几年、十几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可以看到价值规律表现出的循环系统:
这表明某种商品,高于价值的价格,总能找到低于价值的价格的相反数,如某种商品有时高于价值3元,又有时低于价值3元,二者平均,则是价格与价值相等。
第二,从较大范围来看,比如,一个城市,一个县,一个省,甚至一个或几个国家的范围,所有商品的价格总额与所有商品的价值总和,从统计可以看出,大体相等。
简析:此题带有一定综合性质,必须对价值规律深入领会,并且对哲学上讲的现象与本质的理论有较深的了解。此题主要是检测对有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认识和评价的能力。
例4.计算题:某企业,厂房、机器、设备价值为5000万元,每年损耗10%,每年消耗能源和原材料1500万元,一年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奖金等2000万元,一年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售后企业的年利润为1700万元。请计算出该企业的成本利润率和资金利润率,并请写出计算公式和运算主要过程。
简析:经济效益问题,在党中央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转为集约型经营之后,成为人们关注的大问题。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用劳动成果同劳动消耗之间的对比关系。衡量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通常用成本利润率和资金利润率来表示。此题检测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和应用公式的实际运算能力。经济学常识中有一小部内容可以运算的,切不可忽视。
例5.简答题:简要说明为什么“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案: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指发展经济。发展经济是当代世界第一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第一主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为根据的。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因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离不开发展;振兴中华,使中国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们,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问题,保持稳定局面,做到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
简析:发展问题是邓小平提出,此题引用的两句话是邓小平同志对发展问题的著名论述。他还提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此题既检测对我国经济问题精辟论断的掌握程度,更检测对这两句论断从多角度、多方位来理解的能力,全面理解的能力。
以上5个例子表明,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对死记硬背,因为死记硬背,培养不了人才,只能培养奴才与蠢才。可见,学习和把握经济学常识,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三、把握重点、难点、热点,注重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思想政治课的高考,在90年代的改革中,迈出了较大的步子,突出地表现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为主题,把知识、能力、觉悟三者辩证地统一起来,从而在应试教育中增强素质教育的因素。这就必然要求,在政治科高考中,讲政治,把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理论常识性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跃然试卷之上。经济学常识中就有值得重视的重点、难点、热点,在全面复习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好,必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为此例举两个问题作为研究和参考:
例1,阅读材料论述题:
材料Ⅰ:1996年3月26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降低17英寸至29英寸规格“长虹”彩电的售价,降幅为8%至18%,单机降低额为100元至850元。
材料Ⅱ:“长虹”彩电这个大降价举措,在全国反应重大。国家统计局所属的中怡康咨询公司,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100家综合性商场家电销售情况逐月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长虹”彩电的市场占有率从15.25%猛增到27.43%。销售量增长了12.8个百分点,销售额跃居全国第一位。使进口彩电在我国的销售量下降了。
从以上两个材料说明国有大型企业——长虹电器公司,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搞活了。请你从所学的经济学有关常识来论述这个搞活了的结论说明了什么?
答案:第一,说明了“长虹电器公司”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主动地自觉地按照价值规律办企业,成功地运用了价格杠杆。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下降,销售量增大,利润增大,企业效益好上加好。
第二,“长虹电器公司”作为国有大企业带头提前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第一个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长虹电器公司”的前身是大型军工企业,它把军转民和转变为现代企业制度结合在一起,已经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第二个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长虹电器公司”重视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长虹彩电”是彩电中的精品,因此在市场上占上风,在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中活跃起来,被称为国内彩电行业的“龙头老大”。
第三,“长虹电器公司”的降价战略,使我国的大公司战略向前推进,必然出现破产、联合、兼并。这种有实力的大公司才有竞争力才能走向国际市场。
说明:此题答案有三点,其中第二点是重点,体现了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个建议中明确提出,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此题是人民看到改革的希望。
例2.论述题:如何正确理解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答案:这里所说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指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他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这五句话是一个统一的、严密的、完整的有机整体,形成三位一体的结构:第一,“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这一点恰恰是传统的社会主义观所忽视的内容,这一点又恰恰是最重要的东西,因为人民是社会主义的主人,人民所以拥护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而奋斗,说到底,是社会主义能为广大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第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目标的物质手段、物质基础、物质力量。把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放在一起了,因此全面了。这个根本任务落实下来,就是党的基本路线中明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第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这又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然结果,私有制是剥削与两极分化的经济基础,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消灭剥削,才能消除两极分化,所以,马恩的《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写道:“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消灭私有制必然有个历史过程,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条件下,虽然还有私有制存在,但是不能为基础,只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为基础)所以,邓小平同志说:“总之,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然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邓小平同志这一科学概括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的崭新论断是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任何社会主义观都必须首先回答的最基本的问题,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科学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一科学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方向;这一科学概括,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说明:此题是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中,正确提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过去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一直没有明确解决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而且还有不少错误观点。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地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推进了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